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经过多次参加法会,逐渐认识到出家学佛的殊胜,经论上说在家学佛有很多过患,出家学佛多么殊胜。经过自己的思维观察,的确,在家学佛有很多不可逾越的障碍,如男女饮食等问题。
感受无常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他们家的杨梅林采杨梅,吃得很过瘾,直到把牙酸倒了。当地的河流,已近干涸,但是望着远处的山脉,有一种非常平静的感觉。在当地有名的神仙居山,饱览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自然的产物,有一些石头和山峰的形状就像佛陀打坐。
景色非常好,我们是骑自行车下山的。当时却忘记了没有车闸,我驮着弟弟,下坡的速度越来越快,我深怕从转弯处突然冒出来一辆汽车,或者说我们会闯下去,不是悬崖也要有十几米高呢。眼看车速越来越快,当时我很冷静,在一个转弯处靠到路边,把车子猛地向左一摔,我和弟弟都倒了,但是却保住了命,虽然身上伤了一些,但是觉到了无常,没有在意身上的伤。
这算一次险情,也只有父母不在身边才有机会体验。后来不敢告诉父母。十天的生活把在学校的不快暂时消融了,葱绿的树木,醉人的风景,好吃的杨梅,让人心旷神怡。
佛缘开启
有一天,躺在床上,想起浙江的美好生活,心中十分宁静。忽然一个念头进入我的脑海中:可以上网搜索一下佛教的网站!于是搜到了佛都信息港。这是一位云南的师兄个人开的,非常好。但是因为资金的不足,在两个月后就要停了,希望众多的善心人士为他汇款。
当时我很单纯,给他发了一封邮件,说我可以帮助他,于是就给他的网站账号汇了300元,相当于是我半个多月的生活费。也没有想是骗子怎么办?也没有和父母说。十月份在他的网站上加了一位好友聊天,当时的想法是希望我身边能够有一些学习佛法的朋友,有时候连洗澡都想起来这个想法,全身都有力量。
大学里,最流行的莫过于上网,打网络游戏,男生宿舍的状况很糟糕,有电脑的大都在打游戏,要不然上网聊天。从小就喜欢玩游戏的我,早已经不感兴趣了。大学里只去过一次网吧。
皈依与奇异的梦
皈依之前,张师兄问我是不是要皈依,我不懂得,不敢贸然,怕对自己有影响。张师兄的一番话把我拉进了佛门。他说:此时、此地、此人,是多么殊胜!
皈依并没有条件限制,不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皈依就相当于学校中的注册,我们走进了佛法的学校,我们都是佛弟子!并为我讲解了皈依的殊胜。在经过了一番简短的对答,我决定皈依。
大三时,发心出家,过两天妈妈梦见了:她手里有一颗黄色的舍利子,她捧在手里,握得紧紧的,又躲进柜子里,但是最后还是消失了,这也许是出家的征兆!
广结善缘
第一次龙泉寺之行我是和同学们一起去的,在龙泉寺待了8天,很欢喜,贤乙法师和贤丙法师接待了我们,我们提了一些问题,法师很慈悲地认真回答。贤乙法师秀气的脸庞下透出几分智慧的光芒。
一次,我看见了法师,迎上去,攀谈了起来,讲述了我的个人情况,法会的因缘和整个经过,并述说了家人的梦境。法师告诉我:世界上有很多修行人,我以前一定也是一位修行人且有一定的证量。
密护根门
大三那年是天津理工大学招文科生最多的一年,也是我们那个校园女生最多的一年。因为思维出家,最大的障碍是男女,我开始学习密护根门,不看她们。我硬要做表面上的功夫。班里,也几乎不和女同学来往,除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外。
每天都在思维出家,恨不得快点读完大学。学佛法要静,自从去过龙泉寺,在操场上就很少见过我的身影了。同学踢球偶尔参加,我觉得打球是散乱,最喜欢的篮球也几乎停止了,因为我觉得自己打球在某种意义上是想赢得女生的好感。
今勤瑜伽多寡闻
我觉得学佛自然是从形式做起。在学校里,我开始断腥断荤,可是学校里的菜并没有清净的,于是,我只吃简单的素食,而且是便宜的素食。实在受不了,就吃一点肉,为了省钱,不因为去龙泉寺的路费而多找父母要钱。觉得这就是布施,尽管不会因为这点钱而犯愁。出于面子上的考虑,我决定去学校外的小馆吃,在天津理工大学附近有便宜的饭店。
有一阵子经常去吃素包子:一元4个的小包子,一顿吃6个,再加上0.5元的粥,一顿午饭只吃2元钱的食品;有时候去素货店吃外带;又想到买辣子,吃辣子就馒头,喝稀饭,冬天这样就不冷了。在经过了两个月的“挤压式”伙食,我瘦了很多,胃口也不好了。脸色也变得青绿,父母看到了自然心痛,周围同学也不解,都以为这是我学佛后的结果,我不以为然。这样两个多月,终于把胃口吃坏了。
通过学习佛法,认识到自己:从小就没有吃过什么苦头,一直在一种顺境中长大,父母百般呵护,学习顺利,脑子聪明,这一切都让我对于物质充满了渴望,自己的性子很急,我慢烦恼粗重,心里容不下别人……这一切是我痛苦的根源。
抉择出家
经过多次参加法会,逐渐认识到出家学佛的殊胜,经论上说在家学佛有很多过患,出家学佛多么殊胜。经过自己的思维观察,的确,在家学佛有很多不可逾越的障碍,如男女饮食等问题。
经论中云:“此复居家于修正法,有多留难及有众多罪恶过失,出家违此;断生死身出家为胜,是故智者应欣出家。若数思惟,在家过患出家功德,先已出家令意坚固;未出家者,安立醒觉妙善习气。此中道理当略宣说:其居家者,富则守护劬劳为苦;贫则追求众苦艰辛;于无安乐愚执为乐;应当了知是恶业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