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只是农村的专利吗


    干旱只是农村的专利吗

    □ 掀髯一笑(武汉 公务员)

    刚刚入夏,我所居住的这个曾经引以为傲的千湖之省,如同长江中下游大多数省份一样,正大大地被一个旱字所困扰。

    来自媒体的消息动辄是几十年不遇特大旱情等悲催字眼,而来自农村的深切感受则是,江河湖泊因大大地失水而显得空前狼藉,用水难正在成为一个广大农村谁也无法绕过去的大困境。

    面对困境,求风调雨顺,是人类的本能。科技似乎已然大大进步了,挖井的技艺十分高超, 20米没水就能够再打下去30米;催雨的神弹在空中呼啸来去,代替了流行千年的作法祈雨。不过也同时表明着一种无奈,老天爷的“天赋能力”已然大大的下降了,似乎没有催雨炮弹的帮忙,哪怕天空乌云密布,想顺利地实现“天要下雨”也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而大地呢,更是没法叫江河湖泊容颜不改,以便保持必要的水色。

    农村照例是在苦撑苦熬,农作物能抗旱保苗就想尽办法去取那一点点贵如油的水,就不遗余力地进行浇灌;至于生活用水,更是能怎么节约就怎么节约。一些农村的中小学,为了避免断炊的危险,才有幸见到来自城里的消防车、城里的企业捐水送水的感人场面。

    突然想到,城里何以不缺水?不仅城里人生活用水不愁,就是工业、商业用水,似乎也不见因干旱而有所减少的痕迹。我有时不免要呆想:大街小巷那些洗去凝脂随手泼掉的脂水,不知可以浇灌多少禾苗?那些为了城市用电或者企业取水需要而积蓄的水能,又使多少地方干渴的大地顿失水色?

    我不是说城市用水不重要,更不是说在干旱之季城里就应该与农村同苦同旱,但是城里何以不缺水,至少是一件值得反思的事情。

    城市不应是一个单纯的大型提水机,不能不顾条件扩张之后,干脆无视周边农村的用水需求,拦河筑坝,乡水城调,控制水源而在满足城市用水需求方面毫无节制。殊不知农作物有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季节特点,救苗一时,丰收一季,在用水的问题上,城市该反哺时就得尝试一切努力去反哺。

    而比优越的用水机制、强势的调水制度更为重要的,还有节水文化的普及。干旱,绝不只是农村的专利,干旱是地球人必须面对的一大趋势,是水资源持续紧张的一种提醒,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信号,因而更应该成为城市节水文明重生的一个契机。
 
 

0526长江日报长江评论: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1-05/26/content_4824213.htm

0526武汉晚报说吧: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11-05/26/content_4823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