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检讨之——只有交换才有价值


中国周刊检讨之——只有交换才有价值

 

老马最近三番五次地对我提出批评,

他觉得中国周刊还是过于沉重,晦涩。

当然,批评的意见不止来自老马,还来自其他一些朋友和读者。

我的反应很自然。

我承认问题存在。

其实从中国周刊重组改版,我们的初衷就不希望做一本过于沉重晦涩的杂志。

但在实际操作中,或因环境,或因我个人偏好,或因操作技巧不足,杂志目前的呈现,离最初的设想还是有很大距离。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的操作能力问题。

但我一直坚持,杂志传播归根到底传播的是价值观。

过度迎合市场趣味,过去一直是我比较拒斥的。

虽然,我对价值观传播以及与市场趣味的理解,这些年也有了很大改变,

但真正落在操作层面上,除了自己内心深处理念的抗拒外,还有适应和方法的学习。

更何况,鸭子一般,死了还嘴硬,也是难改的德行。

但这并不影响我去思考,思考如何改变中国周刊的这种风格。

老马说,只要领先市场趣味一点点就可以。

作为富有经营经验和阅读杂志比较多的人,老马的判断来自于市场和对同行的理解。

学东,你的水仙花情结一文写的很好,但我怎么看都像在说你自家啊。

很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水仙花情结与媒体败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7721e010002aw.html

后来做中国周刊,我在反思过程中,把它贴在了内部系统分享里。

但我一直不承认自己有水仙花情结,除了在传媒杂志时代。

后来做南风窗,我也是以彻底的开放心态来做杂志的,

在中国周刊时代,更是如此,

我会倾听和吸纳一切我认为有利于中国周刊传播影响力的建议。

当然,在大方向上,做一本认真的杂志,我也很顽固,也很坚持。

除了老马,还有来自楚方的批评。

楚方曾是看天下主编,这本杂志市场很好。

用楚方的话来说,是注重用户体验。

他批评,认为传统媒体过去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讲用户体验。

他说,互联网的优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讲究用户体验。

我得承认,我们许多人,对用户体验确实不讲究,

所以,才有沉重晦涩,才有读不下去的问题,最终也会在市场上形成障碍。

作为一本入市不是很长的月刊,中国周刊在走过最困顿的时间后,它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已经有了不小的成长,但这显然与我们设定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哥,只有交换才有价值,价值观要交换出去,才能产生影响,对吧?

喝酒的时候,司峰老弟认真地跟我探讨。他是杂志发行商中有思想的代表性人物。

我极其认真地点头。

我知道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希望用消费者习惯的接受方式传播关怀传播价值观一样。

总不能做了,就藏之名山,自我欣赏吧。

杂志传播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但只有现实了交换,才能把价值观传播出去。

成功实现交换的一个基础,是对消费者趣味的理解尊重,以及一定意义上的引领,

引领同样也是建立在这种理解尊重基础上。

不过,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显然做的很不够。

这一切,仍需从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