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决定菜价


  最近各蔬菜产地的蔬菜价格暴跌,一些品种的蔬菜在田间地头的收购价才五六分钱,但在城镇菜市场和超市里,其价格依然维持在两块多钱的高价。到底是什么让菜价“坐上直升机”?

  北京市物流协会专门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蔬菜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这“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比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的费用至少高出150%。比如:从批发市场到零售摊点,白菜、菠菜、小油菜、小白菜加价100%,芹菜、韭菜、茴香、黄瓜、油麦菜、冬瓜被加价50%以上。除此之外还有摊位费、卫生费、水电费等等,这些成本最终都摊进了菜价。蔬菜价格,似乎应该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是,在拨开层层云雾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管理和监管设置不足导致的。

  菜价在最后20公里上涨20倍,农民一分钱的利益也没有得到,最后一公里闹的乱象不清除,就算城里人再承压,菜农还得跟着畸形菜价上涨流泪。

  财经郎闲评——最后一公里决定菜价:解决方案——上游合作社,中游不变(利润微薄,基本不受油价影响),下游(菜市场)国有化(省去各种费用,只收租金和水电费)——香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