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生活


鈥湵迸飞杓浦免澲奕鸬淦胀窬  

    下面这篇文章是我为2011由德国威能主办、《家饰》杂志协办的“绿色设计 舒适生活”威能温暖中国系列主题论坛准备的演讲稿,现场由于一些意外原因,最后只能弃稿临场发挥。仔细看过现场演讲记录和这篇演讲稿,你会发现二者差距很大。文章中斜体部分为ppt上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都有幻灯画面,大家可以到相应的博文中去看有关照片。这篇博文的照片,就是那天上来就放错了照片,演讲也只好从这张本来是中间部分的照片开始了。

 

各位朋友、各位同仁:很高兴德国威能和《家饰》杂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大设计师交流设计的平台,下面我用大约半小时的时间,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家居装饰设计的心得体会,不到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并不吝赐教。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设计生活。我们这里指的设计,是指家居设计。是设计改变生活,还是生活制约设计,这就是这两者之间永远的话题。

一、家居装饰业的历史证明了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为了深入地探讨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先来一起回顾一下家居装饰业的发展历史。

作为有思想并有能力改变世界的高级动物,人类一直寻找更适于生活、工作、娱乐等活动的场所。追求美、创造美,使人类让自己生存的空间,有别于一般动物的洞穴等居所。综观人的一生,会发现大部分时间,人类都是在室内度过的。追求身体与精神的更大舒适,让人们产生了对家居进行装饰的想法。从某种角度讲,家居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发展史的一大侧面。

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资本与财富的垄断还集中在一小部分人的手中,而这部分人因财富雄厚与社会地位的优越,开始逐渐将自己的家装饰得富丽堂皇,但因只是一小部分人享受家居装饰,所以装饰设计还没有形成行业,从事这项活动的还只是那些画家和工艺匠人等。直到日益平等的人类社会给更多的平民百姓带来了富庶的生活的时候,家居装饰才终于来到了广大百姓面前。大众对家居装饰的追求,促生了家居装饰业的形成和发展。

西方的家居装饰行业,早在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已经显露雏形。在我国,该行业的发展,却不过是近十几年间的事情。9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了住房产权制度改革。老百姓有了房子以后,再用自己日益丰厚的资金,投入到改造家居环境上,因而催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住宅装饰装修行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家装业。

当“家居装饰”刚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把家装饰得象歌厅、饭店一样豪华。显阔、攀比是这些人装饰家居的主要动机,而忽视了家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己生活的舒适与方便等。也正是因为很多老百姓是第一次接触家居装饰,所以还没有相对成熟的消费心态,所以出现了“歌厅、饭店”风格的家居大肆流行的误区。

记得我十年前,曾给一爆发户设计过的家居,就曾上演过类似的闹剧。那个爆发户是一朋友的叔叔,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居然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由一个普通农民,变成了坐拥几百万的“款爷”。第一次和他沟通的时候,他盲目显阔的本质就已经暴露无遗。说实在的,我实在不想给这样的业主搞设计,但碍于他侄子的面子和他摔出的不菲设计费,我只好违心接下了这个设计任务。我当时计划,在设计过程中,尽量说服他,从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考虑将来的装修方向。但没想到,他居然仗着自己有钱人的身份,以一派权威人士的口吻,断然否定了我的建议。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给他作了一个“欧式风格”的家居设计。工程完工后,他还对我的“设计”赞叹不已,他说给他温锅的亲朋好友,也都很喜欢他家的装饰风格。他的家居设计是这样的:蓝色墙面上,烦琐浮华的罗马石膏柱,与四处充溢的欧式建筑风格的元素,把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中国老百姓的家打造成了佛若从欧洲搬到中国的家。最要命的是,他特别指定的一些裸体雕塑的石膏模型等,与他那些基本没有什么文化的家人在一起时,是那么地具有讽刺意味。家居装饰是“西洋”了,可没有从生活方式特别是自身修养上“西洋”的业主,还习惯着“马扎子、小地桌”等。这样的家居设计,怎么能算是成功地呢?这也一举成为我家居设计经历中几乎最失败的一个设计,尽管业主还是那么认可我的设计。这个设计的失败,无疑是没有考虑好生活方式的需要。

从家居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家居设计的诞生是应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来,所以说,家居业的历史,从一个大方面证明了生活与设计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家居装饰的目的就是提高生活的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质量

讲刚才这个例子,我不是说中国人的家居就一定不适合欧美等风格,如果你确实对那些西洋的生活方式熟悉并偏爱,那么当然可以考虑从风格到生活方式上都向欧美靠拢,不过这样一来,又说明了,生活方式的改进是需要建立在业主的特点基础上的,而一个完善的设计,也会有益于业主新的生活习惯的培养的,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从这点可以看出,家居设计的目的,就是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物质基础(即功能)和审美(即精神)两方面的合理设计,让人们的生活较以往有更大的提高。

这一观点,阐明了家居装饰的主要方面,即功能需要的方面与审美需要的方面。

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威的建筑历史与建筑评论家诺伯·舒尔茨曾如是说:“建筑首先是精神上的蔽所,其次才是身躯的蔽所。”墨子与诺伯·舒尔茨说的话,都充分概括了家居不但要实用,还要求美观的意念。

那么,既然审美与功能都是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那么谁更重要一些呢?通常认为,美是排在功能之后的,生活的美化是要建立在让生活更加科学与便捷的基础上的,切莫让单纯让家居美丽的同时,忘记了生活的本真。家居装饰设计的好坏,不仅仅是以其自身的美学价值体现的,更重要的是要适合业主未来新的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设计的“因人而异”和“因地治宜”是尤为重要的,那么在家居将装修设计之前,业主对使用方面的情况进行细致深入的规划与设想,就显得尤其重要。过分追求“美”是家居设计在中国最初阶段的误区,但现在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走出这个误区。

近几年随着家居装饰知识的普及,无论是设计师还有业主的眼界都有了较大提高,为“面子”和“显阔”而去装饰家居案例越来越少了,但同时,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很多业主动辄就提什么装修要简单点,不要太复杂了。这点和上世纪发源自德国的“装饰就是罪恶”的设计口号有些相似。其实,这些人的想法不能说不对,他们只是忽略了一点,好用的同时还要好看!

 

三、我国现阶段家装设计的模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区别

作为一个没有太多审美表达能力,同时又没有太多生活积累经验的消费者来说,想给自己的家居装饰完善,从而提高精神和使用两个层面的需求,通常不得不借助于设计师的力量。靠设计师来包办自己的家居设计,几乎是大多业主的选择,也可以说是我国家居装饰设计的现状。当工程的硬装完工后,很多业主因觉得家具和饰品等软装可以自己到商场随意选,结果造成最初的设计和最后完工的工程面目严重脱节。所以,我曾经发表感慨,写过一篇名为《设计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大致说的是设计师作设计是在业主的干涉下,如带着镣铐一般,却还要作出好的设计、跳出好的舞蹈。所以,我们经常感叹,中国大陆的家居设计,和欧美乃至港台地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其实,我们在座的可能都有这个体会,和那些世界优秀的设计师相比,我们缺的不仅仅是设计上的技巧,更大的差距还表现在业主提供的设计平台的问题上,因为很多业主没有对生活有深刻理解和理想,从而导致了好设计难以推广。这是我国目前家居装饰设计行业的现状,而这一现状也说明了生活与设计的关系,这里的生活主要指业主的生活见解与设计师的设计技巧之间的矛盾关系,即业主生活观的狭隘阻挡了好设计的诞生。

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因大多生活眼界宽,所以他们在配置自己家的家具和配饰等产品的时候,就显示出了他们的优势来。稍后我将给大家介绍的一套瑞典家居,就是那套“女人之家”,据女主人介绍说,并没有请专门的设计师设计,她的家居装饰几乎是她自己一手包办的。其实,欧美等国家很多人的家居装饰,都不用请专门的设计师,很多就是自己到家居、家电商场去买回来家具、家电和成品素材,然后自己动手弄的。这和我们国家目前在年轻人当中有一定市场的DIY家居装饰模式很相似

刚才提到欧美国家很多人自己设计家居,但要更大程度地让家居上一个档次,特比是对于那些比较高档的别墅等,还是要请设计师作整体规划和设计在的。稍后我将给大家介绍的阿姆霍特的别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有的设计师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业主的需求,甚至要和业主一家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这样,设计师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业主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这也反映了家居设计的前提是生活。而我国目前的家居设计与经济状况等因素,还很难允许将设计作到如此境地。所以,更大程度上的使用计划确定,只能由业主自己进行先期规划,然后与设计师沟通,由设计师对那些科学可取的使用要求予以保留,而对那些不科学的使用计划,予以调整。我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作家居设计的经验。为了更大程度的了解业主的性格、生活需求等,从而搞出一套适合业主自己生活需要的设计来,我设计了一套《装修前的业主问卷》,问卷涉及到诸如年龄、职业、收入、家庭成员、爱好、投资计划等方面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抽丝剥茧般地去作设计。其实,到业主家生活也好,还是给业主问卷也好,都是充分了解业主生活方式和状态的方法。

 

四、名牌产品的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上世纪中叶开始,人们对设计的兴趣开始突然浓厚起来80年代,更是世界范围内设计的大兴时期,从那时开始,设计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去,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这里说的设计不仅仅是家居设计,一些诸如生活用品、家电、汽车等产品的设计也越来越完善和精美。所以,从那时开始,我们的时代也成了一个设计的时代。当然,我国因经济等原因,进入设计时代,应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的。

到了90年代,设计更是表现出了它对生活的巨大影响力,现代主义时期的经典设计已经不足以满足白领阶层的需要,新的设计因而层出不穷,并且普及得很快。有点文化欣赏水平和收入中等以上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用品是出自名门,当然也包括家居设计。

所以,那些很有设计感的欧美等地的产品,在经历了多年的人气积累后,迅速风靡全球。这点从北欧家具和威能等欧美国家的品牌产品近二十年在中国的发展可以窥见一斑。

比如,北欧的家具让人们感受到了欧洲的设计魅力,这个魅力让我们充分了解了设计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北欧的设计师们通过对于生活的深刻认识和对于自然的热爱,在设计的时候特别强调人和物的关系,他们的设计除了强调功能以外,还注重心理的感受,,也为世界设计界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北欧家具的迅猛发展,也进一步让北欧获得了半个多世纪的世界设计中心的地位获得了巩固。我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北欧设计走红世界的秘诀》的文章,探讨了北欧设计以生活为出发点,通过竭力为大众服务,从而让自己的设计走红世界的原因。

而德国威能集团的推出的燃气壁挂式采暖/热水锅炉等产品,在注重节能与环保的同时,其庄重大方的外观更加适合现代家居环境,近年在中国大陆获得了较大的声誉。

如果说北欧家具的成功得益于人性化的设计等原因,那么威能产品的成功则得益于对高科技的充分利用。由于生活方式的日益现代化,一些高科技的介入让居家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家居设计不应过度强调艺术性而忽略功能性。家居设计就是设计生活,应以功能性为主要关注点,不能方便生活的设计绝对不是好设计。同时,好的设计还应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使居室具有智能化、环保化。正是因为具有前瞻性,威能产品才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获得认可。大家可能都知道汤臣一品这个当年的天价楼盘吧?该楼盘就是因年引入威能壁挂锅炉,配合其全面智能化的生活控制系统,一举成为黄浦江边地标性建筑。

 

下面结合我自己设计的两套案例以及我到瑞典拍摄的三套家居案例,来形象地谈谈设计和生活的关系。

 

案例一、《低调奢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7b6940100cigp.html

这是我2007年给一个楼盘作的样板房设计,虚拟业主为四十岁左右的成功人士,设计主题为“低调的奢华”。

谈到主题,我要插一句。因为国情使然,现阶段很多业主自己都不清晰自己的生活追求,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最好根据业主的一些特点而给设计确定一个设计主题,在保持风格完整的同时,也更容易获得业主的认可。如果说,家居设计就象讲一个故事,那么文化主题就是这个故事的核,试想,一个没有核的故事,即便是故事再曲折,又有多少吸引力呢?一个好的故事,都是有一个爱憎分明的思想作核的。文化主题,就是家居设计这个大故事的核!

作为样板房,为了更多客户有个更直观的感受,样板房的主题尤其显得更为必要。

低调的奢华的主题是解析是这样的:如果说张扬的奢华,是有品味的成功人士所摈弃的,那么蕴含在低调里的奢华,则会更得那些既有一定经济基础又有不凡修养的人士的钟爱。

或许有人会说,社会成功人士只喜欢正襟危坐与征服世界,其实,他们是更懂得并热爱生活的人,只因为工作的繁忙与社会赋予他们的坚强角色的定位,让人们甚至连他们自己忽略了他们也需要温情与浪漫。因此,沉稳而不失华贵的家居环境,往往更适合中年成功人士的生活需求。

一般来讲,中年成功人士,因眼界的开阔和经济的丰厚,对家居环境都有不凡的认识,在设计这套家居时,有意摈弃传统的“正装”般的豪华设计,塑造一方休闲与感性的空间。这样的家,更能让主人的心灵得到更自然地呼吸,从而积蓄下更多的精力,去迎来无数更美好的明天与辉煌。

本设计大量采用黑与灰色,甚至连儿童房也用了浅灰兰色作基调。黑与灰首先奠定了设计的调调基础,而银色又给了空间以奢华的气息。

 

 案例二《书法空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7b6940100bypj.html                                 这套名为《书法空间》的主题家居设计,是我2006年春季的一个设计作品。

这套家居的面积为168平方米,业主亓汉友是一全国知名书法家。身为公务员的亓先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业余爱好”——书法。近几年,因锲而不舍的努力以及自身的灵气,亓先生的艺术在书法界的到了一定的承认。

考虑到亓先生的书法家的身份,在给他作家居设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让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气质。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要在家居设计中表现出书法韵味,当然在设计风格上要倾向于中式古典风。因这套家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对称格局的居室,很难用对称的中式古典建筑艺术手法,所以最后将风格拟定为“简约中式”,力图在现代感极强的磅礴大气的建筑空间里,通过局部的中式元素的点缀,把该家居打造成一个方便实用且有浓郁中国文化韵味的书法家的家。

表现书法,我没有拘泥于一定用真实的书法作品,而是借助富于中国汉字笔画感的天花造型,让动感极强的艺术造型,“写”出雄浑的“字”来。比如,门厅天花造型就是一个点,走廊天花就是“竖”和“竖弯勾”,而客厅和餐厅那流畅的曲线天花造型,更是将书法的旋律,淋漓尽致地跃然整个家居空间这张纸上……这些造型不是孤立地艺术造型,它们同时还引导着空间合理的活动线,从而让各空间在无形的笔画中,得以各就各位。

在空间细部处理上,通过一些诸如隔断、木花格等中式元素,进一步强化中式意味。隔断、家具、植物、艺术品,就那么和谐有序地共处于一个空间。在电视墙的设计上,引用了某些日本建筑装饰上的空灵与理性的设计语汇,打破了中式风格常会出现的沉闷与压抑。

如果说客厅和餐厅以及走廊等公共区域要注意空间的中式风中,又不乏现代建筑的明亮与通透的特征的话,那么到书房这个空间的时候,则进入了中式风格的高潮。开敞的书架,虽然没有多少中式古典元素,但其细部处理上还是到处可见中式韵味,特别是那些文房四宝以及富含中式文化气息的奇石和木雕等工艺品的点缀,更是让“书法空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东方传统文化的积淀,就那么恣意地融合在这个现代家居中了!

                                                          

案例三、令人惊艳瑞典普通女人的家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7b6940100n559.html

这是一套瑞典阿姆霍特小镇一个普通居民的家,这家的女主人Gabriella Palmqvist和她未婚夫领着五个女儿在一起生活。因为他的未婚夫还不是正式的家庭成员,所以我给这个家居起了名字,叫女人之家。这么叫,一是因为居住成员以女性为主,再一个原因是整个家居装饰得非常有女性气质。这点从家居配饰上就可以看出。

Gabriella 一直强调,她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瑞典小镇女人。她的幸福源自安逸的生活和五个可爱的女儿以及与未婚夫的爱情。幸福的生活,让Gabriella有足够的兴趣去打扮自己的家居,和中国很多家长不同,Gabriella提倡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打扮自己的房间,这样,就有了这套缤纷绚丽的家居。能按自己的喜好去设计自己的房间,Gabriella和五个孩子的生活都个性十足。在她家的每个房间,不,应该是每个角落,都能嗅到幸福的味道!

  

案例四、瑞典《画家之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7b694010180e7.html

这套我叫做《画家之家》的家居位于斯德哥尔摩皇后岛上,是以对艺术家夫妇的家。这是一套极具休闲气质的木制外观的别墅。偌大的树林里,只有这座别墅孤傲地伫立着。

“艺术家”皮特(Peter Tucker)是一位年过花甲的画家,他向我们介绍说这片别墅是他的岳父很早以前买下来的。房子建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原房主是一个颇有身份的贵族。建这套房子主要是用于每年七八月份到十月份之间避暑之用。房主除了这套房子,还有很多房产。

从别墅的占地之多和设计之精美,确实可以看出这套地产的“贵族”身份。据说,“艺术家”的家因在皇后岛上,距离国王居住的皇后宫很近,可以说是国王的邻居。单凭这点,就可以看出别墅的身份来。

值得一提的是,原房主实在太会享受生活了。别墅的外观与树林交相辉映不说,从别墅的后窗就可看到明净的湖水,在土地日趋紧张的现代人看来,实在太过奢华。更令人称道的是,在别墅的右上角,还建有一处观景亭,在观景亭上眺望湖上的日出日落,无疑让生活有了更多的浪漫色彩。说实在的,这套别墅的设计虽然人工痕迹很足,但因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做作的成分。虽然原别墅的设计者已无从考证,但他的设计无疑大大提高了他当时的业主的生活水准,同时还让无数后人时时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据“艺术家”皮特介绍说,这片建筑自两百多年前完成后,几乎一直就是这样子,距离斯德哥尔摩闹市区如此近的地方能有保存这么好的古建筑,在我们看来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多年来,政府给予了这片建筑及周围的环境以太多的关注与支持,从而使得这里就像一个自然保护区一样,每年都有许多鸟类到这里产卵生子,最重要的一种鸟叫“海鹰”,是世界上最大的鹰科动物。

皮特告诉我们说,他岳父母都是雕塑家,而妻子希拉(Cilla ERicson)也是一位画家和雕塑家,所以他们家属于典型的艺术之家。岳父母多年前一直想找个清静的适宜搞创作的地方,看到这房子后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买的时候正值人们向往现代化公寓住宅的年代,所以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了下来。

如果说别墅的设计精美让我们着迷,还不如说艺术家对生活的挚爱感染了大家。在一座处处能激发创作热情的房子里生活,艺术家皮特夫妇拥有了远远优于常人的幸福。《画家之家》让我们看到了设计与生活更为密切的关系。 

 

 

案例五、瑞典小镇Mocksnas酒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7b6940100mn63.html

下面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瑞典阿姆霍特小镇的一家名叫叫Mocksnas的酒店。之所以介绍这个酒店,是因为这曾是一家依湖而建的一处高档别墅。据说,别墅的主人是个贵族,现已被改造成高档休闲度假的酒店。

和通常所见的那些豪华而壮观的星级酒店相比,Mocksnas无疑是俭朴而低调的。但这里弥漫着的那种浓浓的书写惬意生活的气质,却让人喜爱有加。

Mocksnas拥有最安静、最原生态的生活。古老的欧式建筑,恬静悠闲;清澈的湖水,宛若仙境;素水泥花砖小路与草地,和谐有致;蔚蓝的天空,澄净透明;奶黄色的墙壁与红瓦屋顶,温暖敦厚;水晶吊灯与白色调装饰,低调奢华……这就是Mocksnas

细细想来,Mocksnas如此情调,是离不开精心的设计的。我固执地认为,当年那位置办了这处别墅的贵族,一定是个品味卓越的人,恰好又请到了一位富有生活经验与专业经验的设计高手。而他们联手的结果就是,让这片原本荒芜的土地,诞生了一处人间天堂,而这天堂居然又高贵到不露设计痕迹,似乎一切都是那么浑然天成。

一个好的设计,原本就不该露痕迹的。

 

 

美好的生活需要认真地规划与设计,而完善的设计会让生活更美好!

最后,祝愿所有到场的设计师和嘉宾,在为他人设计好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因有了设计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