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阅读》儿童文学丛书


 


写在前面的话
   
《慢阅读》丛书就要出版了,这个名字是武林兄起的,这套书也主要是他在编,我挂个名而已。
    一年前,东方兄找到我,希望我为他们编一套儿童文学作品选,我说我做不好这个工作,但可以推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安武林。他们反复沟通,见面喝酒,发邮件,打电话,然后就有了这套书。
    2009年,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某出版社邀请我给灾区的孩子们编一本书,我欣然答应。约稿,收稿,再把稿子给编辑。很多人知道是为汶川大地震的孩子做事,都说要把稿费买成书,送给灾区孩子。而我也告诉出版社,届时一定把我的主编费全部捐出去。
    可惜,这本书后来没能出版。约的稿子成了我的心事。我想,应该给作者一个交代。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征得武林兄和众多作者同意,把没有出成的那些作品放进了这套书里,也有不少作者换了新稿。
    武林兄可能觉得我提供了一些稿子,就把我也列为主编,我推辞不掉,也就答应了。武林兄和我都是爱书人,我们两个人的名字印在一套六本书上,我是很激动的,我想起了我们在一起的很多往事。
    好了,看他为这套书写的序吧。我们都慢慢地阅读,日子也慢慢地走。


慢阅读是一种阅读姿态
安武林

 

    开卷有益这句话,是大有深意的;至少是读书人劝不爱读书的人的一句勉励之词。其实,开卷未必有益。吃一个烂桃子和一个鲜桃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这种体验大多指的是成年人的读者,因为儿童是缺乏鉴别鲜桃子和烂桃子的经验的。有时候,经典的东西很生涩,浅薄的东西很甜腻。
    对于大多数有相当阅读经验的人而言,一个基本的常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那就是:好书慢慢读,烂书快快看。就像那些快餐一样,慢慢吃是非常滑稽的。本来是一根干树枝,你非要像嘴嚼甘蔗一样,妄图榨出一点有味道的汁液来那是荒唐可笑的。如果是好东西,你不慢慢品,那就是一种很不道德的浪费。正如好茶不能牛饮一样。
    一个人什么姿势最动人最美丽?在我看来,就是阅读的姿势了。一个人凝眸于书本,凝神于文字,双唇微合,双眉微皱,似乎世界万物都不存在了。如同蚕啃桑叶,如同士兵握枪冲刺,如同人世间的阴晴圆缺,许多的敬畏,许多的疑问,许多的探究,许多的思索,许多的美丽与哀愁,都在这阅读的行为中发生着。
    这是一个比较浮躁的时代,是一个不利于阅读的时代。盛行的是快阅读,流行阅读,浅阅读。阅读与思考几乎不能同时存在。娱乐永远是一种调剂品,如果它成为人们主要的追求,那么这是非常可怕的。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思考,是怀疑,是批判精神,而不是迷信,不是跟着作者屁股转。
    唠唠叨叨这么多,其实说的无非是阅读的姿势最迷人最动人,而慢阅读是一种阅读姿态,这种姿态是真正的阅读姿态。
    慢阅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心境。阅读,不仅需要外在的氛围,而且需要心灵的氛围。当我们的心灵沉静的像如水的月光,像寂静的沙滩,那个时候,文字就如水,如月一样供我们赏玩了。
    慢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鉴赏能力。当我们慢慢阅读的时候,我们才能仔细地辨别,每一个文字的粘合处,是不是瓷实?它们是一粒粒沙子,还是一粒粒珠玉;是干瘪的壳子,还是沉甸甸的果实。没有什么虚伪的装饰可以欺骗得了我们的眼睛。
    慢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阅读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在于思考二字上,正如培根在《论知识》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同的知识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乐趣和价值。而文学,差不多是一切知识的综合,或者说诸多知识都在文学中得以荟萃,而社会的人生的经验的知识更不用提了,所以,慢阅读可以让我们思考文学本身,可以让我们思考文学中诸多的信息和知识。阅读的快乐,并不是娱乐的快乐,或者说娱乐才产生的快乐。浅阅读的东西我们是需要的,幽默的东西我们是需要的,娱乐化的东西我们也需要,但不可以泛滥,否则,我们的审美能力就会下降。
    我和孙卫卫是好朋友,也是书友,有一起淘书的经历,我们是第一次合作。如何编好这一套书我们也是动了心思的。我们的本意,是给大家一个开放性的阅读概念,几乎每一种叙事类型的文体都有。童话,散文,小说,都有。各种风格的作品,兼收并蓄,给读者以不同的文学阅读体验。幽默的小说,唯美的散文,科幻的小说,成长小说,幻想小说,校园小说,几乎各个时期的作家都选了一些。从叶圣陶开始,直到70后的杨鹏、李志伟等等,我们都选了。像很有实力的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尽管他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但他的作品却达到了一流作家的水平。像《王老师》这篇代表作,就发在《儿童文学》佳作栏目里的,我本人为此文写过评论。
    这是一个什锦拼盘,丰富性,多样化,是我们这一套书的显著特点,或者说是我们的追求。其中有一些中篇小说也被我们选入了。这样就大大丰富了读者阅读的选择空间。
    慢阅读,是一种阅读姿态,如果,能变成一种阅读习惯,那么,我们的一生会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