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心经 (18-31) (选自宗贵升的微博)


#创业心经# 18. 创业企业由于资本小,成长慢,成功通常要经过漫长的煎熬,所谓“伟大是熬出来的”。创业人一般会希望有投资人资本的及时投入。但有了投资人,对管理层的要求就更高了。股份变化后,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不容易。其实,管理团队如果不到位,有资本投入也不见得成功。

 

#创业心经# 19. 创业企业一般要经过从机会型到管理型的突破,以及从管理型到战略型的突破。机会型公司的核心资源是机会,核心能力是老板,其发展通常大起大落。主管管理型公司的核心资源是主管,而员工管理型的核心资源是员工。战略型公司专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认识并准备这些突破,才能发展壮大。

 

#创业心经# 20. 创业人尤其要先做人,再做事。人做好了,企业就有了社会资本,包括员工、顾客、合作伙伴、股东、和社区等对企业的信任。当然,取得信任是要真正付出代价的。比如,要取得员工的信任,创业人至少就得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公私分明。要取得社区的信任,就得守法,纳税,帮助弱势群体。

 

#创业心经# 21. 一些创业人思想上认同“法治”,但潜意识里又不断强化“人治”;公司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但通常老板首先打破制度;往往心里相信的还是亲戚、朋友、同学,并让这些人把持公司的关键岗位,让请来优秀员工无所适从。其实,这种企业由老板来管理的特征,决定了企业做不大,走不远。

 

#创业心经# 22. 不少人写创业计划书或私募方案时都有写一半的毛病。有了市场量的数据,却没有竞争对手分析;写了团队介绍,却没有组织发展规划;介绍了产品开发,却没有如何进入市场的计划;预测了几年的收入,却说不清怎么来的,等等。其实,这种写一半是学了一半的体现,该找明白人指导一下。

 

#创业心经# 23. 许多创业人对自己公司的估值没有概念,经常从空中抓个数字放那儿,或高的离谱,或低的可怜。其实,公司的估值好比运输中的计价,体积大按体积计价,重量大按重量算。对于公司估值,体积是销售额,重量是赢利,乘个倍数就可以了。行内有现成的倍数值可以参考。

 

#创业心经# 24. 不少创业人很少花时间做计划,做到哪儿算哪儿,表现在整天忙着救火,变得快而且变得多,朝令夕改,浪费员工许多时间,有时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员工就不及时执行了,反正要改嘛。其实,做事的计划性是有效管理的基本的东西,学起来也不难。

 

#创业心经# 25. 创业初始,事情特别多,好像各种机会也很多。如果将许多事排序,按优先次序来做,且有所不为,会很有效率。可是有些创业人往往不拿西瓜,尽拣芝麻;务实往往大于务虚;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其实,如果没有抓住重点,忙到吐血也不会有多大成效。

 

#创业心经# 26. 创业企业用人很关键。总共没几个人,一旦用错,公司不作为部分的比例就会很高。用人的关键是育人,要小才大用,才能最大程度激活关键员工的潜力。其实,能真正帮你成功的往往是一开始并不起眼,但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能跟公司一起成长的人。

 

#创业心经# 27. 用人的关键是既要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说的是要充分授权称职的下属去做事;又要讲“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指的是对不太成熟的下属要用,要信,但要及时检查和监管,也即所谓的“Trust but verify” (信但要查证)。事实上,是否会用人是对创业人心胸、智慧及能量水准的全面考量。

 

#创业心经# 28. 创业企业的财务一般只有记账的职能,这是财务管理的最初阶段。其实,财务管理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部门。可以说,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如初创公司,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可以从公司财务管理的功能看出来。公司财务管理的五个境界是记账、控制、分析、资本运作和财务收益。

 

#创业心经# 29. 有些人私信问,都按你说的做到,那得请多少人啊?那还是创业企业吗?其实,创业企业一开始不可能就做得完美,也没有这个要求,但创始人要知道什么是完美,知道自己缺什么,知道努力的目标,才能最终完成由民企出发到现代企业的转变进程。你瞄准月亮,至少能射下只老鹰。

 

#创业心经# 30. 不少创业成功的老板,为提升管理聘用职业经理人,但往往不成功。职业经理人通常会发现,公司许多问题是创始人的问题,如老板大于规则,挪用资金,任人唯亲等。而职业经理人“胳膊拗不过大腿”的结局几乎到处可见。其实,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很难发挥作用。

 

#创业心经# 31. 产品管理,在许多初创企业,都是老板的活儿。初期这样做还可以,企业发展了,专业产品管理经理变得非常重要。产品管理管的是产品该不该做,做成什么样的”(Do right things),而产品研发管的是产品的按时、按质、低成本实现”(Do things right)。目前很难招到合格的产品管理人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