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裕
一季度,国内汽车销量增幅同比大幅回落!在经历了多年狂飙突进之后,中国车市终于踩下“刹车”,进入“调整年”。而在此背景下,4月19日开幕的第14届上海国际车展,自然蕴含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展出规模23万平方米、全球首发车75辆、预计参观人数70万人次……各种数据将再次创下历届车展之最。“重磅参展”、“全球首发”、“发起猛攻”……各大车企早已通过各种舆论,表示了对这场盛会的高度重视。在大家期盼的目光下,上海车展被众多车企寄予厚望。
笔者注意到,本届上海车展,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等国内六大汽车集团再次齐聚上海,而吉利、奇瑞、华晨、比亚迪、长城等也纷纷强化参展阵容,推出自主研发或已经量产的自主品牌汽车。
以主场作战的上汽为例,它将在企业形象展示区展出自主开发的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荣威350纯电动轿车、E1纯电动概念车、上海牌Plug-in燃料电池轿车、“叶子”概念车等五款新能源车以及一批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其中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节油率达50%,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2.7L,并满足国5排放标准,将于2012年实现批量投产。而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荣威350纯电动轿车,其动力源为安全稳定的磷酸铁锂电池系统, 具有慢速充电和快速充电功能,完全实现零排放指标;在2010年世界电动车大会上,还曾被评为最具核心价值新能源车型。
除新能源技术外,自主品牌在核心动力技术也有所突破,如华晨将携1.0T、1.5T、2.0T(GDI缸内直喷)和2.0T(柴油)四款涡轮增压(Turbo)发动机盛大亮相,堪称国内最强大的T发动机阵容。
不过,在本届车展上也能看到延续“拿来主义”的自主力量。例如,比亚迪S6的开发模式依然延续了比亚迪“拿来主义”的做法,整车设计基本上参照老款雷克萨斯 RX而来,拥有较大的车身尺寸,前麦弗逊后连杆支柱式的悬挂也以突出舒适性为主。再如,北汽推出号称“源于萨博、高于萨博”的C60F概念车,为基于萨博平台的北京汽车自主品牌车型年底投产提前探路。
笔者认为,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成为全球第一产销国的今天,自主军团不应当再拿出所谓“为展出而展出”的新概念样车,而应拿出真正的专业精神,拿出真正能体现自己研发实力以及研发方向的车型,量产与否也许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指标,但必须是“足迹所指”,而不能是“徒有其表”。
自主研发,就应当打造成体系的整体布局。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去年将最高等级的特等奖授给上汽自主研发的荣威550车型。作为主打“数字智能高性能中级轿车”概念的荣威550在安全设计、底盘设计、车身设计、动力总成和电子电气架构等方面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自2005年开始研发,荣威550迄今已获得授权(申请)专利176项(其中发明40项),形成790项技术规范,取得19项国家技术认证,打破了合资品牌在中级高端轿车的技术和市场垄断,实现了中国轿车自主品牌发展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上海汽车自主品牌的实力并不是靠一款或几款出色的产品来体现,其在打造产品同时,也在构建一个非常健全的研发体系。其围绕One Family理念构建研发体系的模式,同样也有值得其他自主品牌学习的可取之处,这其中包括了有效的全球联动24小时“追日”开发模式、上海、南京及英国技术团队的协同合作、实现信息共享的统一公共平台、涉及产品开发和工程质量的完整管理流程,以及差异化产品实现的自主品牌矩阵。正是这一完善体系的有序运转,才保证了上海汽车能够高效高质地推出新车型产品。算上本届车展上重点展出的W5和新MG3,至此上汽自主品牌从B级、A+级、A级、A0级等构成了齐全的产品线。
而上汽围绕One Family理念构建研发体系的模式,同样也有值得其他自主品牌学习的可取之处,这其中包括了有效的全球联动24小时“追日”开发模式、上海、南京及英国技术团队的协同合作、实现信息共享的统一公共平台、涉及产品开发和工程质量的完整管理流程,以及差异化产品实现的自主品牌矩阵。
拥有这样的专业精神,中国的自主研发才能与跨国巨头一较高下,中国的自主品牌才有晋级世界汽车之林的希望。
真正能可持续发展的自主研发,也不能只满足于数量上的“大”,还要更注重质量上的“强”。
中国车,源中国,自主军团们准备好了么?
(独家供稿新浪汽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广大网友指正、赐教,email:[email protected]
更多最新评论:
第8代索纳塔直接叫板雅凯是否痴人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