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的话语权陷阱


    从西历2008年北京奥运会起,“志愿者”这个词汇开始被人们熟悉,并日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北京奥运会时,一位特地从外地赶来看比赛的朋友对我说:培养了好几千与国际接轨的志愿者,对于提高中国人的素质有很大的好处。我当时听了这个话,只是有点不以为然,但也不愿与朋友多争论。但是,这几天听到一位官员的话,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有点严重。
    在一个会议上,一位官员说:要把中国志愿者的数量提高到占人口比例8%。这位官员还说,这个数字有难度,但一定要达到。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8%也太少。他说,西方发达国家,志愿者占人口的比例一般在40%左右,美国到达50%,因此,中国在培养志愿者、培养人们奉献社会、表现爱心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距离。我突然意识到,这种观点不就是某些人经常说的“中国人素质很差”的翻版吗?当一些人经常拿中国人去海外旅游时不讲卫生、在公共场合不讲礼貌等现象来描述中国人很差的时候,这种官方意见不正好是一致的吗?日本地震后有些人拿日本人多么“淡定”来描述日本人素质高,反衬中国人素质低的时候;当中国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时,一些人必定把原因归到中国人素质太差的时候,官方和舆论的这两种观点,不是非常吻合吗?
    说日本人在灾后素质好,其根本目的,同说最近埃及等国大型抗议示威之后民众素质高的舆论一样,都是拐弯抹角地想说明一件事情:“民主”国家民众的素质高,就算以前是“独裁”国家,一旦“民主”了,民众的素质也立即就高了。于是,我发现,所谓与国际接轨的“志愿者”,本质上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想说西方“民主”国家,人的素质更高、更文明。我不认为说上述那番话的官员也是这个意思,但我认为,我们的政策受了西方的影响,在志愿者问题上与西方接轨之后,我们便没了自己的话语权,只能沿用西方的话语权,立即便发现:我们太落后了,我们的文明素质太差了。说上述那番话的官员,不过是在西方话语背景下,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可悲的结果,是我们在崇洋媚外的意识下,上了西方的套。
    志愿者是什么?就是不计报酬、不计回报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说的简单点,志愿者就是学雷锋,就是发扬雷锋精神。我们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中国志愿者少?因为当今中国主流舆论长期不遗余力地批判雷锋。例如,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就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过,雷锋的“利他”精神实际上是鼓励接受帮助的人“利己”,所以雷锋精神不能提倡,因为,按照茅于轼的经济分析,一旦提倡雷锋精神,就等于在全社会提倡“利己”。而这些人的矛盾在于,他们批到雷锋好像是为了反对“利己”,但事实上,他们在各种场合提倡利己的个人主义,甚至把一切雷锋精神称之为“伪君子”、“虚伪”,大力提倡“真小人”比“伪君子”更可爱。于是,中国人在这些精英学者的舆论攻势下,谁还会去学雷锋呢?连我们的政府、官员,对于提倡雷锋精神也羞羞答答。因此,当引入西方的志愿者之后,中国人没素质、不文明,立即成为了事实!
    这个事实的本质是:雷锋精神、张思德、白求恩,毛泽东的《老三篇》本来是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权,在我们的话语权中,我们提倡学雷锋、提倡为人民服务,本来是顺理成章的,提倡学雷锋的一切成就,也都归中国人自己。但是,在崇洋媚外的心态下,在西方一切都比中国好的心态下,我们自己的话语权没有了,雷锋被批判、被嘲笑。我们换了别人的话语权,叫做“志愿者”。其实,志愿者与雷锋精神本来就是一回事,但是,话语权一换,我们立即就显得落后了,志愿者的功劳都归了西方文明了!这还要算上为了剥夺我们的话语权、接受别人的话语权而由精英们大肆鼓噪、对雷锋的丑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批雷锋,如果我们始终延续以雷锋为榜样,始终提倡“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们在与“志愿者”接轨的时候,还会这么被动吗?
    志愿者的优点,雷锋精神都不缺,而志愿者所蕴含的某些负面影响,在雷锋精神那里是根本不存在的。志愿者有什么负面影响?首先,西方社会志愿者数量较多,一个重要原因是,与教会的倡导有关。因此,当我们接受了志愿者这套话语系统,就不得不面对西方宗教的挑战。有人经常说,中国人素质太差,是因为我们不像西方一样有宗教。因此,当西方宗教以义工、社工、爱心、扶贫帮困的面目在中国出现的时候,我们将难以拒绝。已经有某报公开说,中国基督教徒的人数已经超过党员了。某些基督教徒也经被描绘成是富有爱心的好人。但是,本来,上述所有一切,我们的雷锋精神都能包含,不用借助西方宗教。我们为何要批到雷锋精神,再用另一种话语系统,引入与雷锋精神本质上一样的价值系统呢?这就要说到西方志愿者这套话语系统的另一个目的。
    西方志愿者不仅仅在其本国内部活跃,还被很多国际组织推广到世界各地。西方国家很多不愁吃穿的人,经常远离本国,到相对落后的国家做志愿者。这种行为,一方面的确给欠发达国家带去一些实际的帮助,这一点,同雷锋精神是一样的。但是,另一方面,西方国家输出志愿者,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输出西方价值观。当我们说中国人要建立文化自信时,放弃自己的价值观,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就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和结果。如果我们坚持雷锋精神,我们不用放弃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不会觉得低人一等,我们完全可以充满自信地以号召、提倡学雷锋,来面对西方文化下的志愿者:我们的雷锋比哪个志愿者差?
    事到如今,在崇洋媚外的主导下,雷锋精神已经退出中国社会主流了,中国人已经“被”素质差了,“被”不文明了。于是,同西方接轨的志愿者出现了,西方的先进和文明也在中国“被”体现了。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现实。对此,我并不想批判、拒绝志愿者,而是想提一个建议:今后,中国社会每一个志愿者都佩戴雷锋像章,对于中国志愿者的最高奖励,也以“雷锋”命名。在助人为乐、甘于奉献这个方面,雷锋精神告诉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必任何人差。换了别人的话语权,我们立即就成了矮子,就不得不自惭形秽,这太荒唐了。

 

 

相关文章:

志愿者的话语权陷阱

中国社会如何建设诚信?

基层管理的中国模式:宗族制度

建设道德社会,官员首当其冲

精英与民众,如何面对道德

古代有没有学雷锋?
能帮就帮,建设道德

表里的有钱人

中国模式不同解读的背后

中国需要国家文化战略

历史上的一次东西方文化交流

本土的与外来的

中国模式还需深入探索

中国模式与欧美模式

国际标准与中国利益

社会变革与历史断裂

长征为中国寻找方向

崇洋媚外的惨痛教训

国民党为何会失败?

毛泽东的财富

国庆节说毛泽东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源头

1949年的毛泽东告诉我们什么?

毛泽东对医疗制度的批评

毛泽东对中医的态度

毛泽东的贡献

岳麓书院与当今湖南

从周恩来说公与私

为何怀念周恩来?

周恩来是一面镜子

中美博弈,中国需要智慧

有些牌坊要警惕

拿过民主话语权

三权分立之“话语权”

误导就是话语权转换

枪炮硬武器与道德软武器

落后就要挨骂?

美国乱!乱!乱!

利比亚乱局
辩证看待人权和主权

“人权高于主权”是强盗的逻辑
利比亚未来局势猜想

利比亚漩涡
燃烧的中东

钱放在哪里最安全?

埃及小史及今后走向

突尼斯与我何干?

阿富汗的美式民主为何腐败不断?
美国能将阿富汗治理好吗?
美国的龌龊心态

茅于轼是富人的贴心人

茅于轼的谬论

茅于轼能否不再教条?

茅于轼与18亿亩红线

我为茅于轼“狗尾续貂”

对李泽厚、易中天对话的一点理解

反对易中天“不问动机只问结果”

真问题有没有真答案?

易中天如何治理“道德沙尘暴”?

易中天喜欢美国谨防太过

富兰克林与拜金主义

伪君子与真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