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片鳞 第六讲、效天法地与变化灾祥 (二)


易经片鳞 第六讲、效天法地与变化灾祥 (二)

系辞对爻辞的妙解

 

下面我们来看第八章的原文:

系辞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这一章前面两段的内容我们就不进行什么阐述了,前面也基本上都讲到了,这里重点是讲一讲这一章里所提到的《易经》中一些卦象爻辞。一般学易的人都很喜欢本章中所提到的几则爻辞,因为这几则爻辞都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这是《易经》中孚卦 的九二爻爻辞。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把这段爻辞看成比《诗经》都还要遥远的诗句。这可能是夏商时期的诗歌,具有极美的境界。可以试想一下,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鹤在水边林阴下鸣叫,它的伴侣与其声声相和,而在此良辰美景下,我有美酒美食,且与朋友共同饮之,共同享受之,这是多美的意境!对这么美好的古诗,孔子作了如下的解释:“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所作所为,通过语言﹑行为而表现出来,并且和社会有所交流。一个君子虽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如果“出其言善”,此善非一般的小善,如格言一类,比如说《春秋左氏传》的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诗圣杜甫也有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语言一出来后,马上就可以被大家效法,都觉得好,是可以作为社会大众学习的典范,足以鼓动、振奋天下人心,使大家感觉到其美的存在,其巨大力量的存在,从而群起而效仿之。在古代,善就是仁义忠信礼义廉耻,这样一种美德,大家都会与之响应。道德相求,有道之人寻访有道之人,有德之人找寻有德之人,物以类聚,这是非常自然的因果关系。作为政府,也需要寻访有道德之人来帮助治理国家,教化万民。如汉朝采用“举孝廉”而不是用科举来选拔官员,对言行孝廉,对天下教化有益的人,必千里之外而获之,更何况近在咫尺呢?既然千里之外都有你的名声了,更何况你周围的人呢?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三国人物,一位是曹操,一位是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写到曹操是“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如果真是有其人有其事,就这么一句话,谁还敢与之打交道?恐怕是不会有这样的人。而刘备是“宁肯天下人负我,而我不负天下人”,这样的人可能人人都愿意与之交往,因为这种人不会去算计别人,只会被别人算计,实际上,这种人别人也是无法算计得到的。

我们身处现代社会之中,如果出其言善,如某人有好的点子,好的策划,好的方案,那肯定会有人不远千里来请;反之,必千里之外违之。前段时间媒体上不就报道了某上市公司因不良行为而受到了惩罚,土崩瓦解。这就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在平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不管是语言还是行为,都必须要注意前面所说的原则和尺度,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

 

惊天动地的言行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如果是平常小老百姓,言行的影响力还比较微弱,但如果是社会贤达之士,其一言一行对社会的作用是很大的,是具有表率作用的。

现在网络信息比较发达,一个好的帖子会很快贴满全世界的各个网站,不好的帖子也同样如此。好的会鼓励﹑共鸣﹑宣扬,坏的会批判﹑口诛笔伐。一个经营良好、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领导者,一句话不管好坏,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很多地方,就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作为我们自身,只是小人物,只能影响周围与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人和事。作为古代君子,是有其非常严格标准的。在孔子时代,君子是指有知识﹑有文化的士卿大夫阶层,是国家的中上层,是国家的栋梁,直接参于国家的管理,掌握并传承圣贤之道;而小人,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坏人的意思,而主要是指劳苦大众,属于百工的范畴。

关键在于后面的这一句,“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那些处于要害部门的人,千万一定要留意这段话啊!我们的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我们内部的情志活动﹑思维活动等等,不管好坏,都是通过我们的语言表达出来的。高明的人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好恶等情绪,而更多的人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想当然地说,随心所欲。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处理得好是语言,处理得不好还是语言,行为紧随其后,共同成为吉凶的凭据。因此,我们一定要看到“言行,君子之枢机”,正是由于这个枢机,它所运行的轨迹就会形成我们命运的轨迹。此时此刻﹑彼时彼刻﹑过去现在未来的言行串连在一起,就是我们命运的轨迹,恰恰这就是枢机之发,可能会带来荣誉或好处,也可能带来耻辱,并成为灾难祸害。

所以“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但是,如果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稍有不慎,立即就可能成为反革命,成为被专政的对象。虽然现在社会上的言行上已经比较开放了,但还是需要注意自己这方面的分寸。有些年轻人就很不注意这方面的修养,总是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一定要谨言慎行。

“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这是对大人物而言,这是一种志向。如果没有“动天地”的志向,那么谁都可以看不上你。“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古代的仁人志士﹑伟大的思想家等所要追求的境界。对于现在的我们,又何以动天地呢?以前说“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也有人说历史是英雄创造的,人民群众只是英雄的基石。我们且不必过多考虑其中的对错,关键是我们个人立志应该立在什么地方?如果是立大志﹑干大事的人,其言行要“动天地”,就需要谨慎从事。与古代相比,能够惊天动地的言行已经很少了,现在只有极个别的人才有这样的言行,其他人只有学习的份、执行的份,根本不敢有这样的言行。时势如此,不过这样也好,甘当“齿轮”和“螺丝钉”嘛!

我们或思、或语、或行、或触,关键还是一个“慎”字。在人事交往中吃过亏的人就应该明白这个“慎”。曾有位事业比较成功的女性朋友到我这里来,她想离婚,打算要我为她卜一卦。我没答应,对她说,你如果为了一时之快离婚,是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可吃的,一定要谨慎。夫妇之间,朋友之间,人事之间,由不慎而带来的麻烦,我想大家可能对此都深有体会。很多人事后都在想,当时如果能谨慎一些,以后的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可是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

曾有人对我说,他与一位朋友是铁哥们儿,根本不计较之间的金钱属于谁,大家尽管用就是了。我则对他说不见得,你们两人脾气都大,哪天稍不注意就会说崩了。结果没过几天,由于在处理某个生意上各人有各人的意见,相互之间都不能容忍对方,于是分手了。所以,意气一上来就不容易做到“慎”了,很容易使人犯错误。

所以《中庸》中就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与这里说的是一个道理。“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你牢牢记住这个“慎”字,就等于是给自己的思维和嘴巴安置一位警察,遇事三思而后行。一代圣人孔子都要“临事而惧”啊!就像下棋,棋子在你手上不落下去,一切可能性就都还在你手上;但只要你落下棋子后,其吉,其凶,其祸,其福,其得,其失,其最终的结果都只有让老天爷予以决断了,都不在自己所能控制和感知的范围内。说实话,一个人哪怕是慎重其事,都还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更何况率性而发呢?因此,我们在语言上,在行为上,一定要注意这个“慎”字。

中孚卦的九二爻,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告诉我们怎样给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为安一个防护栏,设定一个安全系数,加上一个保险。我们一定要看到其中的重要性。

 

同心同德与三心二意

 

再看下面一句,“同人,先号啕而后笑”。这是同人卦 九五爻的爻辞。孔子对其的解释是“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同人卦,上乾下离,其彖辞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是大吉大利之卦。我们知道现在的同仁堂,取义就是来自此卦。其九五爻是得位又居中,是很有喜气的卦爻,它又为我们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之中用心的很重要的一个秘诀。君子之道,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只要你能够做到,不管你是居家或是出行,不管是沉默或是说话,就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同人,现在又称之为同志,现在要干一番事业,就离不开周围朋友的帮助,一个篱芭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朋友相助是不可能干出什么大事情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活动中,基本上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都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团队,关键就在于同心同德。如果我们真正明白了君子之道,对仁﹑义﹑礼﹑智﹑信身体力行,那么君子之间会很自然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那不论是在或出或入﹑或默或语的任何一种状态,肯定都能达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效果。如果不能做到二人同心,其结果如何,我想大家都会在你我身上,或从他人身上看到很多这样的事情,都能够比较清楚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此也都应该有很深的体会和感触。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臭者,同嗅。当男女之间谈恋爱时,两者之间说的话就是“其臭如兰”,都不会将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对方,展示的都是自己美好的一面。当二三好友一起办公司,准备干一番大事的时候,为此作策划时个个都是摩拳擦掌,豪言壮语,把一切都想象得很美好,其言语也是“其臭如兰”。关键是如何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何使身边的人达到和自己“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状态。这话说着容易,做到却很难。

在《易经》系辞的下传中,有这么一段话“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我们也都知道这么一则话“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从这里就可以看到里面蕴藏了很玄妙的道理。

在中国经常是一个人的时候,事业干得红红火火;两个人的时候,利益均分,矛盾尚不突出;当三个人的时候,往往会矛盾激化,相互之间争论不休,反而影响了整个事业的发展。在佛教中也有这么一种说法,是说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和菩萨打交道;两个人共处的时候,是和朋友打交道;三个人以上的时候,就是和魔鬼打交道。还有一个成语叫“三心二意”,也是这个意思,简直说得太妙了。

 

白茅草的重要作用

 

下面这一句,“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这是大过卦 的初六爻辞。孔子在这里,用当时祭礼中的一个小摆设,来对此进行了一番解释。“苟错诸地而可矣;籍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以前在春秋战国时期,祭天地、祭祖先时,都很讲究使用祭器,还要在祭器下面铺以白色的茅草。孔子这里说,祭器本来是可以直接放在地上的,而现在底下还要铺上白色的茅草,这是出于非常慎重的考虑。茅草本身并不是一件什么贵重的物品,但是把茅草铺在祭器下面,其所产生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因为在中国古代,祭天地、祭祖先是非常重大的礼祀活动,面对这么重大的礼祀活动,肯定不能随便乱了方寸,都有其相当严格的规定。

孔子在此基础上予以引申和发挥,说“苟错诸地而可矣”,意思就是以这种工作方法,运用在其它重大的社会事务活动中也同样是合理的﹑有效的,这种方法不会给你带来过错和麻烦,因为“慎之至也”。你那么谨慎地对待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是不会有错的。每件事情,我们都要慎重,这样一来就不会将自己的人力物力等白白浪费,就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佛教中说要有“觉照之心”,每时每刻都都要监管住自己的念头。一旦我们的思维进入岔道,要尽快地将其拉回思维的正确轨道上来,避免自己去打妄想,避免自己浪费精力。

这种工作方法,儒家称之为“慎独”。这与我们前面所讲的“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中的“慎”是一样的,都是要求我们在自己的思维之中,设一位监管人员。实际上这种思维上的警觉,是我们做事情所投入的成本最小的。如果出现了过错而去弥补,其所产生的成本将会是相当大的,有时甚至是无法去计算的,与其这样,还不如事先就以谨慎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任何事情。

我们在自己的思维上,在自己的语言上,在自己的行为上,一定要谨小慎微,但并不是要我们束手束脚,而是要我们见微知著,要注意小事情,否则有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往往都会是祸乱之源。这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给了我们很多的案例。因此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以谨慎之心对待,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要有先见之明。这样一来,你才能保自身的平安,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慎,可以说是术的关键,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手段。如果我们练就了“慎”的本事,并以这种手段来面对一切,就不会犯错误,就不会有所过失。从古至今,能够真正掌握“慎”的人是很少的,我们一定要认识“慎”,并将之身体力行。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眼光,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判断,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要“慎”。

 

做人要有厚气

 

下面是谦卦 九三爻辞:“劳谦,君子有终,吉”。我们曾经说过《易经》六十四卦,唯有谦卦是六爻皆吉。老子《道德经》上下两篇五千字,可以说就是对谦卦九三爻辞的发挥。孔子则对其作出了如下的解释:“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这个解释的含义是非常高的,希望大家能将此牢记于心,以随时能警醒自己。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现在有些人做了一点点事情,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尾巴翘得高高的,惟恐他人不知,到处去宣扬,向上级或周边邀功请赏。劳,功劳,现在都讲究按劳取酬,做得多就拿得多,做得少就拿得少。伐,自鸣得意称之为伐,沾沾自喜称之为伐。“劳而不伐”,就是指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哪怕是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也都要注意不能洋洋得意。“有功而不德”,有些人有了功,就要去和领导讨价还价,这是非常犯忌讳的事情,因为这与天道相违。

《道德经》上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天地生养万物,但从来没有向万物索取任何回报,而人总是要去计较利害得失,这就与天道相违了。特别是当自己有了功劳和成绩以后,这种心就更加地膨胀了,就要向上级﹑向周围伸手,这实际上就是祸害之根基。如果领导有德,能够知人善用,或许会根据你的贡献给予你相应的奖励,但同时也会在心里留下对你不好的意见,进而就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对你加以防范,甚至在以后将你剔除出去。

有的人是才有余而德不足,这在现代社会之中是相当多的。让他去做某一件比较单纯的事情还可以胜任,但是这种人涵养不够,德行不足,稍微让他做大一点的事情就不行了。有的人是有才又有德,这种人有了一点成绩不会去骄傲自满,不贪功,不居功,把功劳都归为领导的,集体的,让领导和同事都高兴。现在常说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这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就算能达到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也都还要保持有功而不德的姿态,即“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我们要涵养自己的德行,命里有时终须有,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你去争去闹,就会使自己的德行显得很浅薄﹑很脆弱。

现代社会中,在大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良的现象。有的人论文没几篇,研究成果也没什么,就算是有,也是在别人的书里或网上去裁剪下来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少之又少,大大降低了我们高级人才培养的素质,其功利心实在是不敢恭维。这些人还不以为耻,这种现象也层出不穷。我们通过各种媒体就可以了解,这也是我们国家目前教育体制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为我们自身,就一定要努力做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这是“厚之至也”。前面我们就谈论了“崇效天,卑法地”,这个就是对“卑法地”最好的案例。大自然就是“劳而不伐”,就是“有功而不德”嘛。

《庄子》中有则寓言,说有一个铜匠在用火炉炼铜,准备打成一把宝剑,正在打造的时候,这把剑就在火炉中说自己是干将、自己是莫邪,是天下的第一利器。铜匠听到剑在讲话,甚为恐慌,视为不详的事情。在《庄子》里,这样的寓言还很多,比如一匹马说自己是千里马,主人听见后就觉得此马肯定是妖物,从而心中惧怕它。

我的老师就常对我说,做人一定要有厚气,厚比薄好。一个厚重的人,到任何地方都会比较受欢迎,能融入群体。一个薄的人就会很脆弱,稍微碰一下,就会跳得八丈高,经不起别人轻轻的挑拨,装不下任何秘密。只要有人旁敲侧击一下,你就如竹筒倒豆子般坦白交代了,这种人谁都会敬而远之,成为不受欢迎之人,也是很可怜的。所以做人一定要有厚气,容量要大,要装得下,别人不能容的你能容,别人不能装的你能装,别人承受不下的你承受的下。越厚重,你的战略纵深就会越宽阔,回旋的余地就越大。

 

有功也翘不得尾巴

 

“语以其功下人者也”,下人,非是打杂当佣人,当奴才的人,而是德厚不居功,以礼下人。就是说在面对任何人的时候,在礼节上要谦虚﹑要谦卑,要对别人和气﹑厚道,就算是有功的时候也要如此。我们在《通书》中就曾提到唐朝的郭子仪,他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几个儿子均为附马,但是他从来就不居功,也不敢居功,才能善终。

秦朝王翦协助秦始皇灭了六国后,又奉命率兵去灭楚国,还未出都城就上书索要自己看中的土地,秦始皇准了。走了一段路后,他又上书为自己的儿子讨要封地,秦始皇又准了。后来,他又上书要指定的山来做自己未来的墓地,秦始皇仍然准了。王翦周围的人很迷惑不解,就问他是否老糊涂了,居然在皇上面前如此邀赏。王翦则说,皇帝猜忌心重,现在我手掌全国的兵马大权,不知心中对我有多大的疑心,肯定在我身边安插了很多眼线。现在我这样做,皇上才不会怀疑我,会认为我只是去打仗,打完回来后只是准备享享清福罢了。

汉朝的韩信是个相反的例子,强敌楚霸王项羽尚未消灭,他刚刚灭了齐国,就上书刘邦求封为假齐王。刘邦这时正苦苦抵挡着楚霸王,正需要韩信率兵来解围,看到此书是大为光火。张良这时在旁边悄悄踢了刘邦一脚,刘邦顿时反映过来,说大丈夫要当王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马上就封韩信为齐王。其实在这个时候,刘邦的心里就为杀韩信埋下了祸根。如果韩信能够学习王翦﹑郭子仪,他肯定就能安稳地度过荣华富贵的下半辈子,结果却不得善终。他就是因为没有遵从《易经》谦卦所给予的指示。

“语以其功下人者也”,不要居功自傲,要将成绩归功于领导,归功于集体。当然,这也不是要我们去阿谀奉承,而是说当自己有了成绩以后,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分寸,要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才能够与周边的人相安无事。

“德言盛,礼言恭”,德,一定要用德把我们内修得很盛大﹑很丰富﹑很圆满。我们的德,包括功德﹑功劳,都要盛,在这种盛德的情况下,在礼节上﹑在语言上反而要恭,要谦虚,翘不得尾巴。恭是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这里就点出了这段文字的命脉。谦虚,是保命的哲学,是保位的哲学。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政治挂帅,非常注重位的关系。从开始讲《易经》的时候,我们就反反复复强调了“位”的重要性,谈到过“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的道理。在机关里面,在企业里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都有其相应的位置,安位则吉,失位则凶。

但是,如何保其位呢?就是“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是在有所作为﹑德言盛的情况下,要通过“致恭以存其位”。若没有功,就没有与领导叫板的权利。恰恰就是那些有了功劳的人,才有可能功高震主,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就一定要注意谦虚,要用谦恭这一姿态来化解矛盾,一个人若养成了谦恭的内涵和习惯,真的是走到哪里都祥和啊!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

 

这一章的下面部分,说的就是负面的内容,是要告诫我们小心,不能去触犯的内容。

 “亢龙有悔”,是乾卦 上九爻辞。系辞对其解释为“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事物发展到极点,权利达到了顶峰,已经无所顾忌,没有什么还能对其有所限制的情况下,就处在“亢龙有悔”的状态之中。

“贵而无位”怎么讲呢?位,只有相对而言才能够存在,他已经处于极高的状态上。“高而无民”,太高了,以至于脱离了民众。“贤人在下位而无辅”,九五是至尊之位,还没有处在上九的顶点,是在上卦的中道上;上九在上卦的顶部,他高高在上,高得已经失去了位,高得已经失去了民,高得周围已经没有贤才之士相辅佐了。“是以动而有悔也”,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诸多案例中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关键是现在作为领导,或是企业的负责人,一定要注意自己避免出现上述的状况。

这里我们可以把乾卦上九爻辞与谦卦九三爻辞做一番对比,可以发现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人和事物,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后果,对于如何处世也就能一目了然,心中有数了。

下一句“不出户庭,无咎”,是节卦 初九爻辞。“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这里我们可以与前面的“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结合起来理解。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如何立身处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菜根谭》中有云“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也就是说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处事要方正,要符合社会的规矩,不能逾轨,要顺从社会法律道德的规范;处在乱世的时候,没有规矩可遵循,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生存下去,那就要圆,要善于变化,善于适应环境;当处在非治非乱的时候,即在两种社会体制交替的时候,处事一定要方圆并用,该圆的时候圆,该方的时候方。

孔子对节卦初九爻辞的解释是“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再一次给我们敲了语言上的警钟!我们之所以会有麻烦和灾祸,是因为有语言作为媒介。

“君不密,则失臣”,当君主的语言不谨慎,就会丧失良臣。“臣不密,则失身”,当臣子的言行不谨慎,轻则失去权位,重则丧命。“几事不密,则害成”,机密大事必须要慎密,否则就肯定酿成祸害,造成事业无法成功。“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所以我们的口风一定要紧,要稳,进而行为才能稳当。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机密﹑军事机密﹑企业机密﹑自己的人事机密,肯定是不能随便给别人说,以至于让别人轻易地掌控自己。要善于保密,这是想干大事的人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

“不出户庭”,并不是隐身,而是要在语言上掩饰好自己的喜怒哀乐。三国刘备的高明之处,就是喜怒不形于色,别人就无法探知他的弱点。古时皇帝头带冲天冠,冠前面都要垂几道毓帘子;皇太后要听政就要垂帘,等等。这些装饰的目的,就是要让群臣无法通过皇帝的表情来揣摩圣意。如果随便让臣子知道了圣意,就会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历代朝政都有宦官误国,就是因为皇帝在宦官面前无所遮掩,宦官太明白皇帝的喜怒哀乐,并迎合之、利用之,最后就将皇帝控制在手中。因此我们在现代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些要害的地方、人事关系复杂紧张的地方,一定要注意锻炼自己的铁面功夫,不要随便地将喜怒形于色,不要轻易地给你的对手以可趁之机。

下一句“负且乘,致寇至”,是解卦 六三爻辞。负者,背包袱也,小人之事也。乘,千乘之国,万乘之国,马车是乘,君子之器也。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君主以及卿士大夫才能有马车。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都还有车马可用。他最喜欢的徒弟颜渊死时,因家境贫寒,颜渊的父亲想请孔子把车卖了,好买副棺材,孔子觉得也应该是这样,但是那个时候马车代表了他的身份,是不能随便卖的。在以前,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很严格,小人不能随便坐车,君子也不能随便走路,以免有失身份。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如果小人乘上了君子之器,就会让其他人产生非分之想,就会想怎样把君子之器抢为己有,就会不择手段地夺取,出现小人群起争夺高位的现象。珍贵的东西不好好藏起来,反而在外面夸耀于人,就会招引来盗贼。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子,也会招来性侵犯。所以“慢藏诲盗,冶容诲淫”,这八个字我们一定要留意,也就是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设防。对此,系辞在对这一系列的爻辞的阐述可以说是语之敦敦啊!“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大家对此定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