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中没有网络


人类生活的方式在变,尤其是facebook、blogs、youTube、Ebay等新事物不断涌现,让自闭者有了更多存在的价值。我曾试着问过许多的朋友,假如你某一天都接触不到网络,你会有何感觉时,获得的答案很耐人寻味。

没有网络,不知道外面世界有多精彩。习惯了每天点击新浪、搜狐,去了解最新发生的动态。福岛电站放射性污水外流,殃及海洋中的鱼类,当放射性物质飘至韩国时,政府提醒民众不要淋雨,你甚至可以通过链接了解所有关于日本9级地震带来的系列性灾难。自闭者完全可以在家不断搜索,形成关于此事的全景,甚至形成一篇高质量的报告文学。

没有网络,不知道生活质量的提升空间。甚至当你上班了一天累倒在床时,你还可以披上睡衣,和那些根本就不知道是谁的高手打上通宵的扑克,聊上一些不知深浅的话题。当对手牌技太丑,你可以无需道别地离开,去重新物色更高水平的玩伴;当聊友的用语不够文明,你也可以在TMD之后,带着愤愤不平的心情关机。

没有网络,不知道时间和空间本可以压缩。在没有网络的年代,为了寻找《敢问跨在何方》的唱片,你可能在繁华的都市柏油马路上转悠了大半天,却只能始终在《在希望的田野上》,沿着《垄上行》,低声地轻吟《敢问跨在何方》。但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立体网络的空间里,不管《老鼠爱大米》的情感是否真诚,不管《广岛之恋》的爱是否持久,你大可不必捧着《青花瓷》去要那一段《给我一首歌的时间》。

我终于开始明白,经济学上最为传统的“生产”二字,已经不再只是堆在工厂地板上或者在飞速运转的机器中,更多地已经内化到了人们的大脑。因为自闭者可以创新体验世界的方式,自闭者可以创新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