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论语别裁》: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 子罕第九》)
由“可与共学”到“未可与权”这三句话,我们可以借用宋代蒋山赞元禪师对王安石说的话,作為更进一层的瞭解。王安石与赞元禪师交情犹如兄弟,一个出家当了和尚,一个作了宰相,王安石每个月都要写信给赞元,而赞元始终不打开来看。有一天王安石问他能不能学道,赞元禪师说:“你只有一个条件可以学道。但有三个障碍永远去不了,只好再等一世,来生再说学道的事吧!”王安石听了很不痛快,要他说明。他便说,你“秉气刚大,世缘深。”你的气大,又热心于人世的功名事业,成功与失败,没有绝对的把握,你心里永远不会平静,哪里能够学道呢?并且你脾气大,又容易发怒。作学问,重理解,对学道来说,是“所知障”,你有这三个大毛病,怎麼可以学道?不过,不大重视名利,而且生活习惯很淡泊,很像一个苦行僧,只有这一点比较近道而已。所以说你可以先研究修道的理论,等来生再说吧!我们看了这一段对话,再研究一下王安石的一生与宋神宗时代歷史上的成败得失,便可以瞭解孔子所说的这三句话的份量了。
摘自《佛祖歷代通载》:
蒋山赞元禪师。 字万宗。婺州义乌人。双林傅大士远孙也。三岁出家。七岁為大僧性重迟闲靖寡言。视之如鄙朴人。然於传记无所不窥。吐為词语多绝尘之韵。特罕作耳。年十五游方。至石霜謁慈明昉春破薪。泯泯混十年。明移南岳。又与俱。及没葬骨于石霜。植种八年乃去。先事蒋山心公。心没以元继其席。舒王初丁太夫人忧。读经山中。与元游如昆仲问祖师意旨。元不答。王益扣之。元曰。公般若有障三有近道之质。一两生来恐纯熟。王曰。愿闻其说。元曰。秉气刚大世缘深。以刚大气遭深世缘。必以身任天下之重。怀经济之志用舍不能必。则心未平。以未平之心持经世之志。何时能一念万年哉。又多怒而学问尚理。於道為所知愚。此其三也。特视名利如脱发。甘澹泊如头陀。此為近道。且当以教乘滋茂之可也。王再拜受教。自熙宁之初。王入对。遂大用至真拜贵震天下。无月无耗元未尝发视。客来无贵贱寒温外无别语。即敛目如入定。客即去。尝饌僧。俄报火厨库且以潮音堂。眾吐饭苍黄蜂窘蚁闹。而元啜啖自若。高视屋梁食毕无所问。又尝出郭。有狂人入寺手刃一僧即自杀。尸相枕。左右走报交武於道。自白下门群从而归。元过尸处未尝视。登寝室危坐。听事者侧立。冀元有以处之。而敛目如平日。於是稍稍隐去。卒不问。元右初曰吾欲还东吴。促办严。俄化。王哭之慟塔于蒋山。
蒋山赞元禪师与王安石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