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的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夺去数百名孩子的生命,留下一句 “让领导先走”,成为拍马溜须者肮脏的权力媚语。许多年以后,还有一种“让领导先飞”现象在上演,而且是以虚伪欺骗的方式。
事情是这样的。5月8日下午,海航执飞宁波至北京的两次航班均“被迫”延误,本应后起飞的航班却因一位“重量级领导”的登机而未按“先来后到”的原则提前起飞了。乘客纷纷发难,工作人员透露,该领导拒绝换乘其他航班。明明“领导特权”行为,却被用“航空管制”的幌子,来对广大旅客进行大肆蒙骗。(5月13新华社)
特权驾驭之下,领导欣然而去。地平线上,空余落寞怀恨的旅客,遭受着层层欺骗。即便是现在权力的遮羞布被扯下来,谁又敢说今后就可以阻止这种特权的铁蹄呢?在很多“要客”都能得到各种制度规章保护的语境下,恐怕“让领导先飞”仍然是地平线上一种无奈景象。
在今天,“平等”两个字已经成为每个人最基本的法律意识与人格体验,不论是“让领导先走”,还是“让领导先飞”,都注定因为对平等精神的破坏,要遭受鄙视与批评。古今中外,对特权进行抨击和声讨,可谓是绵绵不绝。在我看来,阻止特权对秩序与公义的破坏,本身就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天然命题。
不妨来分享西耶斯在《论特权》里极其经典的论断——“有人说过,对于获得特权的人来说,特权是优免,而对其他人来说则是丧气。如果此话不错,那就得承认特权的发明乃是一种可悲的发明。让我们设想一个组织得尽善尽美,无比幸福的社会。要彻底搞乱这个社会,只要将优免给予一些人而使其他人丧气就足够了,这点不是很明显吗?”
“让领导先飞”,就是对领导的优免,就让其他旅客很丧气。还好,旅客的纷纷发难没有被视为“扰乱社会”,接下来要做的,恐怕就是要对这种特权“可悲的发明”进行深度反思。
“航空管制”的谎言为“领导特权”遮丑,其实就是把公众生活推进一片虚假幻象中。诚然,让一部分人先特权起来,很多时候也因为打着“公共利益”旗号,获得一些制度规章的支撑,从而得到民意问责的“豁免权”。问题是,种种事实都在证明,当前扛着公共利益旗号进行私权自肥自利,在各个领域已经泛滥成灾。
人们要想获得有尊严的公共生活,就应该像哈维尔说的那样,“生活在真实中”。于是,人们难以容忍在公共场所排队的时候,有人破坏“先来后到”顺序进行插队,难以容忍一部分人在衣食住行方面,拥有“超国民待遇”,这其实都是难以容忍特权对基础秩序的破坏。而支撑这种公共精神的,其实就是广泛的民意。“让领导先飞”激起民意责难,因为在谎言中,公众看不到公共利益的影子,只能感受到来特权的伤害。
不要怀疑民意判断的理性,因为人们就站在地平线上。面对特权飞向高空,普通人无奈地脚踩大地,我还想到哈维尔经常提及的“绝对的地平线”。在我看来,那是阐述哈维尔“无权者的权力”最好的意象。哈维尔信仰 “一个无所不在,绝对存在的地平线,……它存在于任何事物的背后,又居于任何事物之上 ”,就是在标注一种“存在的秩序”,它需要所有人都怀着敬意对待,特别需要权力谦卑面对。
“让领导先飞”,就是破坏“绝对的地平线”,破坏社会赖以存在的文明秩序。一个社会,如果不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约束,在公平与透明的原则下进行基础秩序重建,就必会然有很多特权飞向高空,这也必然会激起人们采取种种措施,来让那些自肥自利的特权摔下地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