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经济学第一招:降价引来追求者


嫁人经济学第一招:降价引来追求者

庞  震

      一到周末,打开电视,交友节目遍地开花。本地的江苏卫视,凭借两个光头男主持,携带24位女嘉宾的特色组合模式,横扫各大卫视收视率,一时风光无限。寂寞男,孤独女都在为爱寻寻觅觅,连最土鳖的相亲会,都成了时尚剩男剩女经常出没,流连忘返之地。不仅电视媒体靠着男女配对赚足了收视率,各类以征婚交友为服务宗旨的社交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据说还是众多网络公司中成长速度较快的一支新锐。

      虽然我侥幸躲过此劫难,但,眼见身边朋友,个个形单影只,落花流水,好生无奈!便试图做一些更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当局者迷的剩男剩女们,早日花好月圆,千里婵娟。

 

      通常电视节目中,为剩男剩女指点迷津的专家,无一例外都是学心理学的。我不能说心理学家水平不高,确实他们在分析人的性格方面头头是道。可是,技术上的成熟,不代表战略上的高远。一提到,大龄男找不到女的,或者是大龄女找不到男的,心理学家给出的结论,基本都认为,该男该女性格上一定有缺陷,换言之,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这话对与不对呢?应该对,但,天下能找到一个没有丝毫性格缺陷的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吗?倘若找不到,那么性格缺陷,哪怕再严重的性格缺陷,都不应该成为一个男人或者是一个女人找到另一半的主要障碍,除非,这种缺陷让人丧失了正常的行为和生活能力,不过,果真缺陷到了如此地步,问题显然已经不是要不要找男女朋友的事了,而是该不该接受治疗或上医院的事了。

 

      既然,性格问题并非制约交友婚姻的主要原因,那究竟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呢?咱们这代人,多数是父母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国策下的产物,时代也赋予了我们这代人另一个颇为光荣的名称,叫做“独生子女”,我们的出生正好赶上了国内改革开放的好时机,一路过来,物质享受比父辈丰富了何止十倍百倍。而身为被错过了一代的父母,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义无反顾的精神,在我们身上下了重注,甚至是倾其所有的投资,当然做此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未来能够换取高额的回报。

 

      如果,我们把自己看作一件待售的商品,而交友或者婚姻,则是一桩能够成功实施的交易。那么,由于前期投资巨大,我们对自己的估价往往不低,所以,我常常听那些找不到对象的朋友抱怨,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十足的优秀,通过多年来的苦读不仅获得高学历,又谋得了好前程,认为自己不至于沦落到找不到对象境地;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自己身边出现的女性或男性,处处挑剔,总觉得交友婚姻兹事体大,不能草草了事。而最后的结果,任它年华老去,依旧一人笑春风。

 

      “左右皆不是”的心态,恰恰是择友结婚的大忌。因为,在经济学眼里,决定价格的不是成本,是当前的供需,而那些已经投下去人力、物力和心血则是沉没成本,说白了,覆水难收,所以,一个人在决定自己作价几何时,应该忘掉过去的荣辱成败,一切向前看。同时,世界上也没有真正过剩的商品,平时两元一斤就能买到的大米,突然涨到十元一斤,有几人会问津呢?过剩在所难免,而如果原本两元的大米骤降至一毛,结果不用说,一定会门庭若市,队伍可以排出两条街去。

 

      世间道理莫不如此,剩男剩女要变剩为宝,首要之处就是对自己不要开价太高,摆正心态,一旦,价格下来了,需求自会上升。而如何在各种可能性中,选中并培养自己的另一半,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