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调控要纠正对调控的目的误解
杨于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浙江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时强调,住房供应和房价问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中央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责任。
中央的调控决心是勿庸置疑的,但还是有人没有体认这种决心:很多地方认为调控只是京沪穗等少数一线城市的事,绝大多数城市至今未制定房价调控具体目标。最近本人陪一位知名大学经济学教授看房,他有一笔钱想保值增值,认为买房是唯一选择。他说,中央所谓调控是做给舆论看的,房价还是在涨,事实胜于雄辩。而接待我们的房地产商认为,政府不会真让房价降,到房价真降时政府又要宣布救市了;到明年中央换届,政策又会变。
这里,我们碰到了对待房市调控的四种不同看法和态度:中央一心要调控,地方政府态度和行动消极,经济学教授看到了房价仍然看涨的市场现实,而业界有一种作为地方GDP“皇亲国戚”的盲目自信。结果,就是二三线城市房价在强力调控之下“逆势飞扬”。
中央调控房地产,从严管房地产金融、修改“拆迁条例”,到要求各地立下保障房建设军令状,再到要求各地出台房价控制目标等,可谓“刀刀见血”。但很多人仍然不相信中央调控是动真格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很多人仍在翻房市调控的老皇历,把调控看成临时性的,是应对民意的作秀,是某个、某些、某届领导的政策。风头过去,神州还是房地产业的天下。
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是误解了中央调控房地产的根本目的,把调控理解成个人行为和“应景之作”。中央下决心调控楼市,的确始于民众叫苦、房奴“吁天”,但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大量投资、投机性资本涌入房地产,加上政府住房保障不到位,使房市近几年趋于疯狂,逼迫民众恐慌性购房,反过来又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房地产业。这大大挤压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使内需变成单一的购房性内需,经济的供求结构失衡。
中央坚决调控房市,着眼的是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安全战略,也就是温家宝总理在浙江说的,它“关系经济健康发展”。调控房地产,是要给过热的房市降温,使这个行业的投资、其在中国产业结构中的位置和比例适宜适中,让资本在诸产业之间均衡流动。日本经济在资产泡沫破灭后停滞20年、美国次贷危机等,也给中国调控房地产提供了反面教材。
我们的结论应该是,调控房地产不是某个某届领导的个人好恶或个人行为,而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那种“拖延待变”的想法是不明智的。调控无疑会影响到地方的“土地财政”,影响到一些地方GDP增长率。事实上,中央一向反对“唯GDP论”,不会因为追求GDP而使房地产调控半途而废。各地应当深刻体认中央调控的决心与现实,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多在房地产之外想办法。谁转得快,谁就棋先一着,可以抢得“新增长”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