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学大奖该奖给谁?--兼评陈应松中篇小说《一个


 

                宋凭栏/文

 

    如今的一些作家,很多人都执迷于文学大奖。我很理解,也支持这样的行为。就像赞同高调行善的陈光标一样。不过,很多年的经验让我不得不说,评奖这件事有些不足,甚至是颠覆性的遗憾。在笔者看来,这个大奖奖评的标准就有许多不妥之处。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艺形式,其深度广度应该是有一套标准来评价的。那些大奖,如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等国家的最高奖项,到底应该奖给何种写作主题的作家?评奖人员应该是何种人,标准应该符合什么规则才是公平合理的?这是文学的一个首要问题,不得不需要我们深刻反思一下,找到与文学大奖之名实至名归的好作品。我们不能因为评出一届大奖,就再一次失去更多的一群读者和作家。当作家和读者都对大奖作品发出嘲笑声时,这不啻是打了文学大奖评价人员乃至是文学界的一记响亮耳光。

    我以为,主席的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应该就是当今文学评奖的唯一标准。遗憾的是,如今很多人都淡忘了。这绝不是一个非原则的不置可否的小问题,这种文学作品不反映广大人民思想生活的错误导向,是导致如今文学衰微的罪魁祸首。有人讲,艺术不能新闻,必须讲究艺术性。笔者不是说这样的作品不能评奖,但艺术性离开了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就一定是陈旧的主题,不能被如今的读者所认可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绝不该是文学大奖的首选。

    当我读完选发于《小说月报》2011.5期头条以及《中篇小说选刊》3期的作家陈应松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更加坚信了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文学大奖的判定好坏,必须从反映社会最真最热的问题的小说中给予选拔。让那些针砭时弊,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家的作品得到一种强力的推介。否则,文学无关人生只关风月的路子,只能走进死胡同。这篇小说原发于《北京文学》,写到这里,我有些愧疚,以前我低看了这个杂志。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对《北京文学》的作品有些斜视。虽然它一直是首都的文学杂志,但笔者觉得,没有达到我对皇城根下的文学杂志应该具备何种情怀的一种理想期盼。今天,当我看到陈老师的小说原发杂志是北京文学时,使笔者改变了对这个杂志的旧有看法。杂志敢编发《一个人的遭遇》这部作品,笔者冒昧大胆揣测,一定是主编力排众议,冒着一定的风险而发的。因为看这篇小说的内容,应该说一般杂志的主编必定枪毙的稿子。为何能发这样的作品,这里面应该有许多种可能性,也许是作家的名气大,也许是主编的文人气质,反正这篇小说主题之深刻,细节之敏感,都是对当今社会现实中的丑恶想象进行鞭挞揭露的一计惊雷。不仅振聋发聩,而且尺度大胆,非一般文人那种扭扭捏捏,含含蓄蓄所能比。这也是笔者为何钦佩陈应松老师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笔者以前曾在系列文章《名解作家》中,第一个对陈应松老师的名字进行了冒昧解读。(左岸http://www.eduww.com/thinker/home-space-uid-48723-do-blog-id-2130.html,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09a0e0100r44l.html)值得笔者欣慰的是,解释基本没错。他的小说主题,就是笔者对其名字解释含义的完美证明。

    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从当今的上访事件作为一个人遭遇坎坷的突破口,深刻地揭示了在当今社会转型期间,社会上两种群体间矛盾滋生的缘由以及强势群体如何对弱势群体的无情打击。这样的作品,绝对是现实主义中最为冷峻最为悲凉无奈的写作手法。如果读者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我想一定会为主人公也为自己不幸的遭遇而唏嘘不已。即便笔者作为一个相对纯正的读者,也不免心中暗含诸多悲愤和不平之意。主人公的遭遇,岂止是一个人的遭遇?他分明是这个时代身处底层社会的人,被强势群体掠夺与欺压的一个典型人物。小说里的人物,除主人公外,还有一些人,作家对同处底层人群的一些人在自身权益被侵犯、被欺凌时不敢面对的怯懦与阴暗心理,对强势群体中官员、公务员的官僚作风、没有人性的讲话和行为,都入木三分地给予了嘲讽与批判,甚至是控诉。

   文学经典的判定是什么,就是看他是否为这个时代的文学长廊增添了一个典型性的人物。我觉得,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刁有福便是。这个名字,起的就很有意味。刁民有福,何其的冷幽默,但也是心酸无比的“有福”。这其中饱含了作家对这群人的无尽同情。虽然,这篇小说并没有一直冷到底,结尾便有了一些暖色。但我觉得,这也是这篇小说的不足之处。和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有些类似。因为现实里,应该不会有这样的温馨和温暖。也许,这是作家寄予这个社会文明的最后一点希望吧。当我们还相信这个世界,依旧会有正义和公平之时,我们便还会心怀一种希望。这也就是笔者,为何一直推崇作家要给读者一种希望的理由。只有我们还心怀希望,就不至于走投无路,心死如灰,才不会做出对社会有害的事情和行为。这篇作品的积极价值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这些人的遭遇,也让我们心怀希望,与这个世界上的不完美做一种积极方面的抗争。

   只要心中还有希望,人生就不会仅是一团黑暗,也会有光明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