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集年代电视剧《箫声》即将推出
根据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
编剧:刘明湘 剧夲统筹:陈思巡
版权单位:福建新奥艺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故事梗概(上)
乍暖还寒时候,一位小青年,在龙山《望鹤亭》里吹箫:在那遥远的地方……他吹了很长时间,又深深叹道:“你在哪里啊?好几年了,怎么就没有音信呢?”
一位挖野菜的村姑听到箫声跑来问:“萧大哥,你为什么经常在山上吹箫,好悲伤。”萧问她怎么知道他的名字。她说龙山周围村子里的人都知道,只要龙山上有箫声,准是萧家三少爷回来了。说她还知道萧和龙女的许多传说。村姑好奇,缠着萧问是不是真的。萧觉得有必要告诉她,免得他们在那里瞎传。他便和村姑在山上边走边讲他和龙女的故事。
1949年三月,那也是早春二月,一位三四岁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在山上摘花、捉蝴蝶,募然发现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龙眼里睡着了,许多蜜蜂在嗡嗡叫,她便溜下去给他赶蜜蜂。谁知一不小心将男孩的好梦碰醒了,小男孩睁眼一看,不是龙山神女在抚摸他,而是这个小女孩。他看了看周围,金碗、云鹤都没了。跳起来就哴:“你赔,你赔!”女孩睁大眼说:“赔什么啊?我没拿,也没看见什么呀!”
这个女孩就是张家圩大地主家的外甥女龙雪梅,乳名小孩姐。她父母去南洋,把她留在外婆家。因为龙山周围十几里只有小孩姐一个人姓龙,所以传说她是龙山神女下凡,是龙女。小男孩便是龙山村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他说刚才梦中龙山神女给他起了个名字:萧长玉,因此又传说他是龙子投胎。
两个小孩在龙眼里一吵,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形影不离。萧长玉一家,特别是妈妈、姐姐,喜欢小孩姐比喜欢小萧还甚。小孩姐经常要外婆送她到小萧家来玩,他们一起看麦场、扒花生、捉知了,晚上和小萧睡一起。萧为她编蚂蚱笼子、做风车、做泥娃娃,他们一起上学、唱歌、跳舞、打雪仗。
后来雪梅突然转学去杭州大伯那里读书。临走时,眼泪汪汪送小萧一个丝手帕,里面是她的零用钱,要萧买双球鞋,不要打赤脚。她说到杭州就来信,寒暑假都回来看他。小萧看着她在手推车上吹着他送她的小口琴,远远离去。
好几年了,雪梅既没有信也没回来,小萧非常思念,所以经常到他们约定的龙山《望鹤亭》上张望吹箫,这些曲子都是他俩小时候最爱唱爱跳的歌舞。
村姑走后,小萧又到《望鹤亭》里吹箫。这时候城里开出一辆军车,车上一位中将身边坐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向窗外东张西望,突然兴奋地叫道:大伯!你看你看,那国旗飘扬的地方,就是我小时的学校。将军拍着她笑道:“别激动,别激动。”少女噘着嘴说:“谁叫你和大妈这么多年不让我回来?”将军说:“一千多里,能让你一个小女孩回来吗?把你丢了,你奶奶会找我算帐的。”
少女不让将军去龙山村,她一个人背着拎着许多东西进了萧家院子,萧母问找谁,少女扑上前哭着叫着:“萧妈妈,萧妈妈,我是小孩姐,是龙雪梅呀!”萧母这才醒悟,又见雪梅眼珠直转,便说:“长玉上龙山去了,我带你去找。”雪梅说她知道他在那儿,转身就跑。
雪梅老远就听到《望鹤亭》上的箫声。她便沿着山坡一步一步走向望鹤亭,伴随箫声泪流满面地唱道:月~儿——~ ~弯~ ~…歌声箫声,都似哭声。
第二天,一位女同学来找长玉。雪梅误会,担心萧被别的女孩抢去,哭了一夜。萧母心疼,要长玉想法把她哄好。他们便在龙山观音庙里立了《婚誓》。然而初中毕业后他们又失去了联系,萧进厂当徒工,满腔热情投入大跃进,豪情奔放写了好多诗,后来还入了党。
萧长玉与他大哥肖长松是同一个厂,同属一个党支部。他大哥是厂部秘书,因爱人娘家是地主,社会关系复杂,年年写申请,年年入不了党。他把萧家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长玉身上,那天开支部大会讨论长玉入党,他在办公室坐立不安,不时遥望着会议室,惟恐因他的问题通不过,当长玉顺利通过时,他兴奋得几乎发狂。他和爱人还准备许多好菜,像迎接贵宾一样,庆贺长玉入党。说长玉聪明过人,十几岁就发表那么多诗,现在又入了党,前途无量。
萧长松是位非常善良而又可悲的人物,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深受极左思想的坑害,他却又在他最疼爱的三弟(长玉)身上推行一条极左路线。他也认为雪梅各方面都好,惟有家庭出身不好,尤其雪梅生父母在海外,这是说不清的问题,担心长玉重蹈他的覆辙。因此他强烈反对长玉和雪梅的恋爱关系。当他看到他俩私定的《婚誓》时,愤然把它撕碎,长玉与哥大吵后,爬在地上哭着一片一片将碎碎的《婚誓》拣起来拼凑粘贴。
三年灾害,长玉得了很重的浮肿病,他怕死了见不到雪梅,又回老家爬上龙山望鹤亭吹箫。这时雪梅已上大学,在校图书馆偶尔发现萧长玉的诗,欣喜若狂,含泪给长玉写信,长玉激动万分,揣着信赶到江城大学,二人终于又见面了,雪梅将她写给长玉的二百多封没有地址的信,和思念时画的画一起交给长玉,长玉拎起来试了试,噙着泪:这是一颗多么沉重的心啊!
雪梅暑假到省城,要去见长玉哥嫂,长玉担心大哥不容,见到雪梅给她难看,便骗哥说他收到稿费请哥看《刘三姐》电影,到饭店喝酒。长松对刘三姐赞不绝口,希望长玉也找一个像刘三姐这样的女孩。长玉乘机说我家里来了一位女孩比刘三姐还漂亮。哥问是谁?长玉说是雪梅。哥将酒杯一掷:“原来你请我是有目的的,不喝了。”长玉忙将哥按下说:“作为弟弟请哥不能说有目的,雪梅晚上正在陪妈聊天,给妈搧扇子,打蚊子,揉背,明天她去看哥嫂,请哥即使心里不同意,大面上得过得去。”长玉眼泪汪汪,端着杯久久站在哥面前,苦苦哀求:“求哥哥,求哥哥再宠爱三弟一次。”哥无奈,只好端起杯:“我拗不过你。”
一天,雪梅听萧吹箫,认为箫声太悲,不让小萧吹箫。于是,互相约定:萧不吹箫,梅不泣诵:箫声咽,……龙山伤别。从此,箫声匿迹。
六五年萧出席全国青年文学创作大会,回来后即被调团省委青年报。
这年春节,雪梅拖着小萧去杭州看他伯父母。老将军经过多方考察,认为小萧人品才华出众,很是喜欢,同意给雪梅办过继,等雪梅大学毕业成婚。
这时,文革早已开始,经省委批准小萧为团省委文革委员。好几次学生大游行,红卫兵来串联,贾书记找来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要他们带队,接谈。
他俩都不愿,说对文革不理解,要长玉去。贾书记很生气:“你们不理解,我理解?小萧又理解?我把话说清楚,今后如果小萧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运动后期……”二人说:“我们承担。”贾说:“不仅是你们,而是整个党组要承担。”
团省委机关造反团,在批斗三位书记时,省青联委员、团省委树的先进典型关凤,从公社跑来机关反戈一击,诬陷书记和曾经为她写典型材料的姚、钟、鲁三位笔杆毒害了她。将书记和笔杆们挂黑牌、罚跪,长玉坚决反对,说批斗也不能残害人。关凤说萧破坏批斗大会,是现行反革命,造反派要司机把萧送到公安局。会场一片混乱,说萧做的对,司机不开车,才没送成。散会后书记们取下黑牌,流着泪互相抚摸颈脖被钢丝勒下深深的红印。钟、姚、鲁出了门就左右开弓打自己的耳光:“瞎了眼!瞎了眼!”
机关造反团出通告开除萧,通告中还涉及雪梅家庭出身,雪梅看到痛哭不止,说她害了长玉哥。
晚上,姚、钟、鲁去萧单人宿舍,说是去小庙求佛,因萧属:“红五类”,促长玉成立了瑞金造反团,以制约机关造反团胡来。
支左部队倪军长正在会议室与两派头头谈判组建省革委会,参谋长来报告说黑山路发生武斗,两派分别从煤城、江城调造反武装乘火车来省城增援各派。军长瞪着两派头头:“干什么?血洗省城?”又点着两个头头命令道:“立即打电话给江城、煤城,不允许造反武装进省城,如果造成血案……”他把手枪往桌上一拍:“我宁可军长不当,首先枪毙你们!”两派头头只好去打电话。军长又问一派头头:“你们深更半夜在大喇叭上叫,要砸团省委瑞金造反团,说他们都是保字号。怎么?就你们是革命的?”两个头头打过电话,军长说:“走!跟我去黑山路。”
这天下午,雪梅去哥嫂那里,一上楼便看到哥嫂家门上贴着:地主资产阶级孝子孝孙的大字报,又听哥在屋里训长玉:“我多少次叫你不要和雪梅谈,你不听,我的现在,就是你的将来。”雪梅哭着跑了,她赶到杭州,催大伯给她办过继,改变出身。过继无疑是她溺入江河一块救命的门板,深山里的一线灯光。
她大伯虽是将军,但雪梅生父母是资本家,又在海外,大伯又因支左问题停职检查,雪梅过继未办成,非常绝望。她不忍长玉受她“黑五类”家庭的牵连,决定出走。大学刚毕业,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洞房花烛夜。出走前一天的夜里,她俯身看着熟睡身边的小萧,泪流满面地自语:“长玉哥,我明天就走了,你还不知道啊,我这一去,就永别了。但我永远是你的妻子,永远爱你。你赐给我的孩子,我会好好保护他(她),长大了我就叫他回来认你这个爸爸……“
雪梅出走,去香港了,临走只留下一封泪迹斑斑的万言情书和《哭龙山》的诗。
萧长玉收到雪梅的信,不知雪梅到那里去,悲痛欲绝,去杭州找大伯大哭大闹,甚至要偷渡出境找雪梅。老将军发火,说只要跨出边防线,就是叛党叛国,问他还是不是共产党员,命令他站起来,背入党誓词,小萧这才清醒。
萧长玉回到银河市,被调省宣传部,仍然非常悲痛,又吹起箫。他还自编了一首《思念》的曲子,悲伤时吹箫,思念时吹箫,烦恼苦闷时吹箫。
长玉去省干校调查斗批改,偶遇沈小君,沈是农大花卉系毕业生,萧当青年报记者时去农大开了座谈会,小君认识了他,暗恋他。后来她去省城送材料给萧带了一盆君子兰,一盆梅花。长玉说他只要梅花,一生不娶,以梅为妻。小君说她一生不嫁,以花为伴。
为加强“九大宣传”,萧长玉被借调到新华社当记者,在南山采访时出了车祸,几处骨折。新华分设江社长去医院看萧,发现萧的采访笔记全是血,流着泪说:“这是一本血染的采访簿,这就是我们的记者。”
省里根据长玉大哥的建议,派龙梅影去南山医院护理长玉。这梅影原是和小萧同时进厂的徒工,后又上大学。雪梅临走写了封信给梅影,如果可能请代为照顾长玉。而梅影一直深爱长玉,每天为萧擦洗、喂食、推轮椅。有次萧跳着一条腿上厕所,梅影赶来扶,他将头往墙上撞,梅影用身子挡着,让他撞。
花园里,萧思念雪梅,坐在轮椅上吹箫,倾吐心声:医生能治好我身上的伤痕,谁能治好我心灵的创伤。
出院后,萧为躲避梅影,要求去王庄蹲点。可是,长玉每次回家都看到梅影在精心服侍萧的妈妈,尤其大雪纷飞梅影举着镐头在银河里砸冰,为他妈妈挖芦根草药,萧捧起梅影红肿的手,热泪盈眶。尽管如此,小萧仍在思念雪梅。
萧回王庄,深夜见住处窗前的梅花在风雪中挣扎,心里很难受,拿着箫,去当家塘吹箫,夜归,望着窗前梅花写诗:
夜班王庄人静时, 墙外梅花风里泣,
孤灯孤影寄相思。 室内斯人泪沾衣。
冷月寒梅窗前影, 望穿南天万里云,
窗里窗外两相知。 相见何以未有期?!
雪梅逃到香港后,父母多次劝她流产,又给她物色了好几个帅哥,她都坚决不从。一天晚上,父母又来劝她,她非常烦,送走父母后,深夜留了两张纸条,一张请父母照顾好珠儿,一张告诉珠儿,她的爸爸叫萧长玉,要她长大回大陆去找爸爸,服侍好爸爸……。雪梅亲了亲熟睡中的三岁的女儿,泪流满面地离去。雪梅走到深圳河畔,遥望着北方:“长玉哥哥,我好烦,我好想你,我受不了了,我的人不能陪伴你,我的魂可以陪伴你。我回龙山了,你若去龙山,请你在我们俩第一次吵架的龙眼里给我烧炷香,我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这天大队工作组检查抗旱,两个处长、工作组副书记冯先之、蒲冷熙到王庄看到当家塘埂上社员种的蔬菜和门口的鸡,说全大队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王庄却在发展资本主义,乘工作组书记岳厅长回省开会,将萧骗到大队关了三天,要他写检查。萧不但没写检查,还写了首《王庄赞歌》的诗。冯、蒲气急败坏,派民兵押他去专政队。恰好,岳厅长回来给予制止。
中秋夜,雪梅带珠儿到深圳河公园赏月,珠儿取出一块月饼给妈妈,雪梅要珠儿吃,不料珠儿又取出一块转身对着天上的星星,说:“这是给爸爸的。”雪梅一听,伸手搂过珠儿,热泪盈眶地吟泣:“怀抱娇儿望星辰,夜夜梦里断肠人。隔山隔水两相望,一草一木都是情。满腹相思同谁诉,耳际尤闻洞箫声……”
由于萧采取了许多措施调动社员积极性,王庄队年终获全大队九项第一,然而冯、蒲给萧做鉴定,说他搞工分挂帅、资本主义。萧与之大争,傍晚回来,因分红,社员家家得了很多钱,在稻场上等着,争抢小萧去吃饭,萧说很累,一一谢绝。谁知第二天中午萧回住处,满屋子是社员烧好和没烧的鸡鱼肉蛋等各种各样的菜。萧训知青:“为何收?快送回。”小敏说:“拦不住,分不清是谁家送的,怎么送?”萧往桌旁一坐,抱头痛哭:“社员对我这样,冯、蒲却对我那样。”
晚上,萧到河堤上吹箫,发泄心中愤懑和苦闷。并写“申辩“给任政委。
不久,省委副书记任政委去王庄调查,对冯、蒲作了严厉批评,说他们眼里没有老百姓,要草不要苗都吃西北风?为长玉讨了公道,并要调萧到团省委。
萧长玉蹲点结束,与大哥千方百计找医生为母亲看病,但医治无效。母亲临终遗嘱:六七年了,雪梅不会回来了,认命吧。说梅影也是好孩子,要长玉娶她。小萧无可奈何跪在妈妈面前痛哭,承诺娶梅影为妻。
这年元旦,长玉和梅影举行了婚礼。进洞房后,萧发现五斗橱上一张妈妈的遗像,一张雪梅和他的合影,他问梅影何意?梅说她今晚要守夜:一是,妈妈去世不到一年,我们结婚,为之不孝;二是,这洞房的新娘应是雪梅,她是鸠占鹊巢,为之不公。长玉深受感动,搂着梅影相依相偎守到天明。
省团代会,萧长玉当选团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重返团省委。孰料,刚到任就发现团省委院内到处是批当代大儒的大字报。副书记关凤等密谋发《呼吁书》,号召团员青年造周公的反,萧与他们展开激烈斗争。关凤又拿王庄和雪梅的事来整他,说萧有海外关系,一贯站在反动立场。萧怒不可遏:“雪梅是你们逼走的,到如今我的伤口还在流血,今天你们又在我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当场泣诵雪梅《哭龙山》诗中的两段:
依依离开龙山村, 雪梅出身无选择,
步步沉重上龙山。 牵连长玉哥哥我心寒。
身边草萋萋, 明日一去永别离,
脚下路坎坎。 泪满面,心如焚,肝肠断!
烈日炎炎草木枯, 一步一回首,
杜宇声声血不干! 梦魂系龙山!
萧泣诵后愤怒地痛斥:“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女儿,这就是我的海外关系!你们批吧!”
雪梅在香港,整天泪不干,呼唤长玉的名字。她常常带着孩子到罗湖大桥,在深圳河畔流连忘返,遥望北方。
一九七六年,元月八日,周总理逝世,萧悲痛万分,清明节写了首诗,悼念周总理,骂“四人帮”。关凤他们又说萧与“天安门反革命事件”遥相呼应,以及雪梅的海外关系,免了萧长玉团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职位。
此时,梅影已生了孩子,正在喂奶期间,长玉没将免职之事告诉她,以免影响孩子奶水。他经常一个人跑到银河公园吹箫,遥望南天,自语:“雪梅啊,你何必要出走?你逃到哪里,我俩的命运,还是裹在一张罗网。”
后来梅影和大哥还是从厂团委知道了长玉被免职。梅影回家痛哭,说她是妻子,不能分担他的痛苦。大哥也来埋怨长玉,说他不该做出头的椽子。长玉说:“天安门前百万人不怕水龙、警棍,我免职算什么?”
这天夜里,大街上鞭炮齐鸣。大哥带孩子到长玉窗前放鞭炮,侄儿们在窗外大叫:“三叔!‘四人帮’倒台啦!你胜利啦!”长玉和梅影从梦中惊醒,二人在屋里抱头痛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长玉连夜写诗《十月的早晨》,第二天发表在《扬子日报》的《号外》上。
“四人帮”倒台后,萧虽得到平反,但关凤他们又与省委组织部干部处长蒲冷熙勾结,仍在萧的档案里暗挂了一条,说萧与龙雪梅有海外关系,不能重用。此事搞到中央刚派来的省委虞书记、尧书记那里。虞、尧下决心终于查清:龙雪梅父母在香港是经商的爱国侨胞,雪梅在香港也从不参与社会活动。虞、尧深有感触,说:“这本是一对非常感人的恋人,却成了这样的结局,这是我们的悲哀。”为萧第二次平反,并任命萧长玉为团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不久,萧被提为省党委史委员会副主任兼平岗根据地党史办主任。
萧带人去北京,征集了上千万字的党史资料,可是缺少武装斗争的部分,萧非常着急。一天晚上,国家某部刘部长写了个条子给萧,说当年根据地主力部队的师参谋长刚调解放军总部工作,现为上将,要萧明天去试试看。萧一看,惊喜若狂,忙收拾东西连夜赶去,刘部长不知怎么回事,拦也没拦住。
这位当年的师参谋长龙云鹏,正是龙雪梅的伯父。长玉一进院子,老将军就站在客厅门口,挥着手笑道:“好家伙,十几年没见了,怎么?今天来是不是又想跟我吵架?”说着便拉着小萧的手进了客厅,“是坐着吵还是站着吵?”萧说:“这回来不是吵架,也不敢吵了,不然,大伯又会命令我站起来!要我背入党誓词。”老将军大笑:“耿耿于怀,耿耿于怀,我批评了几句,十几年还没有忘记。”萧说:“如果忘记了,我就不是现在的萧长玉了。”
后来大伯又问萧是否结婚了,萧便将已婚的情况告诉伯父母。大伯一听大喜:“好!好!拿酒来!这么多年,我就担心这个。”萧说:“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我结婚是母亲临终遗嘱,被迫的。况且梅影也说,如果雪梅回来她就让。”大伯把酒杯一放:“混帐!让,让,好一个‘让’字!你知道雪梅这个‘让’字里包含了多少爱多少辛酸多少泪吗?雪梅为你牺牲了她的幸福,难道你还要这个梅影也为你牺牲吗?”萧说:“妈妈临终说如果雪梅回来,说是妈妈对不起她,要全家人认雪梅为亲妹妹。”大伯说:“多么善良的老人家,能让你等那么多年不结婚。不过,是否要雪梅回来还要等一等。”
龙将军给萧弄了许多党史资料,又写了条子让他去广东找常司令核实资料,这常司令是当年师部的机要秘书,看到老首长的信,很高兴,派家在深圳的少尉小雅陪萧去参观深圳特区。萧叫小雅回家看父母,他每天去深圳河岸、罗湖桥头张望,企盼能见到雪梅,可是连续几天都没发现雪梅的身影。然而在宾馆,夜里他却梦见他与雪梅在罗湖桥上,二人抱头痛哭。边防军将他们拉开,雪梅哭叫“我要回家!”长玉呼唤:“你回来!”呼唤声和哭叫声响彻深圳河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