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论文靠实绩,职称才有含金量
在沈阳师范大学刚刚结束的2010年职称评审中,安晓飞等4名以教学为主的教师成功晋升为教授。(5日中国教育报)
一直以来,论文成为职称评定中最重要的硬件之一,不但让那些不善写论文者感到为难,而且这种考评机制的合理性也备受质疑。“教书教得好,深受学生喜爱,同样可以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砝码”—沈阳师大出台的这一新规,无疑让职称日益回归本色。
学有所长,术有所精,各个行业、岗位都有自身的不同要求和特点,作为带有明显嘉奖和福利色彩的职称评定,当然应该主要看其表现和实绩,而不应该绑架无关或者并非关键性的指标,以教研为主的教师,当然得看其论文、研究成果,以教学为主的老师没论文不能晋升,倒像是南辕北辙。
其实,这样的不合理性,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职称评定中更为普遍,不管工作有多敬业、出色,没有论文就过不了职称评定、晋升关,面对这只“拦路虎”,有的绞尽脑汁,有的急流勇退,更有人则打起了请人代笔、花钱发表甚至抄袭的主意,很显然,这样的职称评定已经变了味。
不靠论文靠实绩,理应成为职称改革的方向,只有这样评定出来的职称才更有含金量,也才能激烈大家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勤奋实践,刻苦钻研,埋头实干,取得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