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各地改名提建议


     

 地名改动歪风可以休矣  邹蓝

                                 

   

在中国,任意改变地名已经导致混乱和割裂地方文化和历史传统。

2007年最新的地方改名,是云南思茅改名为普洱。

以往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四川:灌县因为都江堰而更名为都江堰。

四川:南坪县因为九寨沟而更改地名为九寨沟县。

安徽:屯溪想借黄山的名声发展而更名黄山市。

江苏:无锡县更名为锡山市,最近又撤消县级市建制而设立几个区。

江苏:沙洲县更名为张家港市。

苏州陆墓镇,因为台湾来投资的商人感觉不吉利,地方政府为了一点投资而满足商人的意愿,遂改名为陆慕,委屈一下三国时代的将军陆逊了。我想,如果台商愿意出足够的钱,让那镇长改那台商的姓,那镇长没准也会同意的。

2000年1月,笔者到重庆公干,还看到报纸记者得意洋洋自以为得计地主张重庆市南川县更名为金佛山县。

据说这样的话,可以充分利用旅游名胜的名气扩大影响,促进经济发展。

如此商业逻辑,居然凌驾到历史文化之上。

照此逻辑,现在是经济建设为重点,一个县市的地名可以因为辖区内更有名的名胜古迹或特产而改名,以利用这名气来招商引资,或方便人来旅游。

那么,我试着来给全国每一个省的若干地方更改名字如下:

北京房山区改名为周口店区,昌平区改名为十三陵区,延庆县改名为八达岭县。

河北易县,因为清西陵名声很大,更名为西陵县。

天津蓟县,因清东陵而改名为东陵县。

山西芮城县因名胜永乐宫或西厢记而更名为永乐宫县或普救县,昔阳县改名为大寨县。

内蒙伊金霍洛旗因有成吉思汗陵而更名为成陵旗,乌海市改名为河套市。

辽宁本溪市更名千山市。

吉林吉林市更名为雾淞市或树挂市。

黑龙江抚远县更名为东极县,因为地理经度在中国大陆最东,漠河更名为北极县,海林县改名为威虎山县。

江苏东海因出水晶而更名为水晶县。

上海崇明县改名为长江口县。

浙江永嘉更名为雁荡山县,临安改名为天目山县。

安徽滁州(原滁县),改名为醉翁亭市。凤阳县改名为小岗县(小岗村率先改革启动中国农村改革)。

福建安溪县更名为电铁县,因为该县电子诈骗和铁观音同样有名。

福建云霄县,因猖獗假烟和方舟子家乡,改名打假县。

江西星子县改名为庐山县,贵溪县更名龙虎山县。

山东梁山县改名水浒县,荷泽市改名牡丹市。

河南淅川县因有丹江口水库而改名丹江县,济源市因愚公移太行山而更名太行市。

湖北竹山,房县,兴山合并为神农架市,宜昌市改名为葛洲坝市。

湖南湘潭市更名韶山市,岳阳市更名洞庭市。

广东韶关市改名为丹霞山市,肇庆市更名为七星岩市。

海南琼海县可以改名为博鳌县,三亚市改名天涯海角市。

广西龙胜县改名为梯田县,凭祥市改名友谊关市。

四川宜宾市改名为五粮液市,西昌市改为凉山市,绵阳市改名长虹市。

重庆忠县改名石宝寨县,奉节县改为白帝城县。

贵州镇宁县改名为黄果树县,仁怀县改名为茅台县。

云南澄江县改名抚仙湖县,迪庆州改名为香格里拉州,建水县改为燕子洞县。

西藏阿里因古格遗址而改名为古格地区,定日县改名为珠穆朗玛县,聂拉木县改名为希夏邦马县。

陕西佳县改名为白云山县,凤翔县改名为西凤县。

甘肃夏河县改名为拉布楞县,安西县改名为敦煌东区,天水市改名为麦积山市。

青海共和县改名为龙羊峡县,刚察县改名为青海湖县。

宁夏固原改为须弥山市,贺兰县改名为沙湖县。

新疆巴音布鲁克县改名为天鹅湖县,塔什库尔干县改名冰山县。

如果以后什么名胜古迹或物产名气突然起来了,地名还可以继续变。

将来要是风气变化,可以跟西方那样用当代名人或历史名人命名地名的话,地名改动的选择更大。比如说,山东曲阜县改为孔丘县;湖南湘潭县改名为德怀县;江苏无锡市改名钟书市;浙江奉化市改名为中正市;没准我将来写信留的地址是中国毕加索省,达利市,麦当娜县,辣妹镇,马拉多拿乡,齐达内村,马丁路;或者是中国太宗省,包公市,齐白石县,海瑞乡,唐僧镇,八戒村,通天河街。这也行。

这俩主意怎么样,还可以参考吧?

且慢。2000年福建有一个游客要告黄山市。因为他以为到了黄山市,就到了黄山。结果那真正的黄山还在一百多公里外的黄山区,而黄山区,离黄山还有几十公里。乱借有名的地名的光,闹出官司来了。

不过到后来,命名为辣妹乡的地方,因为辣妹退出舞台,而正当红的是甜妹,那乡又改用甜妹命名了。再后来,齐白石过时了,走红的人是齐黑水,于是再折腾为齐黑水县。

慢着,现在灌县已经是都江堰市了,因为紫坪铺将可能毁掉都江堰。如果那个地方以后要靠青城山来招揽游客,是否还要改名为青城山市?

要是九寨沟县以后更出名的是白龙江,为了方便旅游,是否再改名为白龙江县?

这些是为国内居民方便而改动地名,是否需要考虑发展国际旅游的需求?

老外不太清楚西安,为了他们的方便,是否外文译名把西安称为兵马俑市?

老外也不清楚桂林,是否可以把译名调整为象鼻山市?

再者,把苏州的译名调整为丝绸水乡市?

要是地方当局不嫌麻烦的话,地方老百姓不过是要不时地改变籍贯或居住地地名的事情。警察的麻烦是不时地给居民改身份证。

一个人,根据民事记录,出生在南坪县,登记结婚时居住在九寨沟县,死亡时在白龙江县。经历史学家考证,才弄明白,这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从来没有挪过窝,不过是地名再三变化而已。

一个小青年,求职时填表,说自己是山东梁山县人;正式上班后填表,结果填了水浒县;过几年到入党时再填表,他又是宋江县人了。结果组织上开始怀疑他伪造履历和文凭,最后耽误了职务的提升。好不容易经过外调,组织上才从历史地理学家那里知道,这个可怜的家伙家乡地名一再变化,所以填表也一再改动。实在不是他伪造履历。

50年后,改革开放后出去留学而滞留在海外当了华侨的混血孙子孙女,按照老人的遗嘱,到国内灌县来探望亲属。结果查半天地图也没有找到地方。地图上写道,青城山市,原名都江堰市。他觉得肯定是老人准是糊涂了,中国哪有这个地方?打道回府。

哈哈,真好玩。到那时,我就专门给地方政府咨询起名字,推荐正走红的国内外有名的地名和人名。推荐地名每个收费100美金。全国有2000多个县,一天一个,都可以吃七八年呢。前面推荐的那几十个地名,如果地方政府采纳,也免费了。就算帮我扬个名。我回头再分省考证地名沿革,写上他十篇八篇论文,编一本历史地理学论著,混个高级职称撑撑门面。同时,给海外越来越多要子孙回乡探亲的华侨提供地名咨询,又是挣一份大洋钱。真是名利双收了。多滋润。

旧作。今天贴出增加点小调整。

俺胡汉三回来了。从旅途返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