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运动产生六气


        五运六气学说首先是易在气象气候方面的应用而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但中华科学有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故五运六气也是中华医学理论基础,并且由于生命科学是中华科学的核心学科,因此,首先提出五运六气的正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五运六气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构建了运气学说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说,学习和掌握五运六气学说,是成为一名真正中医的基本条件。

        五行运动生六气
  五行间静态有生、克、制、化、乘、侮、扶、抑等诸种关系,动态更为复杂,就是五大行星和天地五行的运动变化产生了六气。
  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的运动及其带动的五行之气在天地间的运行变化。
  六气,指五行运动引发的风、热(暑)、火、湿、燥、寒等六种气候变化。六气分为主气、客气、客主加临三种。主气是主管日常状态的能量。客气是主管变化发展的能量。客主加临是一种综合主气和客气影响的分析方法。六气推求,就是用十二地支配合三阴三阳及推演分析六气变化的方法。  
        中医学和中华气象学的气运基础。五运六气既是中医基础理论,更是经络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气候和人体的变化,是由天地间的金、木、水、火、土五运,与空中的风、寒、湿、暑、燥、火六气,及位于二者之间的中运,共同作用形成的。天地五行是阴、阳两种能量的五种排列组合方式。空中六气中的火、燥、暑三气属阳,寒、风、湿三气属阴。五运与六气“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就是说,天地间动态和静态事物的能量互相感应,能量场上下照应,阴气与阳气交错,气候的变化以及人体的病变或好转均由此而产生。
  人体是否健康,要看五行能量是否平衡充足。内部的气血能量平衡受到外部气候六气的影响,如果六气影响均衡就容易获得健康,如果不均衡就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