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改革方略的一个重大发展(二)


顶层设计:改革方略的一个重大发展(二)

——学者四人谈(邹东涛 周天勇 迟福林 李志昌)

 

            改革的重点突破需要“顶层设计”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未来5年,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处于历史性转折和历史性选择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需要按照公平与可持续科学发展的要求,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方式重点领域的改革都带有结构性改革的鲜明特征,都需要把握改革的关联性和配套性增强的现实需求,加强中央层面的统筹规划。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规划。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未来5年,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为撬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提供一个战略支点,为发展方式转变创造内生动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涉及到国家、企业、居民之间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涉及到城乡、地区、行业之间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涉及到中央地方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涵盖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整体性建构。这样的改革,单靠在地方层面的探索很难有实质性进展。
  建立就业优先的体制机制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规划。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始终处于发展问题之首。就业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体制问题,既涉及到产业结构中扶持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也涉及到所有制结构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涉及到宏观调控优先目标的考虑,涉及到政府的公共就业服务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这样的改革决定了只进行某一个领域的改革很难奏效。

   “让农民工成为历史”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规划。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推进2亿多农民工的市民化,是未来5-10年不可回避的全局性重大课题。农民工市民化涉及到现行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以城市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为例,涉及到跨省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对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在流出地,但其接受教育在流入地,尽管一些发达地区做了不少探索,在跨省区协调上的问题不解决,改革局限在地方层面是难以有大的突破的。
  要建立高层次的改革统筹协调机制。从领导和谋划改革的要求看,成立由中央直接领导的中央改革领导协调机构,有利于从全局上把握改革的进程:强化改革的决策机制,对每一项重要的改革做好总体部署,使改革决策机制更加统一有力;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对各方面的改革实施具体、统一协调;综合把握改革的总体情况,改善改革的推进方式,把自上而下的改革与地方性改革试验有机结合起来。
  “十二五”时期既是改革的历史转折期,也是改革的战略机遇期。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进改革,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也需要制定理性务实的改革路线图。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取决于决心和勇气。从这几年的改革实践看,由于改革触及到分配领域,在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的制约下,没有决心和勇气,一些领域改革方案迟迟难以出台,一些领域改革的方案制定尚未提上日程,一些局部领域的改革虽然推出了但没有最终解决问题。比如公车改革、垄断行业改革等难啃的“硬骨头”能不能进入规划,能不能付诸实施,主要取决于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排除阻力,适时出台重大领域的改革方案。比如在“十二五”初期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会提振全社会对改革的信心。按照民富优先的要求,尽快出台财税体制、行政体制联动改革的方案,对推进全面改革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