食品胡乱添加难以杜绝-首乌茶


嵩山首乌茶告诉你

理由有四:一是只要有利可图,商贩就会干。添加不该添加的东西,可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是造假者的初衷和根本目的,只要有利可图不论风险大小,他们就会干。二是添加剂非常复杂,种类不断翻新,添加技术不断更新,添加剂不穷无尽,不断派生,难以杜绝。三是检测技术跟不上。四是食品添加太多太滥,执法方面无心、无力监管

  豆芽菜是非常便宜的日常食品,没有多少利,但是只要有一点点利益可图,就会造假、就会胡乱添加,毒豆芽几乎都添加了激素药剂、农药、兽药三大类违禁品,包括无根豆芽素(无根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增粗剂、6—苄氨基腺嘌呤、恩诺沙星(兽用药)、尿素等违法添加物品。尿素和6—苄氨基腺嘌呤可使豆芽长得又粗又长,缩短生产周期,增加豆子发芽率,让豆芽美观白净、方便运输又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但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

  卫生部近日重新汇总发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同时公布相应检测方法。不过记者查询发现,相当部分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或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暂缺。食品安全专家表示,检测方法还会继续完善,不过同时指出“过程管理”才是最关键。

  非食用物质≠食品添加剂

  卫生部公布的这份名单中,包含共47种“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卫生部曾在今年3月1日明确,公布的47种非食用物质都不是食品添加剂。“长期以来,一些单位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将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如苏丹红等)都称为添加剂,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卫生部指出。

  记者在名单中看到,名单明确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与“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区分开来,比如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等这些曾经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其实是违法添加物,而非食品添加剂。卫生部明确规定,腐竹、粉丝、面粉等食品中,如果违法添加吊白块,可以通过GB/T 21126-2007《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来检测,还可以用“卫生部《关于印发面粉、油脂中过氧化苯甲酰测定等检验方法的通知》(卫监发〔2001〕159号)附件2”中的测定方法进行检测。

  而对于可能在辣椒粉、含辣椒类的食品中违法添加的苏丹红,也有检测方法:GB/T 19681-2005《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方法有待研制确定

  不过记者同时发现,相当部分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或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暂缺。4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有25种物质在检测方法一栏空白或者填“无”。22种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中,也有12种在检测方法一栏空白或者填“无”。

  卫生部也表示,针对部分物质需要研制测定方法。比如针对焙烤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馅料原料漂白剂,卫生部表示需要研制馅料原料中三氧化硫脲的测定方法。对于可能在红壳瓜子、辣椒面和豆瓣酱等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酸性橙Ⅱ,卫生部也表示需要研制食品中酸性橙Ⅱ的测定方法。不过卫生部也指出,可以参照江苏省疾控创建的鲍汁中酸性橙Ⅱ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说明,水洗方法可作为补充,如果脱色,可怀疑是违法添加了色素。

  专家:关键是“过程管理”

  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庆孝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缺失检测方法的物质,可以在现场审查中把关,比如看有没有使用记录等等,而且还可以寻找其他方法替代,“国家也会再制定、再出台(检测方法)”。

嵩山首乌茶招商电话:15303833563 QQ:892618643 联系人:孙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