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修建新的货币池子


央行现在才考虑用外汇储备进行一些战略性投资好像有点晚。不过,考虑了总比不考虑强。回想几年前,当民间和一些有识学者疾呼“中国应当强化黄金储备之时”――那时黄金价格只有700800美元一盎司,包括央行一些人和亲美专家不仅不屑一顾,反而认为黄金货值过小,不适于中国国家储备。当黄金价格刚刚突破1000美元的时候,央行重要官员在国际会议上大声疾呼黄金泡沫。而且,对IMF抛售400吨黄金置之不理,以致错失良好的购买时机。太可惜了!

 

黄金价格是泡沫吗?说黄金价格已经泡沫化的依据是什么?在我看,这样的认识近乎于无知。因为,如果说黄金价格泡沫化了,那前提是美元的泡沫化,是全世界所有储备货币都因滥发而泡沫化了。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去看看黄金价格走势和美元指数的走势图,总体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就算其中有一部分时间负相关关系受到破坏,那也是不管美元指数是升是降,黄金价格刚性上涨。这说明,不管美元升值还是贬值,人们对美元的信任度已经大打折扣,无奈之下,只能更多地信任黄金和商品。

 

其实,央行官员对于黄金货值太小,流动性相对较差,变现有些困难,这样认识是对的。但是不是因为货值小就可以放弃购买?美国国债变现容易,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买?我们的外汇储备当中多一点黄金储备有什么不好?去看看发达国家,哪个不比我们的黄金差不多。美国是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发行国,它的最有效的货币储备是什么?黄金。金融危机那么严重,美国政府那么需要钱,他是不是愿意出售黄金就美国?没有,他们一两黄金都没卖。欧元区在债务危机那么严重之时,宣布停止出售官方储备黄金。

 

去看看西方国家对黄金的态度,和我们中国央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好在,现在央行开始考虑建立“能源基金和贵金属基金”了。毕竟,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突破3万亿美元。不懂国际货币体系的人或许会问,我们干嘛非得要那么多的外汇储备?把它花掉,或者我们不出口,外汇储备不就少了?

 

哪那么简单。中国外汇储备实际体现的是美国等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铸币税收入”,这是他们构建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所获得的基本权益,是不容任何人撼动的权利。这就是霸权,是他们构建的国际经济循环所必然导致的结果,而中国等所有非储备货币国家都是被动的接受者。

 

所以,要改变中国外汇储备刚性增长的现实,不可能。除非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巨大的变革。我们必须看清楚,发达国家对中国所设置的贸易壁垒,不仅仅在中国的出口方向,而同样体现在进口方向。他们要么不让中国买到又用的东西,而允许你买的东西,基本属于浪费性购买――让你用昂贵的代价,买些用处不大的东西。

 

为什么这样做?原因就是保证他们的“铸币税收入”。他们用“纸”换走了你的“商品”,然后再把你手里的“纸”废掉,货币贬值就是手段之一。废掉多少,他们就等于白拿走多少商品。废不掉的,也不能让你去买到东西,这就迫使这些“纸”变成了我们的外汇储备。绝对数额在不断地增加,但国际购买量却在不断地下降。

 

我们唯一解决的路径就是,只要有用的东西能卖就卖。比如,可以大规模进口高铁,然后半买半送地给老百姓低价使用。因为,高速铁路建设之后,低价运营只能便宜了老百姓,而无法出口去便宜外国人。我想,中国应当从这个方向上多考虑外汇储备的使用。

 

同样,今天构建“能源基金和贵金属基金”也一样。不过,如果不能用这部分进口的东西去“孝敬”老百姓,而老百姓购买需要花费与国际市场价格一样的代价,那味道就变了,因为它将变成进口机构赚中国百姓钱的工具,那将毫无意义。

 

至于“外汇市场平准基金”,那不过是中国的另一个货币池子而已。把流入的外汇管理在财政开设的货币池子里。这个池子里的外汇太多了,就把外汇变成“能源与贵金属”投资基金,然后发债融资再筹集人民币,再去购买外汇。

 

不过,这样做的前提是,中国政府的债务率不太高。实际上,这样做的用意,不过是把中国政府“闲置的债务率”也当成的货币池子。但我坚信,如此用不多久,这个池子也会满的。因为,如果我们把地方融资平台上的欠账也视为政府债务的话,那中国的债务率并不低。

 

如此所为只是扩大的一点货币池子而已,但不解决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中国是弱势货币国家,只要货币紧缩,热钱就会大量涌入。要解决这个问题,对不起,唯一路径就是“收窄中国经济、金融的开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