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教了十年MBA,好像发现一个趋势:外企好像打不过私企!因为MBA的学生越来越多从外企往私企转。我相信人往高处走,所以就得出这个结论。然而,向企业一样,人转型也痛苦。下面是我一个学生的真实案例,请各位管理大师出出主意!
“一直在外企工作10年的小王,去年年底被挖到一个名叫X私企。
被挖的过程是:私企X原是小王在外企时的一个潜在经销商,小王一直想将私企X发展成为自己的一个经销商,就这样,私企的老板就认识了小王;2010年底,私企X由于业务的发展,老板就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希望寻找一位职业经理人,来帮助自己打理业务。
X企业跟小王的接触过程是: 先是B跟小王谈,希望小王能加入X公司,帮助他管理业务,原因是现在业务大了、多了,他自己实在是忙不过来。几次接触之后, B对小王的感觉不错。接着,A来正式面试小王,面试的结果也是相见如故,A表现出更极力希望小王的加入愿望。
小王经过2-3周的考虑,提出了自己的工资要求,私企X公司的A和B当场答应,于是,小王就开始加入私企X公司,小王的任务是为了帮助A和B管理整个业务,包括母公司X,子公司E,F和G。小王依据10年时间、在数家外企的销售、市场管理经验,也非常自信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于是,小王就从上班的第一天,就认真的投入工作中。
首先,小王发现,X公司中几乎没有任何公司管理制度和流程,于是小王就开始设计和制作公司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建立组织结构图等,A和B也都不同程度的支持小王的工作:A给小王两种名片,职务分别是:X公司的销售总监,E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小王发现:B从来不提小王名片一事。奇怪的现象不断出现:A希望小王不但全面管理E公司,而且还要兼顾规划和实施F和G公司的发展策略;而B整体忙于具体业务,很少同小王谈论公司管理和权力划分问题;
问题终于在建立组织结构图时出现了(是在小王极力要求、A的大力支持下,B的关注下,组织结构图才开始建立):由于种种原因,小王在组织结构图中有两个位置:1)X公司的销售总监(虚职务,无下属,无具体业务),2)E公司的一个销售小团队的主管,直接向B汇报;同时,E公司还要3个类似规模的销售小团队,也直接向B汇报。这样,小王实际角色就成为E公司一个小销售团队(3个销售员)的头头和一个销售员,另加A的顾问。
同时,小王也注意到其他现象:
1)B的弟弟D,由外地调到公司总部,并正在同M(A在G公司的亲信)闹矛盾,似乎是D要加强在G公司的威信和实力,A也咨询过小王如何处理
2)B将外地的一个技术员N(B的亲信)调往总部,放在C的身边,帮助C负责技术研发工作,受到C的极力反对和抗议。
3)B同一个新加入E公司的小销售团队头头P,关系特别密切(如:公司两辆公车中的一辆,给P使用;当然,开始时,A和B提议给小王配专车,但小王为了公司整体销售着想,就谢绝了。现在,公司其他销售人员只有一辆公车,肯定不够使用。),并且B将其大部分客户资源,转交给P使用和跟进。而小王至今为止,没有任何公司现有的客户资源。
小王认真地思考以上现象和问题,也试探着与A和B谈话:A表示,小王现在在公司的位置是暂时的,等这个过渡期完成后,一定还是小王负责公司所有业务,包括下属三个分公司E、F、G,但也希望小王能在这个过渡其中,有一些销售成绩出来。 而B只表示,这是一个慢慢过渡的过程,不要太急。
综合种种现象、A和B对自己的谈话内容,小王决定:
1)尽力将公司安排的事情做好:多做业务,多出成绩,少参与其他与现有职位不相称的事情。(虽然与当初的承诺、职务、具体任务不一样,但仍坚持将现职位上的工作做好)。
2)不参与任何派系之中,不向任何派系明确表态和示意,一切以公司整体利益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
3)做好最坏打算。
现在小王希望各位:
1)如果您是小王,您会如何处理、行动和准备?
2)小王的判断和推测,是否是多心了?
3)小王“高管”式的高薪,和现在低职位的实际工作,能持续多久?A和B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什么样的行动,会改善最后的结果?”
对不起,他的案例挺长,详情请见http://www.zhaotonghang.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96
职业经理人,如何从外企向私企转?
评论
编辑推荐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