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端注:之前老端转载了一篇台湾网友的文章《有必要这么着急称赞日本吗?》文章大意是,当日本发生地震的时候,绝大多数华文媒体都在不断的赞扬日本人的冷静和有序,可是廉价的赞扬声却掩盖了诸多问题,很快我们就发现,这篇文章所担心的问题几乎都变成了事实。下面这篇是宋鲁郑先生的文章《日本到底怎么了?》,给那些盲目崇拜日本的中国人们上上课吧。
如此罕见的地震和海啸发生之初,日本国民的镇静和秩序曾经震撼和感动了这个世界。然而,很快,日本的救灾神话开始破灭。
在一向也以高效著称的日本,地震十多天后仍然灾民受冻挨饿。在任何自然灾害中,救援队伍都可以在四天之内抵达灾区,即使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日本的国家也能做 到这一点。但日本却让人失望了。虽然有号称“亚洲装备最精良、素质最好的军队”十万自卫队参与救援,但一周后救援车队才开上该地区为紧急车辆预留的高速车路。整个日本就是这样一幅场景:慢吞吞的救灾节奏、混乱无序的指挥、自相矛盾且很不充分的信息发布。当然已经习惯于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到灾区的中国百姓,是无法理解何以三周之后日本首相才视察灾区?
这一切都被外界归于日本长期形成的官僚体系和僵硬的法制观念。于是便出现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奇特现象:日本一家航运公司要求提供一艘集装箱运货船,充当运输物资直升机的停靠点。日本政府却以它没有此类工作的许可证而拒绝。外国医疗队由于没有在日本的行医资格,仅能进行最有限的必要医疗操作。海外捐助的药物由于日本相关机构还没有批准使用而不能分发到急需的灾民手中。当地的物流公司由于等待政府的批准而迟迟不能投入救灾----尽管成箱的救灾物资都堆积在东京的仓库里。许多车辆由于没有汽油而无法使用。日本南方虽有充足的供应,但北部没有有特别许可证无法买到。
颇为令人反讽的是,率先向北部运送物资的竟然是黑社会。由于毫无法规、规则意识,他们不经政府批准就开始运输救援物资。
更荒唐的还有,有个国家表示要援助几万床毛毯,但日本政府却指定毛毯尺寸必须是80厘米见方才可以;有的国家想送食品,但日本政府称,如不张贴日文标签就没办法接受。日本政府声称提供救援物资的国家有义务负责装卸货物并送往灾区:难道日方认为外国驻日外交机构在物流运输领域的统筹能力比本国政府更强大?难道日本连组织装卸和输送外国救援物资的能力都没有?
当然最令日本举国上下以及全球受涉波及国家最为愤怒的是日本东电公司长期的欺诈行为。地震来袭前十天,东京电力公司向日本原子能安全署坦承,提交的维修纪录是伪造的----而且类似的伪造并不是第一次。2007年3月,“东电”总经理再度向公众承认,该公司曾隐瞒了1978年发生过严重的核反应堆事故。就是政府前去检查,东电公司也同样欺上瞒下。比如柏崎刈羽核电站一号反应堆紧急堆芯冷却系统负责排出残热的一个泵在1992年5月定期检查的前一天出现故障。检查当天,公司人员在核电站中央控制室做了手脚,使泵看起来运转正常,蒙蔽了政府派来的检查人员。目前福岛核电站六个反应堆中,多达33个组机件,没有经过安全检查。第一核电站内,供电给一座反应堆冷却控制阀的电源板,已经有11年 没有进行检修。在为核电站的机组进行检查时也是草草了事,但却虚报已作了彻底检查。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不在检查范围内。而这次 核电站爆炸和泄露直接由于冷却系统失灵所致。这也是为什么《华尔街日报》援引日本政府人士的话称:“此次灾害百分之六十是人祸”。
哪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一场自然灾害成为“60%” 的人祸?除了日本僵化、刻板的国民性之外,恐怕还是要和它的制度撇不清干系。日本这套制度是二战后在美国占领之下确立的,在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上都曾居功 至伟。但六十多年过去了,这套体系的弊端日益明显。二十年间经济上低迷不振,政治上也无法建立稳定的政府,甚至本世纪还出现了五年五换首相的现象----如果不是地震来临,恐怕都要出现五年六换首相的场景。这次地震日本令人失望的表现实是各种问题的集中大爆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