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真维斯楼牌该不该摘?


清华大学真维斯楼牌该不该摘?

 

现代通讯方式的发达,使得几乎每一个地方都不会成为新闻死角,一切都摆在人们眼皮子底下。人吃五谷杂粮,难免出现头疼脑热,更何况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自然也不会少见,危机也就会频频发生。

前不久,北京大学“风水门”事件还未完全平息,“兄弟院校”清华大学又发生了一件人们眼中的“怪事”。

523,清华大学一座老教学楼突然摇身一变,挂上匾额成为“真维斯楼”。楼上还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说明词:真维斯作为休闲服装市场的领军企业,始终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不遗余力地回馈社会,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经过各种媒体等途径,这件事情,很快传遍了清华大学内外,并且在人群中炸开了锅。这次,对于这座“真维斯楼”,向来喜欢百家争鸣的清华师生以及各持已见的社会人士,态度出奇地一边倒——充满了质疑和反感。

人们纷纷指责,真维斯挂名清华大学教学楼,冠名的商业色彩过于浓厚,象牙塔内充斥了铜臭味。真维斯和清华大学共同陷入了一起“冠名危机”。而526日,“真维斯楼”上有关真维斯企业介绍内容的附属铭牌被摘除。

但是,在我看来,学校大可不必如此,“真维斯楼”并不是“恶性冠名”。对于这座“真维斯楼”,我非常支持,学校其实应该尽快把摘下的牌子重新挂回。

对于任何一个事件,作为现代人,我们都应该理性对待、理智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流行于大多数人中的看法,不一定就正确。认真思考人们对“真维斯楼”的指责,会发现并不客观和理性。

 “象牙塔内充斥了铜臭味”的说法,看似高高在上,实则幼稚。学校经营不是仅凭理论就可以,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去建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各种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

现在,中国企业捐钱给中国学校教育还被骂,难道逼中国企业捐钱给外国学校?如果真正如此的话,说不定,更是被骂得狗血喷头,可能被指“吃里扒外”。

更何况,真维斯以冠名的方式捐助教育,清华大学不是第一次。在此前的十多年中,真维斯累计在湖南、四川、甘肃等29个省市自治区捐建36所希望小学,也都以“真维斯希望小学”命名。此前一直都相安无事,偏偏此次冠名清华大学就惹一身骂名,难道清华大学就比希望小学更神圣、更“不可侵犯”?

而所谓的“商业气息太浓”,更不过是一种表面说辞。人们并非真的在纠结冠名权,真正的纠结点可能在于由谁冠名。要不然,现在全国各地高校随处可见的“逸夫楼”、“曾宪梓楼”,为什么没有引起争议?

难道,拍电影的邵逸夫,卖领带的曾宪梓,就比卖服装的真维斯更高级?更能彰显厚重的文化氛围?

毕竟,作为一个知名服装品牌,真维斯的过去没有存在污点,他的钱既不是抢来的,也不是偷来的,凭什么不能享受与其他品牌同等的待遇?

无论如何,企业介入学校建设,为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将赚来的钱随意挥霍相比,都不应该是丢脸的事情,更不会玷污学校的崇高声誉。人们枪头一致的指责,说到底,其实,是一些所谓的精英人士还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看不起现代企业以及商业经营。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人们适时进行思维的转换,更不能依旧披着“虚伪”的外衣做事——当初真维斯捐钱的时候,为什么不及时制止?这与“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的做法,差别不大。

真维斯这次“冠名危机”,发生的有点冤。不过,转换角度想一想,对真维斯来说,这次“冠名危机”倒不一定是件坏事。

作为一个服装品牌,真维斯如果出现质量危机,可能会让消费者对其灰心失望,进而不再购买。但是,赞助学校教育而引发“冠名危机”,与服装质量无关,品牌知名度无形中还被扩大,真维斯被更多人所知。

对消费者来说,“真维斯楼”到底是否玷污了清华大学,与他们购买真维斯品牌服装,并不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只要服装质量有保证,外观吸引人,知名度高应该是锦上添花,促进购买的积极推动力。

说不定,这次“冠名危机”还帮了真维斯的忙,转变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机遇。

清华大学应该理直气壮地把真维斯楼牌挂着,大可不必理会那些风言风语、说三道四的话。否则以后谁还会向你捐款?

近期精彩推荐:

故宫危机公关不过关

高晓松的危机会持续多久?

蒙牛还能走多远

陈光标怎样走出诈捐门

从“

双汇将如何走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