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荒和民工荒要推广绿色经济


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生产要素受到强烈制约,一是支配战略性产业调整的能源受到限制——电荒;二是支配产业结构升级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民工荒。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就业,对我国至少有三个重要意义:一是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对国际上气候变化、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二是更加注重民生,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体面劳动。三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的绿化过程,也是我们促进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就业的过程。对许多行业和职业将产生一场革命,对生产行业电工、建筑工和制作工,将要重新定义日常操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对服务行业的营业员和服务员则会要求更具有环保意识,了解使用产品的性质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科技成果商业化和更广泛的运用,绿色工作对就业和技能会产生真正影响,这将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

 

2010年,中国政府加强了绿色就业工作研究,与欧盟等先进国家共同探讨绿色就业发展状况和实践经验,研究未来促进绿色就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总结促进绿色就业的经验。在我国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推动制定出台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布《中国绿色就业的发展》研究报告,正确评估绿色就业的发展现状,完善我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把培育绿色产业作为我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

为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个方面做好推动绿色就业的工作:一是积极引进绿色就业的概念,宣传推广绿色就业的理念,推动绿色就业工作的发展。二是开展多方扩大绿色就业岗位的研究。三是关注绿色经济转型带来的失业问题和再就业问题。四是强化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以适应绿色就业的发展。五是鼓励绿色创业,带动绿色就业。六是开展工作研究,进行政策准备和战略考虑。

 

推广绿色经济关键是人力资源开发中国绿色就业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以绿色就业为方向扩大就业。大力开发新的绿色就业机会,稳定现有绿色就业机会,将绿色发展对就业的积极影响最大化;在调整产业结构、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注重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环境对就业的消极影响最小化;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在最大限度保护环境的同时,采取措施,将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最终实现环境和社会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十二五”时期必须把培育绿色产业作为我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正如IT是引领世界经济的潮流那样,使得绿色技能成为经济发展所有技能所必需具备的技能。

发展绿色经济,必须在政府、企业和职工之间达成共识。企业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要尽可能将绿色经济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中突出绿色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体面劳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