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走过60年历程的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十二五”期间将是至关重要的几年。自从09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迈入了“千万辆”级别的新时代后。中国汽车业便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与日本、美国形成汽车产销的三足鼎立新格局。但我们在庆贺之余必须要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的汽车生产技术、研发水平还远远没有到达“千万辆”级别水平。因此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数量上的“大”,还要注重质量上的“强”。
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具备核心竞争力,决定性因素仍在于自主品牌的发展速度。值得欣喜的是中国自主品牌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全新阶段:如果说当年奇瑞、吉利等“草根”自主车企的崛起直接拉低了轿车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门槛;那么近年来自主品牌“国家队”的轮番发力则使得自主品牌阵营的实力不断提升,并真正有望实现与跨国车企抗衡的格局。在即将到来的上海车展上,一汽集团将宣布旗下自主产品将统一采用“鹰标”,主打“第一汽车”的概念;东风旗下的风神和裕隆将携手推出多款全新产品;而占据本土之利的上海汽车集团将全面展示旗下自主品牌实力……综合评定下来,凭借多年来的辛苦耕耘,上汽有望利用本届车展契机真正扛起中国自主品牌的领军大旗。
纵观几大自主车企的乘用车产品线:一汽集团除了天津一汽的夏利品牌外,主要靠奔腾品牌打天下,产品集中在中级车市场区域;而东风汽车的乘用车产品仍处于起步阶段,风神还未能真正打开市场局面,被寄以厚望的裕隆市场走向尚不得而已;比较而言,上海汽车的产品线最为齐全,在本届车展上上海汽车将会推出新MG3和上汽首款SUV,至此上汽自主品牌从B级,A+级、A级、A0级等已经布满了整个产品线。经过多年来的精心布局,上汽自主品牌已经成功完成了前期的“卡位”工作,这也使得其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了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更为可贵的是上海汽车在打造自主品牌时并不是单纯以销量论英雄,而更看重品牌含金量的提升。从终端市场反馈的信息看,与“奔腾”、“风神”等品牌比较,消费者更为认可“荣威”和“MG”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甚至很多消费者认为这两个品牌是原汁原味的英伦品牌。也正是因为对品牌的成功打造,荣威和MG的系列产品的销量明显呈现出不断上扬态势,这对于大多数无法突破品牌桎梏的自主车企来说是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的。应该说,上海汽车的成功加快了中国自主品牌步入全新时期的步伐!
近日由上汽自主开发的荣威550获得了有着中国汽车技术“诺贝尔奖”之称的“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这是自主轿车类产品首次获得这一殊荣。在60年中国的汽车历史中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共评出过三个特等奖:第一个特等奖是一汽的卡车,第二个特等奖是二汽的军车,荣威550这个特等奖是第三个。要知道轿车自主研发的科技含量跟卡车、军车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能够自主开发一款中级轿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上海汽车自主品牌的实力并不是靠一款或几款出色的产品来体现,其在打造产品同时,也在打造一个非常健全的研发体系。应该是说上汽自主品牌这几年的发展还是具有国际眼光的,其人员来自世界各地。以技术中心为例,上汽在英国有300人的一个分部,大家都讲不同的语言。上汽在这个体系里边通过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技术团队、信息平台、管理流程、产品系列形成了One Family的工作。正是这种体系的高效运转,才保证了上海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上汽自主品牌的发展目标是要做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在极为关键的“十二五”期间,上汽将不断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投入,其前期已经投入了100多个亿开发,而在“十二五”期间还要投入200多亿的开发费用。近日传出消息:商务部正致力于培育若干个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核心技术的大型跨国汽车集团,帮助其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培育和认定相关出口基地,让企业能真正走进海外市场。而目前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上海汽车集团无疑成为最热门的候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