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游记(二)庐山掠影


 

    江西游记(二)庐山掠影(1)

    到九江的第二天,天气晴好。按照旅行社的安排,我们游览庐山景区。

    庐山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因为它不仅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而且是“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人文景观也久负盛名。

    庐山坐落在九江市的庐山区,在市中心西南十多公里处。我们乘坐旅行社大巴车,上午九点左右到了庐山景区大门口。游客们在这里下车,等待导游购票进山。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这是一座红色钢结构、玻璃外墙的崭新现代风格建筑。屋顶上有毛泽东手书的“庐山”两个红色大字。大门前是宽阔的广场,不远处有一个旅游直升机的停机坪。 

    大厅很气派,由于不是旅游旺季,也不是周末,游客不多,导游很快就买好了票。

    门票上向游客推荐庐山重点18景,后来的行程表明,这种一日游,走马观花地能看到三分之一就不错了。据导游讲,如果有时间,在庐山住上一星期,差不多能把这些景点尽收眼底。

    乘自动扶梯到二楼,通过检票之后,我们乘坐大巴车正式上山。

    大巴车沿着曲折的盘山公路前行,柏油路面非常平整。公路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是幽深的山谷。我们很快就发现,这里山路的弯道特别多,几乎是一个接一个。车头刚转过一个弯,下一个弯道立即呈现在眼前,而且弯道的角度都很大,让人看了,不免揪着心,捏着一把汗。司机师傅娴熟地驾驶着大巴车,不时变换着车速,灵活地避让着山上下来的车辆。

    导游二十多岁,个子不高,是个小巧、清秀、干练的九江女孩儿。她说,我们现在是从北路上庐山。当年蒋介石就是从这条路坐滑竿上山,后来毛泽东也是从此路上山的,当然是坐的汽车了。

    记得毛泽东在他的《七律.登庐山》诗中写到,“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看来,这里说的“四百旋”,就是指的上山之路弯道之多。当年,毛主席第一次上庐山时,坐在车里,可能也有我们今天的感受吧!说不定他还真的数了数有多少个弯呢!

    导游说,这段盘山公路有24公里,有晕车毛病的游客尽量不要往车外看。我倒是感觉很好,一路欣赏着窗外美景,不多时便到了山上。

    庐山上有一座美丽、整洁的小镇,可能就是牯岭吧!镇上有一条庐山大街,把庐山分为东谷与西谷两部分。大巴车从庐山大街穿行而过。在我们右手,是一座依山傍湖、环境优美的街心公园,公园里游人熙熙攘攘,门口伫立一块巨石,石上镌刻“庐山”两个红色行书大字,十分醒目。巨石边是一座牛型石雕。导游说,庐山的山体形状酷似这座石牛,我们现在正走在牛脊背上。在我们左手一面,是鳞次栉比的店铺,超市、旅店、游艺厅依次排开,山下城里有的设施,这里都有。让我兴奋的是,看到了那座因为常年放映同一部电影《庐山恋》创吉尼斯世界记录而闻名于世的庐山电影院。那是一座小巧、精致的影院,门前张瑜、郭凯敏的巨幅电影海报引人注目。可惜的是,车子开得很快,来不及拍照了。另外,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和军队的疗养院依山而建。

    据导游讲,上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来到庐山,发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便用很小的费用买下了地皮,或强行租占,盖起了一些欧式别墅,陆续有西方人来此居住。后来,蒋介石国民政府也在庐山盖了一些建筑。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这些建筑收回,山下的村民也搬到了山上居住。由于庐山的山地气候,常年潮湿多雾,山上没有什么物产,当地村民多以旅游业为生,或经营旅店、餐馆,或从山下囤些水果等物品卖给游客。虽说如此,但山上村民生活很好,据说大多数村民家都有两辆汽车。当地学生上学费用优惠以及老人养老待遇方面也比山下要好。

    我们上午游览庐山的西谷景区,开始换乘景区内统一的中巴车。

    首先游览锦绣谷。这是一条沿着山腰曲折前行的石阶路,左侧是陡峭的山体,右侧是奇松、巨石、深不可测的山谷和对面雄伟、浑然的山峰。

    由于天气晴朗,没走多远,前方山口之外,豁然开朗,隐约可以看到山下城镇的轮廓。由于山道崎岖起伏,游客们在欢笑声中小心翼翼地鱼贯而行。

    这锦绣谷中,包含着几个小的景点。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对面的山体裸露着乳白色的岩石,十分醒目。当年毛泽东登上庐山,曾以它为背景拍过一张坐姿的照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山路两边苍松林立,我在这里留个影,祝愿我们都能保持健康体魄和年轻心态。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山。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谈判台。19467月至9月,美国总统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曾八上庐山,面见蒋介石,“调处”国共谈判。这里是马歇尔与蒋介石洽谈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