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华夏文化研究会轮值会长的邀请函


尊敬的诸位同仁

 

甘肃华夏文化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甘肃组委会的专家学者们于2005年组织发起的甘肃综合性文化社团组织。

1998年,在钱其琛副总理的倡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该工程是由中国八个民主党派和国家民委、国务院台办、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宗教局、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等共同发起和组织指导的大型系列文化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王光英、程思远、吴阶平、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8位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阿沛·阿旺晋美、李贵鲜、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王文元6位副主席都亲任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

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宗旨和主要任务是从学术和艺术层面上,深入开掘,细致研究,大力弘扬华夏文化的纽带性质和作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世界和平大业。从1998年正式开展以来的多年中,华夏文化纽带工程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十分关心,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吴官正、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作出批示,肯定和指导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工作。

胡锦涛同志曾经对“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批示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肯定了“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工作的重点和成绩。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再次为两岸同胞加强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指明了方向。由此可见,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意义深远。

甘肃华夏文化研究会系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4)甘社科联发第40号文件审查资格,甘肃省民政厅(2005)民管复字(2005)第13号文件批准成立,并于2005年4月1日颁发(2005)甘社证字第62 A —00030033号登记证许可开展全省性活动的文化研究类群众组织。业务范围:理论研究、咨询策划、学术交流、创作培训

为了复兴丝绸之路“河西文化圈”的古老文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本会2005年民间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在兰州发起西部文坛“凉州兵团”崛起亮相座谈会。“凉州兵团”这道文学风景目前已成为甘肃文坛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正是“文学陇军”这支队伍里的中坚力量。

2009年9月22日,本会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出土40周年而举办了首届“龙马论坛”。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巴黎大学国际法学单声博士大会题写了贺词:“中华儿女龙行天下,炎黄子孙马到成功。”台湾著名学者余永标博士英国华夏文化协会贝学贤会长、原河西文化研究会会长方步和教授甘肃省陇台经贸交流协会给“龙马论坛”发来了贺信这一活动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此举无疑将成为马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05 年,《雪域天骄》同一题材的电影《月圆凉州》登上联合国总部的大雅之堂,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甘肃在这方面的成绩曾经得到温家宝总理的称赞。2006年3月9日,李铁映副委员长决定拍摄“武威会盟”的电视剧并亲自担任总顾问,时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的苏荣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的陆浩同志也欣然答应担任该剧总策划。2006年3月30日,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作家周宜兴同志也同意担任筹备组主任委员。2008722日,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张世珍也同意担任筹备组顾问,并热情称赞“完成此剧将是我省文化发展大局中之大举”。2006年4月10日,伏羲文化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座谈会在兰州召开,会上决定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牵头,将《雪域天骄》这部电视剧列入当年的工作计划。

    甘肃华夏文化研究参与发起40集电视剧《雪域天骄》的合拍活动,反映西藏纳入中国版图重大题材的40集电视剧《雪域天骄》的改编摄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确立在甘肃的重大项目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甘肃组委会“《雪域天骄》电视连续剧筹备组”出具了长达200多页的《剧目立项评估报告书》目前正在与兰州华锐影视城有限公司联合争取保险机构参与下的银行贷款和国家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

20101229中国保监会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第3条指出:“鼓励文化企业和保险公司采用保险中介服务,支持设立专门为文化企业服务的保险中介机构,支持现有保险中介机构经营文化产业保险产品。支持专业、权威的文化产业评估、鉴定服务机构,为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发展提供服务。”今后,甘肃华夏文化研究将开拓与保险公司合作共赢的广阔市场。

甘肃华夏文化研究还将借助成立一个力投入的联合舰队形式来推动甘肃动漫影视产业,就是集合全省所有动漫影视领域的企业或个人力量,加入到的动漫影视专业工作委员会中来,进行无资本投资,届时对一部动漫影视作品进行分工制作,将来作品走出市场后再进行利益分配。  

怎样才能在放手发展经济的同时,找到甘肃的文化优势呢?这是本会长期关注并思考的问题。甘肃省民盟副主委、政协委员车安宁认为“甘肃文化现象”分为两大板块:首先,甘肃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其次,以当代来看,甘肃产生了一些独特的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现象,例如《读者》现象,《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现代精品剧目。车安宁在提案中向政协甘肃省十届三次会议提出八点建议:以省政府文化、方志、文史、出版、社科院及各大专院校的有关专业为龙头和基础,组建甘肃文化研究院(集团),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顾问;组织一批省内外专家,拟定一批课题,策划、包装甘肃文化现象;把“甘肃文化现象研究”整体打包,申请国家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同时设定省内课题和奖项进行研究;在即将落成的甘肃国际会展中心,设立专题的甘肃文化展示馆;在甘肃卫视开设一个“甘肃文化现象”栏目,专题播放相关内容;每年在省内选定一个城市,结合有关节会举办“甘肃文化现象”高层论坛;提倡各企事业单位依托自身的优势,创办各类文化产业实体,推动经济发展。甘肃华夏文化研究为实现这一宏伟的蓝图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本会采用“固定法人代表”而“轮值总会会长”的新型制度,将充分激活各路天才的创造力,为提高甘肃的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期待丝绸之路上具有战略眼光的杰出人物与我们共建不朽的文化丰碑!                

              

特  此  邀  请  

                  

               

 二零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