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闽商的炒期传说


  
                              钢铁闽商的炒期传说
                 一一位钢老板炒期巨亏后引发的集体反思
 
现代物流报记者 王京
时至今日,钢铁流通企业再次站在了风云际会转型的当口。
面对风雨突变的钢材经营环境,资本天然的逐利性,使得一些把持不住诱惑的钢贸商开始转战资本市场,赚快钱、赚大钱。
2010年9月25日,上海一位闽籍钢贸老板,因脱离本行转战棉花、橡胶期货市场,最终巨亏4.3亿元,瞬间震动整个上海钢贸商圈。在国内资本流动性宽松的今天,钢贸商一直是产品易于质押变现的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群体。
尽管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不过,这次事件还是引发了行业人士的集体反省与思考
 
行业调整
市场正在历经一场血与火的严峻考验。
2010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减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出明显趋稳迹象。与之相伴的中国钢铁业同时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面对4月份开始的地产调控组合拳,9月份发生的节能减排风暴以及限电停电大潮等一系列变数,钢铁行业被彻底压垮了。
如果说过去的市场表观相对压抑,那么接下来的市场更多充斥着行业浮躁。
面对政策的频频出台,国内钢厂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尤其钢材期货推出后,钢价的透明,很快让“亏损”大戏频频登上舞台,许多钢厂老板脸上为此不由多了几份困惑和失望。
据统计显示,20101-10月,我国累计生产粗钢5.25亿吨。假设1112月粗钢产量与10月份保持相当,2010年全年粗钢产量将达到6.25亿吨,同比增长10.22%,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5800万吨。但2010年的新增的这5800万吨产量与2009年增加的6750万吨相比,明显减少了约950万吨。
由国内70家大型钢厂统计资料显示,一年来,钢厂收益处于各类行业末尾位置。
在新增产能逐步减缓,出口缓慢恢复的情况下,国内供应新增粗钢产量将进一步下降,2011年国内供应新增粗钢国内产量将有望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1000万吨,钢材供过于求的局面将持续得到改善。
而对于今年的流通商来讲,整体回报相对还是平稳。尽管没有2007年的大行情,但也没有出现世界金融危机时期的“大跳水”行情。操作得当的钢贸商还是赚取了一定收益。
福建省宁德市上海商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肖志凯,在直述近年来钢贸行业市场环境和经营模式的风云变幻时感叹道,“尽管今年部分钢贸企业仍有一定浮躁表现,但从整个钢贸行业来看,还是赚到了钱”。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秘书长王建中告诉本报记者说,“有时我们也不能责怪一些企业心态浮躁,毕竟滚雪球式地赚辛苦钱,任何行业都难以忍受”。
据一位在沪经营多年的闽东钢贸企业老板透露,这几年来,在这种艰难的局面下,许多行业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但在钢铁贸易行业多数企业仍有一定赢利,也包括非主营业务创收。
 
炒家警示
 
真是东边不亮,西边亮。
钢市低迷的同时,在各类游资炒作下,资本市场的诱惑却正在不断放大。随着越来越多钢贸企业老板热衷于从资本市场赚取快钱,“钢贸资本”的逐利天性开始显露无疑。
情理中,部分好奇的钢铁贸易商开始尝试投资期货市场,除了钢材期货,不乏甚至还有涉足棉花、橡胶等生疏商品期货市场。
以棉花为例,从去年年底开始,棉花价格就开始“打着滚往上涨”。今年9月25日,棉花价格创下近10年新高。
“这么短的时间达到这样的涨幅确实很少见”,多位接受采访的资深期货分析师如此描述这波行情。许多人在此时也纷纷加入了炒棉花的队伍,毋宁质疑,攻势越来越猛的棉花价格同样吸引了钢贸商的格外关注。
沪地一位在螺线贸易圈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板,面对目前钢材现货、期货市场始终表现纠结、需求不振、走势震荡的态势,终于忍不住对“棉花”出手了。
随后他开始在棉花和橡胶期货市场陆续建仓,从原先小打小闹,搞到后来大进大出。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位钢贸老板在期货市场投入的资金可能至少有2000万。
不过,棉花主力1105合约从11月10日创出历史新高33720元之后,开始一路走低,其中最疯狂的5天,价格暴跌了21%。
让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棉花价格一夜之间会从天堂跌到地狱。
诡异的行情背后究竟谁在操纵?市场陷入了一片阴霾。它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样令人琢磨不透。
据知情人士透露,短短一个星期的交易日里,这位老板即被深度套牢,期货账户上的浮亏额度高达4.3亿元。
上海某期货经纪公司市场部经理告诉本报记者,许多人在这轮极度暴跌的行情中损失惨重。按照12倍的杠杆率计算,这位贸易商至少投入了3500万资金在期货市场。
期货风险之厉害性,应当引起业内提高警惕,充分克制自我,保持理性资本投资和金融操作。
 
行业思考
 
中国钢铁流通企业多年来积累下的经营经验,已经让我们不得不正视目前企业所面临的现实处境。
在全球经济风云莫测的今天,一定要认清形势,顺势而为。为国内钢铁流通行业长远、健康、有序发展做出贡献。
面对当前资本市场风起云涌,投资机会不断涌现。资本天然的逐利性,难免会使得一些钢贸老板转战资本市场,赚快钱、赚大钱。但随之而来的是资产泡沫化隐忧,以及自身并不熟悉金融行业,可能会成为钢铁流通业发展道路上的荆棘。
酿成上述现象的背后,只是在激烈竞争的钢铁生态圈内,对当前部分钢贸经营者内心沉重压力的暴露,及一个草根企业在历经行业变革转型后遭遇种种挫折与不适的回应。
然而,流通是缓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空间、时间矛盾的润滑剂。钢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大生产和大流通协调发展。据了解,目前我国钢铁供应和销售物流总量约为22~34亿吨,钢铁生产企业的生产物流总量约63亿吨。钢铁流通业同时成为了我国钢铁工业的“生命线”。
不难看出,当前中国钢铁产业链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更需要钢铁流通企业披荆斩棘、全力以赴。
据统计,我国有20多万钢铁流通企业,要打造中国特色的钢铁供应链,一定是离不开流通企业的参与。作为钢铁流通业一员,无论是坚守还是转型,一定要认清形势,谨慎对待。
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钢铁产业会逐渐进入后扩张期,流通行业将逐渐成为我国钢铁产业链上的重要支撑力量,对引导生产、衔接产需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将会越来越加突出。若没有流通企业的参与,中国钢铁产业链或许难以重塑。
 
只是个案
 
鉴于上述情形,现今已发展有     家会员企业的福建省宁德市上海商会做出了理性对待。
事实上,“世界金融危机之后,闽东在沪钢贸企业还是做的十分不错”,福建省宁德市上海商会会长、上海江杨钢材现货交易市场董事长郑维雄在今年工作回顾中谈道,通过评选,今年共表彰诚信会员单位、先进团体会员与先进商会工作者近百名。
“闽东在沪企业不容易”。宁德市上海商会下属有9个地方分会,2个行业分会。据统计,目前在上海的闽东人已达17~18万人。“而涉足期货市场的也不足1500人”,宁德市上海商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肖志凯告诉记者,大多闽东人内心明白,宁德这几年发展起来离不开每一位宁德人付出的血汗,“闽东商帮”在全国已经形成品牌。
上述失败案例仅仅是一个极端个案。“狼来了,并不可怕”。对于每一位闽东人来说,最为珍惜和在乎的是“闽东商帮”这一品牌。
近年来,闽东商帮的发展就像上了高速公路,已驶进快速车道。在如此发展道路上,一两部车翻车实属正常。
炒棉老板巨亏后,家乡政府有关部门在获得消息后,立马赶赴上海。他们已经启动了紧急救援预案。当然,在沪同乡也纷纷给予了大力帮助。
发展迄今,“闽东商帮已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团队,一支队伍”。一家位于新海商务大厦办公的闽东钢贸老板这样对记者描述道,团结是闽东人在外的典型特点,这一凝聚力是其他商帮群体所无法毗比的。
 当然,闽东人也应戒骄戒躁,认清形势,理性投资。宁德市上海商会领导强调,投资过快并不是好事,尤其是盲目炒期货就是赌博,在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的同时,要牢记期货市场也有风险,不要为规避风险反被期货市场风险所伤害。
业内专家对此表示,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企业可以聘请期货专业人士也可以成立期货基金,让期货成为自身企业盈利的辅助工具,不应影响到自己的经营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