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得数亿人口基本摆脱了贫困,并迅速跻身于世界最大经济体之列。未来数十年,中国必须实现可持续增长。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加快城市化步伐,中国不仅必须确保拥有充足和安全的能源,还要努力减轻这种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在不降低增长速度、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标准的条件下解决环境问题是对庞大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独一无二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决策者必须制定范围广泛、数量庞大的法规和政策,以提高诸多行业的能效,并减轻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中就包括碳排放。为使增长更具有可持续性,到2030年,积极部署一系列新技术——诸如电动汽车和新的废物管理办法——将使中国进口石油的需求在已经确认的能效目标基础上,再降低30%~40%。中国还可以将煤炭需求稳定在目前的水平上。这种方法将极大地改进中国业已出台的增强能源安全性、降低碳排放的重大计划。
但是,实现这些目标将需要相当大的资本投资。在未来20年中,中国需要在现有提高能效的支出计划的基础上,每年再新增1500亿欧元~2000亿欧元的支出,以充分发挥这些技术的潜力。此外,在实现这些目标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其中包括下岗等社会成本和再培训等问题。可以用来实现这些优势的机遇期是短暂的:每座没有采用这些技术的建筑物或发电厂都会降低这些技术提高能效的收益。采用这些技术不啻于要在发电、汽车燃料、废物管理、建筑物和城市设计、植树造林和农业方面进行一场“绿色革命”。
决策者需要做出决策,理性的、基于对技术的经济性和可行性透彻理解的决策。中国养育着全世界1/5的人口。中国对于能源的需求,以及将能源用于工业、发电、交通和废物填埋所产生的排放和污染,也导致了其他环境问题的产生。在中国北方,荒漠化威胁着耕地和草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日益严重。中国工业部门排放的温室气体比例也较高。这种高水平大规模的工业化带来的。为商用和住宅建筑提供电力和热能所产生的排放是中国飞速发展的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导致的结果。
通过重新思考城市规划的方法和鼓励消费者一点一滴地改变行为,中国可以在实施更加环保的技术所产生的减排潜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耗并将温室气体排放再降低。规划中人口密集度更高的城市可以利用公共交通的优势来减少私人轿车的使用。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相比,中国的消费者消耗的能源较少,但是,政府应该鼓励消费者进一步提高能效。如适当调整室内温度水平、购买高燃油效率的汽车、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采用拼车出行等,可以减排温室气体。
随着中国GDP的不断增长以及接踵而至的城市化浪潮,中国的排放模式将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家庭收入将随之提高,包括汽车在内的消费量也会进一步提高,进而将导致碳排放的上升。如果中国在提高能效和实现燃料供应多样化方面不做出进一步的努力,那么,在技术方面就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当然,因为中国正在提高能效并降低碳密集型能源的消耗和排放,因此,实际排放将可能低很多。现在所设想的措施包括采用更加严格高效的建筑规范,提高机动车燃油效率标准,关闭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小厂,以及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中国已经为提高能源效率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为了获得这些收益,政府将做出巨大努力,严格地强化政策的实施,并为各行各业提高能效的投资提供奖励。在努力的基础上,加大技术应用或政策实施。利用现有的和新兴的技术,比如电动汽车、有利于氟碳化合物减排的新型半导体制造设备,以及在水泥窑中使用农业废料与煤炭一起作为燃料以降低煤消耗。在提高能效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也有5大类机遇。如果能够成功地抓住这些机遇,中国可以实现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并将煤炭需求稳定在目前的水平上。这是一场绿色革命。这5大类机遇是--
绿色发电。随着制造商不断提高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备的产量,实施这些技术的成本将会下降。到2030年,在中国的能源中,太阳能将占到较大的比例,而风能、水力发电、天然气发电和核电在电力所占比例都将大幅提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设备出口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保持这一地位。中国太阳能光伏设备的安装成本将降低,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太阳能发电成本将非常经济。中国制造的核电厂设备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绿色交通。汽车和卡车目前在中国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这一情况将会发生变化。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拥有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届时内燃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将以合理的价格得到极大的提高。而采用电动汽车所提高的能源效率是比较保守的。但是,如果假设中国从2015年开始广泛采用电动汽车技术,并且到2020年,新车的采用率达到100%,对于进口石油的需求将会降低30%~40%。通过利用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在充电电池方面取得的成功以及在电动交通方面的巨大投资,中国将成为该行业的全球领袖。
绿色工业。钢铁、化工、水泥、煤炭开采和废物处理行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行业也大量消耗能源,同时,还是空气和水污染大户。中国正在“关停并转”这些行业中的小型工厂和低效设施,并为大型企业确定了节能目标,而且还在生产中采用了全球最佳实践。中国在2008年实施了水泥的新质量标准,提高了熟料(水泥的主要材料)的规格,并为熟料替代品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定义。这些措施会将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减少,并相应地减少水泥行业的排放量。与此类似,中国正在为降低废物燃烧所用能源以及煤层气的回收和重新利用制定标准,这些标准将降低这些行业的排放量。中国拥有巨大的机遇去实现进一步降低每个行业的排放量:新技术和流程改进可将温室气体排放再降低,并大幅度降低能耗。
绿色建筑。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将持续数。公寓楼、办公楼和商务中心将快速增长以适应大规模的移民和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将推动家庭购买更多的电器和空调,进而推高能源的使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正在制定目标,使建筑供热更多地采用天然气和混合热电厂等相对高效的能源,而不是煤炭和柴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许多地区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或煤气)用于做饭或热水。政府还在建筑规范中增加了更为严格的提高能效的新规定,对家电强制进行能效评级,并提供补贴,鼓励改用更高效的照明灯具。除了这些政府主导的努力外,在中国北方采用区域供暖系统,取代低效的社区锅炉系统,改造没有自动化系统和热力泵的商用建筑,以提高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效率。
中国还可以对新建筑应用“被动设计”原则:在保温、通风系统的设计中使用自然光线和遮光,以减少用于供热和制冷的能耗。对老建筑也可以进行保温和门窗等用材的节能改造。这些举措都需要付出社会成本。对于供暖控制系统和热力泵采取更高的能效标准,将把低效的当地从业者赶出市场。更昂贵的供暖系统和市场化的供暖费用,会使得中国的低收入家庭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无法承受。强制实施更高的建筑标准将推高行政管理的成本。要说服消费者,这项说服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绿色生态系统。农田和森林都是碳汇(可吸收碳)。中国已经停止了大多数森林采伐活动。政府的植树造林和森林再造计划将使森林覆盖率提高。中国还在努力限制在草场放牧,引入可持续农业,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由动物肥料产生的沼气取暖和做饭。提高牲畜的圈养率而不是在草原上放养,进一步实施保护可耕地和使用最新化肥等农业措施。这些机遇还可能产生连锁撞击效应:如改进土地管理,可以控制荒漠化,并提高水源的利用效率。
总之,为了充分实现这些技术的潜力,中国需要从现在就开始行动。等待数年,就会降低提高能效和减排的可能性。从现在做起,拥抱绿色革命技术,中国可以创造能源使用更安全、能源排放更低的未来,同时无需牺牲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可持续增长的五大发展机遇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