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点、关于创新的讨论
第一,从创新角度来说,我们并不缺乏创新。从各行各业来看,中国人很聪明,创新方面应该说在各个行业都体现得非常充分,关键是它的创新能不能跟利益点有效的结合,产生出利益最大化。
比如现在我们可以做出各种味道的东西,中国人是有很强的能力的,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比如道路交通这方面,一些大学跟我们沟通的时候,他们改造交通的想法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不缺少创新,不缺少点子,但是我们的点子怎么能够成为一种合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自主品牌的创新在此次车展体现的很充分,但我更关注的是可持续创新,也就是创新需要在认定的正确方向的持续改善和发展,盲目的创新没有积累就很危险。
第二观点:这次车展跟之前北京、上海车展相比,感觉最大的不同点和亮点在什么地方?
我感觉这次车展首先第一个大变化就是背景变了,过去咱们都说中国市场最大,增长非常快,也达到了世界第一位的水平。到现在无论从车展的地位和车辆的地位可以说都达到了世界第一。
第二,是一个背景,就是我们达到第一之后,我们获得了什么。现在是世界级的车展。同时,京沪车展,也是现在唯一两个限牌的车展。高端车型,从我的感觉来看,从京沪消费市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升级趋势。这种升级趋势,像通用、现代等等都在推这个东西,中国达到市场第一之后,可能也面临一个升级的趋势。从每年车展上也能体现出车的档次在提升。
这次车展继续体现一个特点,豪华车是一个最大的亮点。过去我们对进口车这方面重视不够,因为我们总拿数量去说话。实际上像进口几十万辆,这是什么概念,它占到国产汽车销售额的16%左右,占到国产乘用车的20%左右。
另一个概念,就是现在鼓励进口平衡,这次我们可以看到进口车是一个全系列的展出,这样也体现出我们这个车展是一个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变化。
第三观点:、站在全球汽车工业发展来看,未来的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全球汽车工业会从哪些方面发生一些改变和转型?具体的体现是什么呢?
这种趋势跟新能源结合在一起,以后的车必然是智能汽车的发展方向。像美国规定2020年之后政府采购必须是能源车了,对汽车市场的转型有着巨大的影响。另外一点,中国有几个有利的条件,第一点,我们有我们的电信标准,我们在这块有我们的组合优势。
我一直在说这个事,现在赶紧把车联网这些概念推动起来,跟移动各家公司进行组合。另外,像新能源车这块,它的亮点到底在哪?不在于现在造出多少车型,而是这个车的持续改进能力,现在到底突破了多少技术难点;另外,就是技术能不能跟社会同步,怎么样跟随世界,把我们的优势组合起来,形成我们的市场。第二,我们如果能够跟上他们,达到量产化,就能成为汽车产业大国。所以我们要抓住这次机会。
第四观点:这些年汽车市场已经逐渐转移,现在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国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使得我们能够抓住更好的机遇,起到更多的作用?
首先,我个人认为,从汽车行业来讲,尤其是乘用车行业,我们首先要把握一点,第一,现在是国退民进,国有品牌现在是相对稳定的,下降的是合资的,你可以看看过去大众是多么高的市场份额,现在这几年它稳定了,但是它没有提升,像日系的份额还在下降,真正起来的是民营自主品牌,比如过去是比亚迪,现在大家对吉利的评价也很高,对长城的评价也很高。这些品牌都是具有极其强的活力的,我们相信某些企业因为这样的发展会获得更大的竞争。
像奇瑞和吉利这两个品牌,现在的车展就体现了一个调整,只是一个内部的小调整,尤其我们感到吉利在快速的变化,而英伦、全球鹰的产品系列也在快速完善,而且它强化的效果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好的。另外,像长城,我觉得也是民营企业做SUV做得比较好的,它的SUV走得很强,而且成为系列文化的趋势。
随着未来产业化,我觉得这几个企业在产品之中快速融合,而这种融合使他们在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强,而在世界上中国的力量也是越来越强。
外资进来以后,我们内资怎么办?在这种走势下,我们中国能不能承受竞争力的问题,我们现在一直在关注哪个资本市场可以主导中国市场,哪个资本主义力量更有竞争力。我们认为竞争越复杂,越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他们是有超强能力的,能抓住所有超强的机会。
第五观点:关于合资自主的问题。
第一,合资自主品牌,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是必须要大力发展的,我坚决赞同合资自主发展。第二,它对内资企业到底有多大冲击?我认为没有太大的冲击。我认为现在大家来了一个竞争对手之后首先要有一个自我保护的意识,而且他们属于水火不相容,自主品牌,我们说差20%,但是现在把这个差抹掉了。
现在自主品牌会受到一些冲击,但是这种冲击是好的事情,能够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而对民营自主这块来讲,我觉得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他们有各方面成本的优势,而且合资企业并不是一个巨无霸,并不是大家都打不倒的,本身它有自己的缺陷和问题。所以,合资自主发展,对中国汽车工业绝对是一股新的力量。
第六观点:、限购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影响是怎么样的?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趋势。我们一直在内部做交流,我们说过一个概念,限车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限车是一个长期的中国人口发展的问题,现在不仅是限车,还限人口,限房。大城市的人口不能再扩大了,房子不能随便买了。这是一个体系化的问题,中国不能走这种超大城市化的路,这样会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所以这种限购是必然的措施。
但是还有一点,中国的成本确实是在上升,国外的成本也不一定比中国成本低。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是什么样的态度,是不是以车代物,像国外的车的确是用得不够普遍,比如我的车两年现在跑了大概是5000公里,一年2500公里,其中大概有1000公里是出去旅游玩的,在市内我从来不开车。消费者是必然有车的,他需要有车的生活。这种发展对汽车工业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第七观点:一季度整个车市特点和未来趋势。
从今年第一季度来看,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因为从我们的观点来看,今年可能会出现负增长,尤其是零售这块。我们对上半年的判断跟现在基本相似,从一到三月份的走势来看也基本达到这样的情况,就是10%的增长。而四五六也是属于相对的回落状态,而且回落压力大,一季度是在意料之中,是很正常的数据。3月份的零售数据,我们看到比批发还好一点,这是3月份的一个特殊的因素,比如日本地震,都促使我们的增长。大客最好,卡车还好,微车最差。在我们判断,四五六还会这么走下去,商用车和卡车市场会继续比较严峻的发展态势。
问题在于如果上半年这个数据大家都接受不了,我们认为大家的心里太脆弱了。我们从来不担心上半年的问题,下半年的压力比上半年要大得多,一个是盲目扩张带来的恶果,再一个就是去年下半年带来的俄国。因为我们看到多个数据,零售量去年是一飞冲天,比1月份高出百分之七八十。今年三四季度怎么完成?现在马上面临五月份节能车退,怎么退?现在好多事情我们都没有把握住。
第八观点:车企扩张
第一是中央车企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争夺不断激化。黄市长说话的时候用了两个“到处”,他说的这种利益争夺,放在现在的宏观条件下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概念。所以我们对于地方政府这种割据、垄断这种做法,我表示极其气愤。因为企业发展是自己去规划的。
第二,谈到重庆长安,它也属于中国长安集团,它毕竟是多基地发展,像丰田,它能走出世界吗?大家都在抢它的投资,丰田还在跟日本政府说要是汇率再提高,我离开日本,都说过这种事,这都是利益争夺。而且你这个资源是否符合,重庆交通各方面都不是很便利,离销售市场也很远,它为什么不能在全国扩张?
我们对中国市场发展是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另外,中国是世界汽车工厂,现在很可怜,我们一年才出口五六万台车。我们是国际展览会,不是让外国车都到中国来,是让中国人都走到外国去,日本丰田,丰田在日本卖了多少,只占他们的一小块,海外市场是它的大块。未来中国汽车工业产值翻一番不是不可能。
第九观点:、从汽车保有量来看,中国未来汽车均衡的汽车保有量趋势
首先,中国市场太复杂,中国的消费群体也太复杂,中国的基尼系数也太高,大家都知道豪华车现在中国在世界上能力最强,但是我们人均消费能力还是最低的。这说明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它进入汽车社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且我们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都在快速发展,就像你刚才说的农用车,我们中国不缺少创造力,我们有超强的创造力。政府在改善民生这块做了很多的贡献,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会达到一个趋势,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城乡差距太大。
到这个时候,如果未来几年车市也会把这个差距给填平,那么我们的保有量绝对是一个很高的需求。等等这些都证明我们这个车的保有未来可以达到很高,关键是我们怎么样引导这么大的消费需求,怎么样往均衡的方向去发展,满足大家的消费和使用需求,同时使安全能达到一个平衡。从我们的保有量来说,我们会保有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上去,像5万台、6万台,我认为我们是完全有能力达到的,因为我们到2015年以后就进入到了老龄社会,日本的老龄车比较多,中国也会进入这样的社会,这样保有量会不断提升,我觉得会达到6亿,这还是一个很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