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佛山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佛山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课题正式启动
4月7日下午在佛山禅城金海鹏金属回收公司调研
根据2007年3月国家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佛山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佛山市经济促进局与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联合进行“佛山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的调研与编制工作,我有幸成为课题组负责人,参与和推进此项工作。
2011年3月18日,《佛山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项目课题组启动了项目立项后的第一次调研工作。课题组成员与南海、三水、顺德、禅城、高明五区经济促进局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市供销社负责人共同举行了研讨会。
3月18日课题组第一次研讨会在佛山市经济促进局会议室召开
3月24日,课题组举行第二次研讨会。此次会议与广东省再生资源协会共同举办。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佛山市经济促进局、广东省供销总社、广东天保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再生资源行业协会近二十人参加会议。会议上,佛山市供销社庞主任介绍了再生资源从传统产业到没落的过程和供销社系统做再生资源回收的情况。在新形势下,供销社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供销社如何在这一有利条件下有所作为?广东省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会长陈江强介绍了广东天保公司建立的产学研基地和在再生资源体系的管理方面为政府服务的情况,此外,他还从广州做再生资源回收方面的利与弊,谈到佛山做再生资源时要注意的问题。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科技工业处副处长陈锦洪着重从四种模式介绍了广东省再生资源的发展情况。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科技工业处处长林少俊认为,再生资源回收的规模在扩大,资金增加,国家的政策也出台,佛山不一定要拘泥于一种模式,可以多种模式共进。此外,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佛山市经济贸易局和佛山市供销社的负责人还针对佛山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征询了广东省天保公司、广东省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广东省供销社的意见。此次调研,课题组全面了解了广东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情况,为下一步进行佛山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打下了充实的基础。
课题组在广东省再资源协会调研交流
随后,从4月7日开始,至20日,课题组先后在禅城、三水、高明、南海展开了近半个月的实地调研,广泛深入地了解各地再生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正在采取的各种对策措施。
此次调研目的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摸清佛山市现有各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现状,重点涉及社区回收点、街道回收站、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以及大型回收处理中心等网点的分布、规模、交易额等情况;
4月7日上午禅城区经济促进局调研座谈会
4月7日下午到佛山禅城南庄镇,广东最大的废泥、废砖等废旧建材处理企业调研 在我们背后就是从珠三角各地运来的建筑垃圾、河道垃圾等
经过加工处理,这些废砖废泥变成了各种花色的艺术瓷砖
你能想像出,这些瓷砖是由那些河里的烂泥巴、拆迁房屋留下的建筑垃圾变来的么? 真正的“变废为宝”!
二是调查了解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划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人口密度、环境状况、再生资源的主要类型和规模、再生资源的主要来源及分布,摸清佛山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整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求的差距程度及发展方向;
4月11日上午在三水区经济促进局召开调研会
4月11日下午到三水区巨星鞋材企业调研, 这是一家利用废旧包装纸加工成鞋底板的企业
这些废旧纸箱之类的东西变成了鞋底
到佛山市最大的废旧钢铁回收企业——利利群金属回收公司调研 该企业占地6万平方米,年销售额在10亿元左右
废旧钢铁分捡车间参观
利利群企业总部
三是调查和了解佛山市正在形成和可能形成的各种类型的再生资源回收集聚场所,以及正在形成发展的新兴类型的回收体系;
4月12日下午在中国最大的餐厨垃圾处理企业高明区联佑公司调研
四是调查了解佛山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尤其是发改、公安、工商、环保、建设、城乡规划等部门出台的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有关的规定、文件、规划和相关材料。
4月20日在佛山市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明杰公司调研
课题组将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划期内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空间布局、类型结构,并对它们的定位、功能划分、布局等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确立。并就如何促进佛山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以及规划如何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案。
注: 以上初步反映了我们的课题调研过程。这也是我首次将一个课题的调研环节以这类方式告知,实际上,近二十年来,我所承担的近100个课题,大部分调研过程比这还细、还多、还复杂,扎根于活生生的现实,体会真实的变化,深入其间,乐在其中。这既是我热爱科研的动力,也是我热衷于调研和写作的原因。这还只是一个课题的调研环节,中期和后期还有大量的研讨和补充调研,从而使课题的规划、实施方案和对策落在实处,真正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科学性、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