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从北京起飞,七点到上海浦东机场,办了出境手续,仍是东航飞机,九点多起飞,德里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5小时)凌晨2点落地。等折腾完,再与印度地接导游接上头,上了大巴,打开手机一看,中国移动已自动更新为当地时间:3:15。
窗外黑黢黢的,路灯不亮,也看不清什么,心里保持着对印度的巨大神秘感,到了酒店。因为事先订的酒店都在四星级以上,所以还挺满意。
马桶的进出水开关,看上去是个复杂系统
小憩后,9点出发,开始印度游。德里、阿格拉、斋普尔三个城市各自相距200多公里,构成了印度北方富庶的“金三角”,我们此行访问的就是这个金三角。
导游尼连在尼赫鲁大学读了三年中文,研究生也是中文专业,汉语说得不错。他先约法两章:一是小贩的东西,你若不买就不问不看,否则会强卖。后来体会到不是强卖的问题,而是死缠烂打。二是小心小偷。
小贩从景点一直追到车窗外,执着极了。嘴里不停地说着中国话:“你说多少?”
我事先已在网上查阅过,有位自由行的作者这样描述德里:“德里由七座年龄不一的城市叠加而成,但是无论旧德里还是新德里,都透着一种破旧萧条的样子。市中心要好一些,有几条大街眼看着也算大气。然而两边的建筑班班驳驳,像从来没有晴朗过的德里天空。”昨天我在博客已经发了一些德里的照片,证明那个作者所言不虚。
我们先去瞻仰了甘地的纪念园,那里是他遇刺身亡的地方。甘地是印度的国父,他一生反对暴力,坚持用不合作的和平方式对抗殖民者,他胜利了,却最终被暴力致死。
甘地的足迹一路向前,在远处遇刺处,建立了纪念亭。
壁画记述了甘地生前的活动。
甘地一直认为人口问题是印度的第一灾难,说过“我们只是在生育奴隶和病夫”的至理名言。如果他活到今日,不知又作何想。
旅游大巴拉着我们在新德里的中心绕了两圈,看起来像是世外桃源,人迹罕至,马路车辆稀少,显得比长安街还辽阔。
印度门颇像巴黎的凯旋门,为纪念一战中替英国殖民者出征而战死的20万印度将士所建,据说英国应允战争结束后让印度独立。那些道貌岸然的老牌帝国,从来都是拿穷国耍着玩的。英国继续在印度耍赖呆到二战结束。现今很有些人喜欢为殖民者歌功颂德,认为他们给被殖民者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可是在印度的大面儿上却踪迹全无。除了古代帝王留下的宏伟城堡,当今的建筑真叫丑陋。
德里的红堡,外观不错,但导游没安排我们进去,他说这个不看,还有更好的,在阿格拉。
这是我看到的最好建筑,应该是富人区。
还看了一个和“悉尼歌剧院”比美的现代莲花庙,听说进去要脱鞋拜神,我没有靠近。
印度未婚姑娘的打扮,长衫,紧腿裤,围巾与我们相反,只围前边。
这天的午饭在“中国餐馆”,其实和中国毫无关系,菜无论荤素个个浇上调料和淀粉制成的糊糊,大米饭倒是有,像雪白的沙子,颗粒之间谁也不愿挨谁,没有大米的口感。
门前抱孩子的年轻妇女一直追着我要“叨唠”(美金),因为没有零钱,我很抱歉。中国乞丐也爱拿小孩子当道具,可我相信她是真穷。最后给了她几块上海酥糖,算是打发了。
下午,即向泰姬陵所在的城市阿格拉进发,250公里,所需时间5个半小时。尼连说:“我们的高速公路不行,中国我去过多次,你们的高速公路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