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再次实施上调,20%的存款准备金率新高让银行信贷的弦绷得更紧。在央行货币紧缩政策不改的情况下,民间融资需求也在不断地找出路。而民间借贷、地下钱庄或某典当行借贷息率更高,月利率超过4.2%已是常态,按此计算,年化资金利率超过50%。如此高息,不但造成了借贷违约风险的提高,也给银行资产“体外循环”造成了利益空间和链条,给金融的稳定埋下“中国式”的次贷隐患。
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由于民众收入比较低,普通百姓和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致使当地短周期、高回报的“高利贷”盛行,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阻碍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还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
高利贷本身有生存的土壤,个人为了买房、买车或者上学等急需资金,企业为了避免停产、停工等急需生产资金,而金融机构贷款门槛相对较高,手续复杂,民间却有大量剩余资金。尽管一些人抱怨高利贷给生活带来的艰难,但又对这种现状无可奈何。为了生产生活,这些人又不得不向高利贷低头。高利贷逐渐成为了社会毒瘤,
目前我国民间借贷仍属于“灰色金融”或“黑色金融”,民间借贷到底有没有监管呢?答案是: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但出于资金的饥渴,在一些地方是屡屡戳破这条红线。
准备金上调,利率上调,贷款成本和难度加大,而民间借贷利率很高,一方面加重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另一方面确实埋下了危机的种子。这种状况就是央行管理水平差的体现。银行系统对现金管理薄弱,大量的现金游离于银行系统之外,那些灰色收入和帐外收入都不能统管计算在内,造成贪污和税收征收的不公平,税务部门无法共享银行数据分析资金收入计算征收,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所有的责任央行首当其冲。
央行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加强资金流动管理,为中国的反腐和公平税收做好基础。政府也应该用法律法规来引导、调整和规范,保护合法的、正常的民间借贷,打击高利贷。目前高利贷盛行与司法制度尚不完善有很大关系,我国现在不发达地区高利贷的现状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今后应将民间借贷纳入监管范畴,尽快制定管理民间借贷业务的规定,以法律形式规范民间借贷活动,保护民间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净化民间资本市场。
银行系统管理薄弱,民间高利贷如脱缰野马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