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期待过高令孩子望而却步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合理的期望和目标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源和助推器。然而,好多家长对孩子往往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甚至希望孩子的一切都是最好的。这种想法对孩子的成长不仅起不到推动作用,反而阻碍孩子正常成长,扭曲孩子天性甚至造成灾难性影响。

 

     朋友黄先生是一家大型企业总经理,他对孩子别无他求,只要求考上重点大学。朋友当年没好好读书,高中毕业闯商海,吃了不少苦头。虽然现在也算成功人士,也通过不同途径搞到了文凭,但这远远不能弥补他人生的缺憾,于是就把自己未竟的愿望完全寄托在儿子身上。

 

        为了让孩子成才,他不惜重金,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都选当地最好的,特别是孩子上了中学后,他请遍名师,想尽办法,只要能让孩子提高分数,不惜任何代价做到。而且儿子生活、学习方方面面他都关照得细致入微,从头到脚一律包办或指派保姆包办,以求孩子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可令他失望的是,孩子总不争气,成绩不长进,而且歪门邪道还挺多,又搞动漫又打篮球。以前儿子还算听话,现在高二了,爸爸管束厉害了,父子就会发生冲突。他很苦恼:孩子为什么老是不长进?为什么不理解老爸的苦心?

   

       在我们周围,像黄先生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往往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向孩子提出期望和要求,却很少考虑孩子的自身条件以及愿望、兴趣等。最终往往造成冲突,不仅无意间伤害了孩子,家长的良好愿望也难以实现。

       

       家长不切实际的高期待下,孩子心理压力往往很大。大多数孩子知道自己身负重任,他们会尽心尽力读书以回报父母。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父母却要求做常胜将军,所以孩子怕别人超过,丝毫不敢松懈。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紧张焦虑,产生逆反心理;而成绩差的孩子总觉得不如别人,拼命想追却又追不上,心里痛苦不堪。这种情况下,孩子也容易产生自卑、自责心理,成绩往往不升反降,家长的努力适得其反。

        

      望子成龙,父母共同的心愿。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家长不能把个人意志强加于孩子。首先家长要真正了解、认识自家的孩子。家长要根据孩子现有条件实事求是地提出合理的期待,对孩子的学习和前途进行科学规划,因为每个人各方面素质有差异,因而所能达到的目标也不一样,绝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拔苗助长。其次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所在,尊重孩子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做科学规划。这样确立的目标和提出的要求才是有效的,才能对孩子的成长真正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

  

 

相关链接
孩子营养的10个事实真相
【转】“父母皆祸害”--“爱”被滥用 (二)
儿子管钱之后
给老师、家长的十教育原理
父母也有“有效期限”
孩子的心
文学大师雨果父母的“健康教育”
现代家庭教育警句1
转:亲子沟通课程五:夸奖的秘密
不知不觉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