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斥摩根士丹利的中国汽车无利可图


痛斥摩根士丹利的中国汽车无利可图
林涯 发表于 2005-12-9 11:50:03

 
近日,著名的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发布预测报告,唱空中国汽车股。摩根士丹利的报告中指出,尽管中国2005年前10个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1.3%,但由于利润率降至3.8%和投资回报率降至8.1%,同期汽车行业纯利同比降幅超过50%。摩根士丹利进一步预测2006年中国汽车业设备利用率将由今年的76%降至73%,汽车售价会下跌6%,产品利润率下降4%,并称中国汽车市场仍未见谷底。预计随着价格战的加剧,国内汽车行业明年会加倍恶劣,甚至无利可图,而2007年也不看好,可能更加惨淡。
 
对于摩根士丹利这样著名的权威机构的报告笔者是认同的,但是对于其预测中国汽车产业无利可图实在不敢苟同,首先,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背景环境,当下正是国内汽车紧锣密鼓地纷纷酝酿海外上市、扩军海外大打出口战略之际。当然,先且不说这些趋于竞争压力下的非正常手段的是否有无的问题,就从国内汽车市场现状与今后的发展趋势而言,这样的结论都是没有根据的,它不仅忽略了中国潜在的及尚未开发出来的汽车消费潜能,而且也忽略了中国汽车生产厂家的长远规划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毕竟车市总是具有滞后效应,目前跨国汽车企业的产能扩张主要瞄准未来的市场,汽车产能应该适当有所富余也是市场的需求。
 
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价格战对汽车利润率与投资回报率大打折扣,但是,这是在一个很高的利润空间上的下滑,而非国外市场的低利润的下滑,我们国内汽车的利润率有谁知道这个真实的数据,这个也一直是所有汽车厂商们讳莫如深从未公布的最大秘密。但是,单纯地从国内外同等配置同等车型的价格差异不难看出国内汽车的利润远远超出国外,据一些资料显示,有很多车型的价格相差近两倍,这里还不说纯进口车,进口车的价格差距更大这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这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内的平均个人工资仅仅是国外的几分之一甚至于几十分之一,如果把这个成本算进去的话无非又增加了国内汽车的利润率。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所导致的汽车发展速度有所下滑利润有所缩减,但是国内的汽车发展速度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相比是非常高的,我们的汽车工业是以GDP近两倍的发展速度发展着,短期出现利润下滑投资回报低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这样可以进一步促使汽车生产厂家随机调节产能抗击行业风险,笔者认为国内的不论是国有还是合资或者是民营的汽车企业这样简单的市场操作手段还是有的。
 
    所以说,虽然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像前两年的“井喷”式的发展了。但是,由于利润率的下降,也不至于利润率为零的程度,毕竟这种下滑是高位上的下滑,不仅不会如此,反而还会有很多的商机有待进一步开发,前景也将是非常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