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用汽车在华赚得盆满钵溢的反思


     

对通用汽车在华赚得盆满钵溢的反思

 

一、通用在华赚得盆满钵溢

      2011年2月15日,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克森在北京召开了其首次中国之旅的新闻发布会,针对通用汽车目前的运营状况、下一步发展规划,以及外界关心的其他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对于通用汽车全球新车销量居首的中国市场,艾克森不吝美誉地说:“中国是通用汽车王国王冠上的明珠。”

      通用拥有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全面的产品线,促进其在华销量屡创新高。通用汽车在华合资企业上海通用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首家年销售“百万辆”的乘用车制造商。通用汽车2010年完成销售838万余辆,其中中国市场销售新车230多万辆,占据了通用全球市场的28%左右,力压美国市场居首,使得中国超越美国本土成为通用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对此,艾克森表示:“出色的产品支持、深入的本土化设计、有力的合作伙伴以及全球先进的技术同步。艾克森说,通用汽车将在今后的两年时间里,继续强化上述优势,预计会推出20款以上全新或改进产品,以求继续覆盖日益多元化的中国市场。”

      2011年3月,通用汽车董事长兼CEO艾克森(Dan Akerson)来到中国,承诺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继续在这一市场扮演重要角色。2011年4月,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Mr. Kevin Wale)说,在通用中国“五年计划”中,中国将成为通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 2015年实现年销量再翻一番,达到500万辆。

      2011年5月10日,来自美国数据调研公司的统计称,在4月份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6.5%。美国市场正在复苏,增长势头强劲的亚洲市场更是其盈利重要支撑。其中,中国市场成为最亮眼的角色,它已成为通用全球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中国市场日渐重要的地位,也使得通用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推进更加迫切。实际早在2009年,通用汽车国际部(GMIO)中,中国区贡献的利润在50%以上。以通用汽车2009年度财务数据为例,税前利润为7.38亿美元,按这一数字折算,全年中国区利润贡献起码在1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从去年开始,通用与上汽就展开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其中第一步即是出让上海通用1%的股权,同时成立股权对等的合资公司以开发印度市场。

      通用汽车国际运营部总裁李添泽(Mr. Tim Lee)日前说,中国市场是推动通用汽车全球最大品牌雪佛兰飞速发展的动力。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开启了通用在中国发展的另一极,在产品规划上,其计划每年推出全新车型,这些车型阵容既包括通用汽车的全球车型,也包括在中国本土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车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甘文维承诺将在中国市场推出60多款改款和全新车型。随着更多车型的推出,其中,雪佛兰品牌将推出15款全新及升级车型;别克品牌旗下将推出约12款全新及升级车型,以巩固别克品牌的市场地位;并从现在起至2015年,引进一系列的全新车型,完全更新并扩充凯迪拉克品牌的产品阵容。在微型车方面,上汽通用五菱推出更多领先并具有全新特点的新车型外,还将从宝骏630开始,陆续在该品牌旗下推出系列乘用车。推出别克君越和凯迪拉克凯雷德混合动力车型后,中国将成为美国本土之外首批引进雪佛兰Volt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的国际市场之一。与中国市场的需求一致,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表示,未来通用将继续在中国市场开发并推出新能源车型。

       2011年4月,通用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开展可行性研究,把车联网技术融入交通基础设施中,为EN-V电动联网概念车及其他未来车辆提供实际运行的环境。在产品上,在推出别克君越和凯迪拉克凯雷德混合动力车型后,今年下半年,中国将成为美国本土之外首批引进雪佛兰Volt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的国际市场之一,与此同时,将推出搭载eAssist系统的别克新君越混合动力车,燃油经济性提升25%。通用和中国合作伙伴上汽还将共同在中国研发和生产电池电动汽车。并在中国本土进行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建立中国本土供应链。

       在轻型商用车方面,一汽通用将进一步加强解放品牌的产品线。与此同时,通用在华投入的与开发相关的资金,也将由目前的年均10亿美元左右,提高到年均15亿美元左右,甘文维预计未来五年这笔投入的资金将高达50亿至70亿美元之多。未来的产品将在泛亚开发,并且泛亚也将更多地融入到全球体系当中去,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盈利组成上,通用最大收益的来源于中国。在这个市场上,通用汽车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整车制造商。

       去年9月24日,在通用汽车“直通2030”的发布会上,通用汽车宣布,将在中国成立全新的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这一举动标志着通用汽车,将在未来继续深化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同时,中国研发对于通用在全球的整个研究发体系也将产生推动作用。通用汽车也在发布会上展示了一下旗下前瞻技术的成果,而这些新的技术就是未来通用汽车中国研究院的研发方向。

      当前通用在国内的合资公司达到十多家,包括合作研发下一代小型化动力总成、新能源汽车、成立二手车合资公司等。通用汽车已经扎根中国市场,为在华长期发展并保持领先地位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把握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重要机遇,通用汽车计划在2015年实现年销量翻番,即从2010年约235万辆增长到2015年约500万辆。

 二、对境外车商在华合资的反思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固然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巨大繁荣,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量涌入的外资已经并且仍在渗透到我们的民族产业中,并产生越来越强的支配和异化作用。中国繁荣的汽车市场仅是一个表象,去掉华丽的外衣,是外资汽车品牌占据着核心的汽车技术,并大肆在中国攫取着比全球其他地方高得多的利润。外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行业产值的比重已经从1990年的2.3%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尤其是在机械、电子、轻工等行业,外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已占据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汽车电子市场销售额达到700亿元,其中近80%被外国品牌掌控。由于核心技术缺乏,中国汽车企业一个个都变成了缺钙的巨人。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是国际资本以40%的资本,占据50%的份额,攫取70%的利润。为了在中国攫取更多的高额利润,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巨头把亚太区总部设在中国。

    日前,笔者拜读了西北文友、资深的汽车技术及市场营销专家——“汽车老顽童”先生写的一篇檄文:“美国在控制中国的进口和出口的路道上不断前行”。汽车老顽童写道:“美国人对各类言论自由的保护以及尤其是由全球顶尖人才积聚所带来的聪明战略和有力执行等等都决定了美国在数十年内仍旧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并几乎没有替代者……

      汽车老顽童从不认为美国是中国的天生仇敌。但由于美国携其聪明战略和有力执行不断使其本国利益最大化,它事实上就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金融、科技等牌桌上的庄家,因此,其实并不强壮的中国与美国交往时,常常吃亏……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输得倾家荡产。水平比对手低,输点钱是正常的,权当学费,吃一堑长一智;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输,其背后的原因就值得探究了。

      A.控制中国的嘴巴   1.车辆及各种内燃机用油:美国政府及美国的投资机构利用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与产油国的外交和战争)一直掌握着石油的国际定价权,这对于石油对外依赖度超过50%的中国是致命武器。 2. 粮食:美国拥有全球最强的农业,又利用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等掌握着粮食的国际定价权。等到美国跨国公司全线打入中国的粮食生产、收购、加工、批发和零售领域,美国将逐步控制中国的粮食产业……,通过以上的控制,美国将逐渐控制中国的嘴巴,无论是吃饭,还是说话。

      B. 控制中国的出口   1. 碳排放:美国明确宣布其碳排放减排战略方针后,将单独或联合其它伙伴对中国提出越来越严厉的碳排放限制要求,其形式是对中国商品征收碳关税。尽管中国一再警告说美国的碳关税将遭贸易报复,但这一申明本身就很脆弱。现在看来还不止如此,似乎还掐着脖子,总而言之就跟绑架差不多。 2. 污染物排放:美国的碳关税一旦实施后,将有可能沿着这个思维对中国商品再开发出新的税种,如环境污染税,用以指责中国对全球的大气和海洋造成了污染。这将会得到非常注重环保的欧盟国家的支持。通过以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名义对中国输出商品征税,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将劳动力成本压至最低,否则中国商品将逐渐失去海外市场。最后,在享用中国人做牛做马为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制造廉价商品数年之后,等中国“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剥削劳动”之路走到尽头时,美国将突然以人权手段向中国输出商品征收“人权税”(以最低工资和福利、最长劳动时间、最低劳动保护措施、职业病防范等为名义),从而彻底废掉中国廉价商品在国际上换取外汇的生路并重创中国经济,这样就可以更长时间地保住美国的全球第一国地位。到那时,中国就如同一头被牵着鼻子走的老黄牛,在劳苦多年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贡献出最后一份力量后轰然倒下。

      中国也因为耗尽了所有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被污染得无法逆转、被剥削得体无完肤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垃圾场,尽管也有少部分中国人在此过程中成为巨富。至今为止,美国依然每天在控制中国的嘴巴和肛门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而且中国看起来无法阻挡这个趋势…….

      不仅美国人控制中国的汽车的“嘴巴”而且还与此同时控制着中国汽车的“肛门”、“心脏”与“外貌”。 中国汽车要“吃饭”,对不起,美国佬伙同西方烈强以及小日本鬼子,牢牢掌控着国际石油的定价权,在全世界各地的产油国与中国石油公司展开惨烈的竞争,时常竞争败下阵后,发飚发狂的中国石油石化公司恶霸巨头在其后台老板的撑腰打气下而将气刹至中国老百姓的身上——涨价、涨价再涨价!其理由是与国际高油价的无缝接轨。

      1. 中国汽车要“排泄”,对不起,能达到欧Ⅲ、欧Ⅳ、欧Ⅴ排放标准的发动机电控排放系统全被美、欧、日等西方汽车发达国家如威特电控单体泵技术、博士和电装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和电装HPO高压共轨技术所控制,一手遮天,而中国汽车和零部厂商无能为力,只能任人宰割、被象一条宠物狗一样地牵着鼻子走。

      2. 中国汽车的“心脏”跳动,对不起,中、高端汽车的发动机全部都打上了“洋”的烙印。如美系康明斯ISME系列、道依茨系列、福特JX4D24系列,日本日野PIIC系列、五十铃4KH1-TC系列,意大利依维柯索菲姆系列、以及此前中国重汽引以自豪的引入德国日尔曼的曼恩D20、D26发动机系列。此外还有日前江淮汽车与美国卡特彼勒汽车公司(CaterpillarInc.)拟建立合资公司而引进的MaxxForce 的C15、C16柴油机,功率覆盖300~400马力等等。以上发动机包括中、重、轻载重车和客车的全部动力配置。另外,中国中高端和高端商用车的发动机的附助重要传运“器官”——变速器市场的主流主销产品依旧是法士特、采埃孚、伊顿、奔驰变速器处于高度的垄断地位,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只认这些洋品牌。

      3. 中国汽车的车型“外貌”,对不起,只要是外观造型年轻、貌美、时尚的中国商用车,不是直接从舶来引进车型拷贝下来的,就是东拼西凑、乱七八糟地贴上去的,就成了不中不洋的所谓“自主品牌”车。走捷径,是中国汽车人的首创,一创就是三十年,至今还在不断地克隆“创造”超越之中。西方走了百年的汽车发展历程,而俺国只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地球人都知道。

      屈指数一下,目前在中国的商用车领域,无论是卡车还是客车行业,还乘几家是所谓的“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绝大多数不是技术引进就是合资公司的合资品牌。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引进日系汽车技术和成立中日合资汽车公司潮,至八、九十年代引进欧系汽车技术和成立中欧合资汽车公司潮,再到如今的大规模的引入美系汽车技术和成立中美合资汽车公司潮(日前一汽与通用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外资商用车企业在华的本土化进程正在挂上高速档,加快进行,以基本接近了当前国内外资乘用车企业在华的本土化水平,乘用车领域的“八国联军”和万国品牌乱战混战也开始在商用车领域开辟了第二个战场,西方各汽车巨鳄正在抢夺全球最大也是最后的一块汽车市场——中国。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当前,可以说中国商用车民族自主品牌已经完全堕落而“全军覆灭”.一说起中国还有民族自主品牌汽车,连上帝都笑了。呜呼哀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在政治上遭到了西方列强的瓜分,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在经济上再次遭到了西方列强的瓜分。所不同的只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是用各种条约瓜分了我们,现在西方列强则是用各种规则在瓜分我们。外贸利润的绝大部分被外商拿走了,在中国经营的企业更是对工人敲骨吸髓的降低成本,这就是一场民族大流血,我们能够止住自己的伤口吗?

      目前,我国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半数以上,已远远超过许多经济外向型国家的外资比重。外资对中国的侵略与扫荡不仅是掠夺经济资源,已经开始了对中国政治资源的瓦解和毁坏。由于外资在扫荡过程中形成了地方政府巨大的 GDP政绩,再加上官员个人的巨大利益,便形成了各地政府对外资的疯狂争夺,给外资的优惠条件已经超出了经济领域,把以往帝国主义在华租界的政治法律特权都搬了出来,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吸引外资,由于资本成份越来越复杂,现在各地的政治法律特权已经扩展到了所有资本。

      如果说100多年前,中国付给西方列强和日本的战争赔款,是被迫的,那么这一次中国向西方发达国家惊人的财富“输血”,已经使中国在经济上落入最悲惨的殖民地状态。以牺牲国家资源甚至主权的方式,大规模引进外资,外资经济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全面控制中国的经济基础,却正在形成中华民族的历史性灾难,外资经济已成为掠夺中国财富的巨大吸管。外资进入中国已经不再是主要投资建设项目,而是官商勾结大肆低价收购国有资产,这是一场有计划有预谋的民族大劫杀,第一步是“减二免三”的免税待遇,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超国民待遇”,免税政策赋予了外资公司轻松打垮本土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强大的来自中国内部能力。

 

 

  授权状态:本文为搜狐汽车特约稿件,仅代表个人观念不代表任何机构观点。

  另无搜狐汽车允许授权严禁转载, 若转载请注明该文出处和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