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类品牌的汽车最靠谱?


那类品牌的汽车最靠谱?

 

    上海车展1100多款参展车型足以使人眼花缭乱。在诸多品牌中,到底哪类品牌最靠谱或者比较靠谱?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超越民族感情或传统偏见,做到理性、客观,对各种品牌做一个大体的分类之后,还要在各个类别中做进一步的分类和归类。

    外资品牌,争议最少

    德系、美系、日系和韩系品牌各有千秋,已有公论。争议较大的,是外资品牌国产车的品质是否比进口车差。不少人依然以传统观念来看这个问题,迷信“原装”进口,而实际上,外资品牌国产车的品质总体上看,虽不能说完全达到了该品牌的全球标准,但比10年前已有惊人的进步,差距很小,更有厂家已被外方评为全球质量最佳工厂。

    至于技术配置,不少国产车丝毫不比进口车差,而且价格优势明显。所谓跨国公司“看不起中国人,国产车偷工减料、技术缩水”,除少数有争议的个案外,大都是传说中的故事,特别是对德系品牌而言。

    草根类自主品牌,既受舆论偏爱,也若人争议

    这类自主品牌厂家没有外方合作伙伴,曾经不招政府待见,虽深得舆论同情,但大都只能靠模仿起家,说好听点,就是“逆向开发”或“反向开发”——拿别人现成的产品开刀,掰开揉碎地反向推出产品及其零部件至关重要的设计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发自己的产品,被称为山寨车。但这种方式拿到的设计数据只能是大概其,也就保不齐哪个数据会有误差,成为整车的短板,导致性能、安全和质量风险。而要真正消灭这种误差,就必须做大量费时、花钱、耗力的实验和路试,与“正向开发”无异,与以“低成本、短周期”为初衷的“逆向开发”相悖。

    这种根子上的问题,加上生产过程中的因陋就简,山寨车要么是驴粪蛋表面光,要么连表面也不光,最不靠谱。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要求的提高和竞争日趋激烈,廉价的山寨车先甜后苦,让吉利、奇瑞、长城等一些厂家不约而同地开始走上了参照国际标准流程的、“高成本、长周期”的“正向开发”之路,生产标准也有不小的提升。这是一个飞跃,只是不少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吉利的新车接二连三地达到C-NCAP五星级安全碰撞标准,就是成果。而以比亚迪和双环为首的一些厂家虽依然山寨不止,却已开始遭到了市场的惩罚,问题只是能否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弦更张,此外,还让那些已经走上正道的草根自主品牌跟着吃挂涝。所以,草根自主品牌差异很大,要因企业而异,绝不能一刀切。

    大型国企的自主品牌,争议不小

    这类自主品牌厂家都有外方合作伙伴,有自己的中外合资企业,有政府的偏爱,但自主开发上远不如草根类自主品牌那样声势浩大,新车推出速度也较慢,还因“要耐得住寂寞20年”而饱受舆论攻击。

    实际上,这类企业不能搞“多、快、省”的“逆向开发”,一是因为丢不起这个脸面,二是怕给与外方的合作带来麻烦,三是受外方合作伙伴汽车开发和生产管理“益出效应”的影响,加上以往积累多年的经验教训,这类厂家深知国际标准开发流程和生产标准对产品性能、安全和品质的至关重要性。所以,荣威和MG车型的开发流程以被收购的罗孚为基础,参考了通用和大众的开发流程,而在生产上,主要参照大众、通用的标准和流程;一汽主要参照大众标准,实施周期为48个月的汽车开发流程,在生产管理上参照大众、丰田的标准和流程。这类车型大都是厚积薄发的产物,开发速度慢、品种少,但产品性能、安全和质量比较可靠,品质较高,但成本和价格比草根自主品牌的车型要高,所以销售通常不会火爆,属于慢热型。

    成本高的原因除了开发流程和生产标准的原因外,还有底盘技术转让的成本。实际上,虽说是自主开发,发动机、变速箱也可以是自己的,但核心的底盘技术无一列外都是外来的,区别只是照搬或改进,大国企只能采用花钱购买或利益交换的方式,而草根自主品牌要么抄袭,要么私下购买,要么以某种方式通过第三方“搞到”,成本自然不一样。说白了,大国企自主品牌车型现在的价格虽较高,但成本更高,利润很薄,甚至亏损,但有合资企业的外资品牌赚钱来补缺,所以不怕。此次车展上,上汽推出了两款新车,一汽更推出了五款新车,这些车型不是某些自主品牌(包括大国企)擅长的应景作秀之作,而是至少在2、3年前就进入开发流程了,有着明确的市场目标,值得特别关注。

    当然,并不是所有大国企都像上汽、一汽那样。如果你相信与IT不一样,造车不会出现奇迹或一夜暴发的话,那么,看看这些企业的发展史,就会明白谁更靠谱了。

    “合资自主品牌”,争议最大

    这类品牌属合资双方共有,虽然由政府强行推广,却有“伪军”、“帮凶”之称,被认为对自主品牌威胁最大,很让一些舆论反感,但技术来源“正宗”,生产条件和标准与外资品牌相同,具有天然优势。加之这类品牌的车型都采用外资品牌的上一代或上两代车型的底盘,成本上也要低上一截,可下探到低端市场,争取更大范围的用户。在上海车展上,以广汽本田理念、东风日产启辰和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为首的合资自主品牌阵容扩大了许多,已经成了气候,或许能改变竞争格局,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