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错字卸责保卫部门太不厚道


      16日,故宫博物院通过微博就其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出现错字一事,向公众道歉。故宫在这份声明中说,此次赠送锦旗由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赠送前未“交院里检查”。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未请示院领导,仍然坚持错误,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中国新闻网5月16日)

      “强词夺理”的故宫终于肯放下身段向公众道歉,亦属难得。本来,在“撼”、“捍”的问题上,并不存在那般高深的通假、异体之说,故宫在两个简单字眼上的坚守不仅没有道理,反而使得至为宝贵的文化底线颇多失守,也诚如道歉声明所言,“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不过,故宫代表道歉声明将错字责任完全归咎于保卫部门的失职,未免太不厚道,甚至也让公众感觉到一丝“强词夺理”的味道。

      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却在上面。不错,故宫保卫部门是在具体操办赠旗事宜,但是,保卫部门是在代表故宫在做这件事情,锦旗的落款是故宫博物院,而非保卫部门。因此,锦旗的内容合适与否、能带来光荣还是耻辱,惟有故宫博物院能够负责、可以担当,其他任何下属部门,不过是代行其事而已。保卫部门即或有过失,那也是故宫博物院的内部管理出了问题。也即,应该向社会公众负责的,并不是具体经办部门或人员,而是故宫博物院。

      更何况,故宫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时,虽然锦旗“从制作场地直接将锦旗带到赠送现场”,但是,出面赠旗的却是副院长纪天斌等负责人。作为中国顶级的博物院,院领导出面赠旗,何以连上面写了些什么字样都不看看、不斟酌斟酌?这未免说不过去。而无论是无暇理会锦旗上的字句,还是虽然看过了却没有能够发现问题,都只能说明故宫在某些方面令人遗憾的粗疏与草率,甚至缺乏对所从事文化事业最起码的敬畏。

      故宫的道歉声明还让人嗅到一种令人不安的官僚味道,那就是“院里”总是正确的,出错的都是下面的部门。什么赠旗前未交院里检查,什么未请示院领导……这种出了问题往下属那里一推了之、完全撇清、唯我高明的惯性思维,某种程度上讲,比出错本身还要让人遗憾。为什么?因为已经道歉了的故宫,其实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并没有表现出一点令人放心的担当,也并没有真正将公众舆论的批评当一回事,只想着尽快将这一件丑闻平息下去。

      其实,真正能够使故宫声誉受到影响的只能是故宫自身,并不是一个两个错字,甚至也不是安保疏漏、失窃若干文物。与这些摆放在台面上供人褒贬、品鉴的错误相比,更危险的伤害来自于故宫方面对这些错误的错误认识。仅仅道歉是不够的,一纸缺乏担当、卸责下属的道歉声明,非但不能弭平时下沸沸扬扬的舆论,反而因其态度的不端正、不公允、不厚道,而注定会激起更为猛烈的公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