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哪些国际政治主题诱使人们思想由左向右转?
世界民主化的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在全球化中追求普世主义价值实现,那些被世界各种文明和文化所证明普遍价值,被确认为世界各种文化背景的国家都可能奉行的价值观。中国特色并不是拒绝世界普世真理前提。社会封闭也决非是独创,或者说重新造就一个闭关锁国依存的条件。执政党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左的危害使我们曾经失去了太多走向世界机会,而右的转变可能给予中国未来新生机。因此不必在左与右的立场上固执己见。一切可能推动中国走向世界未来发展选择都可能纳入到新的政治思考框架,否则中国可能因为内部争论激烈和过火失去了转向的机遇。
东欧聚变之后,世界上先前所有坚守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衰退之中,显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化的局限性。历史再一次证明:极权主义和专制政权已走进死胡同。人类文明都需要新民主的思想吹拂大地,在世界进入后现代社会重塑我们的未来。新的思想资源开始悄然改变着我们固有和传统的思维方式,不从先前僵化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毛泽东精神影响下解脱出来,就不可能全面看待已经发生变化世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影响一直偏向左而忽略了向右的转向。向右并非是坏事,可以说整个世界目前都在向右转向,为什么我们还要相信左派就绝对好呢?历史证明:向左曾经极大伤害过我们每一个人,现在还使大多数人心有余悸。
面对世界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的情景,以及多国部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多种多样的反恐战争。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究竟如何面对恐怖主义,面对不断升级恐怖组织以及战争?其实,在其之后的决定力量仍旧是关于世界的普世真理追寻,中国不可能脱逃整个世界面临的问题而谈自身的责任。必须将自身融入世界环境之中才可能判断,我们究竟在何种程度上支持世界范围内反恐战争,以及如何与其他国家联手参加并进行局部化的反恐战争,这是目前世界难以得到安全保障根本原因之一。尽管中国还很少面临着恐怖组织威胁与破坏,但是周边世界不断发生的恐怖事件却同样挑战我们安全,这推动了中国政府不得不选择与其他反恐怖主义立场国家一起共同面对人类共同敌人,在面对恐怖主义战争状态,不存在什么向左或向右的问题,这恰是在国际政治上成熟表现。
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趋势,导致向世界范围扩张自然资源的贸易趋势,开始向新的原料市场开拓力度。在国际能源和自然资源紧张的前提下,因为中国其需求基数的增长速度,影响着整个国际社会原料价格上涨,这必然引起了各国经济发展的恐慌,他们已经开始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规模进行限制性措施的同时,也打压我们对于世界资源的需求性,这自然成为国际社会经常面临问题,中国崛起——意味着必然要消耗太多自然资源,如若打压中国刚性需求却可能影响着世界整个文明进程。面对世界强大经济体打压,迫使我们转变经济发展的思维方式,如何在世界经济与未来发展之中寻找到新平衡点,这需要政治智慧的同时,也需要经济实力支撑。
中国不可能像欧盟建立一个多边联盟,保证自身发展与周边利益国家共同发展,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强大的可以决定其他国家事务,代表着一个世界未来走向。因此,一个在亚洲崛起的中国,如何与周边国家保持相应良好关系,同时还与世界强大国家保持一种积极对话关系,这是中国走向亚洲与世界同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不从传统僵化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就不可能满足我们自身发展需求,那些因为源于我们自身僵化思想与精神就可能迫使我们选择放弃战略,在世界多极化和多边化发展中,中国在国际政治上所处在地位越来越明显,因为我们自身意识形态化约束力,而导致了我们不可能以世界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号召力,局限性见解总是暴露了我们内在僵化思想与狭隘精神气质,在地区和世界全局都不可能具有领袖地位,这是因为我们未能从传统僵化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难以提出建设性意见满足世界未来发展的需求。
一党执政所带来弊端显而易见,缺失监督权力容易发生难以控制腐败问题;一个充满活力政党总是需要思考自身的发展,汲取更多符合未来的发展需求理念和思想。在世界上,大多数选择一党执政者,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暴乱和动荡不安,这是源于马克思暴力革命的思想局限性,对少数人实行专制,或者说多数人的专权并非都是好的政治体制,前苏联的暴政与法西斯专权如出一辙,它克服不了专制和暴力的根本原就在于,它是满足官僚主义最好政体,满足借着公共权力而进行腐败最好政体。缺少监督机制社会不可能具有廉洁自律,人类自私性决定了共产主义永远不可能实现,乌托邦社会文明不可能支撑多久,因此,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解体状态。
信息化社会以及互联网时代的盛行,对党内传统思想的冲击形成了不断挑战,那些思索中国未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总是先知先觉地敏锐意识到,开放的政治以及民主风气才能改变陈腐状态,才能给未来中国确定一个发展新的目标。网络社会的民主和自由,给予这个世界前所未有解放,人类追寻精神自由和呼唤民主的心声会不断高涨,适应这种时代变革的社会,只有满足网民社会政治需求,才可能造就一个更加多元的文明社会,才可带给社会带来更加健康发展状态。互联网政治是世界最为重要领域,因为,一切政治先导都可能首先从网络中聚集起来,并被传播向大众,在互联网时代;政治高墙已经被彻底拆除,政治民主获得前所未有发展。因此,东西方在适应未来互联网民主政治时代都可能产生新模式。引导和开发互联网政治模式,在信息社会传播中凝聚起来改变未来政治意愿才是世界政治的新走向。
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取决于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平衡,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内问题,而是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政治问题。欧美绿党的发展,对于中国共产党也同样具有启示,汲取它们在政党经验中引领变化能力,对于中国执政党来说,也是向绿色政治转向的标志。因为,建立一个环保的社会,对于一个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国家来说,它仅仅是一个理念,既做到环境保护,又可能进行发展经济,对于世界性的环境与资源约束性和紧张的需求来说,决定了它不可能实现与困难重重。国内环境与资源过度消耗,因为近年来过度开发导致了生态基础彻底毁坏;而国际间环境保护运动却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迫于国际生态政治与世界环境运动压力,中国在生态政治上必须采取全新战略,才可能解决环境遗留下来问题,低碳、环保、循环和生态理念,都在未来工业化以及后现代工业中占据着主要创新领域。在围绕新能源和资源替代发展方面,中国现有的经济模式显然不可能完成生态可持续性转型,因此,必须要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安排人在物质生活与资源之间需求,才可寻找到一个更加生态与可持续性社会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