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自古出好小说家,远的有施耐庵、兰陵笑笑生、蒲松龄,近的有莫言、张炜,他们都能从地域文化出发,基于历史和现实的丰富资源,想象和创造出自己的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现下,济南章丘的牛余和出版的小说新作集《远山》,让我看到了中国地域文化小说的新景象和新发展。
《远山》是牛余和的第二部小说集。这是一部在叙述时间和地域环境上互有联系的组合小说,副题是“长岭村系列小说”。可见,牛余和是将“长岭村”作为他进行文学想象世界建构的一个依凭。“长岭村”,顾名思义,是在长长的山岭下的一个村落,也可以是乡土中国社会的一个象征,一个缩影。在长岭村发生的事情,在长岭村出现的人物,也可以当作是在中国大地上普遍出现的人物,因此,这部小说就具有了更为宏阔的中国想象和想象中国的历史视线。这,也就是《远山》的独特价值。
在长岭村,牛余和将一百年作为时间的线索和背景,以一部小长篇《蘸火》,三部中篇小说《油纸灯》、《姚爷》、《羊兮羊兮》,以及《远山》等八篇短篇小说,构成了完整的的关于地域文化历史想象的“长岭村系列小说”。于是,在中国北方的长岭村里发生的人和事,逐渐地,侧面地折射出历史在个人生活中,在乡土中国社会的结构中,布下的浓重的阴影,而人性的纠葛,历史的残酷,男女的煎熬和时代的风云,一起被放大,被推远和拉近,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叙述带给我们的历史视觉和文学想象的魅力。
我读这本小说是非常愉快的。小说的语言沉着有力,结构是清晰的,时间线索隐约地分布在小说的脊线中,这使我想起来现代小说的开山者,爱尔兰的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那部小说集《都柏林人》,也是这样的,以都柏林作为地域的背景,以从少年到老年的人物系列画像,来呈现出一座城市的千端变化和丰富性。这样的系列小说,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也不是中短篇小说集子,而是内部有着紧密联系的系列小说。
同时,在《远山》中,山野民间的奇特的风土人情,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山东出产的伟大明清小说的遥远回声。那是一种对传奇故事、传奇时代、传奇人物的经典描绘。在小长篇《蘸火》中,对一个铁匠家族的描述,制铁工艺和手艺的精确生动的描绘,会让读者大开眼界,章丘铁匠也成为著名的工匠类型和传奇。短篇小说《乌渡》中对鞋匠的描绘,也是让我受益非浅。这种独特的、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手艺人,在牛余和的笔下,都带着鲜活的性格和体温,活生生地穿行在历史的帷幕中,行走在世纪风云变幻的云雾里,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却是那样的生动和清晰。那些至情至性的人物,在爱恨情仇的旋涡里激荡的人生中,演绎出让人长吁短叹的传奇来。
因此,《远山》就如同国画的水墨效果,书写的手法依据小说内部时间和时代的线索,远近浓淡总相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