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博的研究
喻建国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这种博客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文本的字数在140之内,一般允许任何人阅读或是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一些短讯,如及时讯息软件、电子邮件、MP3、网页、多媒体,甚至图片、影音剪辑也跨进了微博的舞台。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从相关的公开数据可知,到2010年年底,twitter在全球已经拥有近两亿的注册用户,造就了社交和微博类网站高速发展的传奇。我国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是新浪网的《新浪微博》,时间是2009年8月。微博也由此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
搜狐CEO张朝阳对于微博的发展寄予充分的信心,他还把微博大战作为它自己本人主抓的重点,搜狐将把微博地位提升到最高级,对微博的发展将进行不封顶的投入。张朝阳开始发展名人开微博,包括李连杰、赵本山、孙红雷、安以轩、崔永元等。在他看来,目前微博还是在爆发初期,而未来微博肯定是面向大众的。微博是爆发型的产品,比游戏更具爆发力。
李开复还专门著书《微博改变一切》,尊崇微博是表达自己,传播思想,吸引关注,与人交流的最快、最方便的网络传播平台。
微博几乎把全世界不同人种、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全部联结成了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微博具有人类化,微博是把全人类中的所有个体直接联系在一起,可以容易地相互交流的平台和工具。只要人们利用微博,不管该个体身居何处,只要能够操作起微博,他就和世界上所有的人缩短了距离,所有的人都在他的面前,似乎一抬手就能触及,一声轻轻的言语就能听到,交流就在身前,距离不再成为人们交流的障碍,微博充分展示了人间距离的短距化。空中交通的高速,高铁陆路交通的高速,高速公路上高速汽车的高速,全然及不上微博的高速,30万公里每小时的高速就是微博的高速,我在这里讲一句话,发表一个观点,传输一条信息,一颦一笑,一怒一愁,立刻就能在全世界显现,值得惊叹的微博高速化啊。报纸、广播和电视发布之时起算,当然和微博是同步的,但是它们全都有个采集、编辑和发布的准备时间,不像微博能够念到即发,它已经不客气地变成了新的传媒,并且稳居新媒的首席,揽下了新媒化的桂冠。普及曾经是人们经常向往的,普及了就大众了,普及了就不再贵族了,普及了就对全人类都亲切了,经常有许多贤人在为普及做着伟大的工作,但是谁能像微博这样为普及做出如此杰出的贡献,微博具有的高普化确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心灵的轨迹,心理的显示,心态的表露,原来在人间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中传递,有了微博,只要你愿意,就能最广泛地将个人的心灵轨迹、心理显示和心态表露向全世界所有的人传递,让心理调适和心理谐助变成人类共同的心理互动,人类心理显示的心显化已经来到人间。人们不是经常追求着自由吗,现在自由就在微博中,自由自在,心中怎么想的就在人间四处自由地飘荡,如果你的意念是善良的,还会获得众多的呼应,此起彼伏,直把你那善良的意念渲染得五彩缤纷绚丽斑斓,乐陶陶,滋滋幸福润遍全身,微博为每一个平凡的人提供了自由化。
我捧起了微博。请看我的微博:新浪微博——maico和你同享幸福
一
当某一存在被全世界不同人种、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都乐于接纳时,这一存在就人类化了。当某一存在被全世界不同人种、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都感知并且都呈现于他们的生活中,这一存在就人类化了。前一种人类化具有人类主观的美感,后一种人类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一定需要人类主观的美感。后一种人类化是人类化的基本形态,前一种人类化是在后一种基本形态中升华出来的形态。
交通工具中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早已人类化了;通讯工具中的Email 、手机在不久前也人类化了;传媒工具中的报纸、电台、电视在不久前也人类化了;生活用品中的空调、电灶在不久前也人类化了;……
现在微博这一通讯形式和传媒形式也迅速地趋于人类化了,也就是说,微博已经快速地被全世界几乎不同人种、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都快要乐于接纳了。
个人使用微博只需经历这一过程:选中一个门户网站,登陆微博栏,并进行注册和开通,个人就拥有了自己的微博,就能在自己的发帖栏上,每一次书写约140字,发送后,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相识和不相识的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够及时看到你的文字。你书写的内容可以是你自己的瞬间感悟,生活片段、所见所闻、同感传递,你高兴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人能阻拦,没有人来干预,只需自己对自己负责,
微博很容易地把全人类中的所有个体直接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以容易地相互交流的平台和工具。两个人只要有需要,就可以运用微博进行及时的交流。每一个人的瞬间感悟其实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体的瞬间感悟是人类精神最实在最真切最质感的组成元,人类感情、认知、觉悟、体会最原始最真实最确切最快速的反映就能在这一机制中得到传输和流传。每一个人的生活片段其实也是人类最实在最真切最质感的组成元,就个体来说,个人经历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而不同人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当那些稀奇古怪的存在于人间的各种奇妙的生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时,那是何等壮观哦。不同人的所见所闻,全世界各个不同地点、角落正在发生的事,那可能是事件,可能是新闻,可能是秘闻,可能是轶事,就在你观看微博时,它们全会不约而同地跳进你的眼帘,它霎时赛过了所有的报纸、期刊和杂志,它让你和全世界同步。对同一事件、新闻、秘闻、轶事引发的人们的感觉,各人会不尽相同,但也可能会极其相同,异感可传,同感更该相传,同感相传是一种人类的共同信号,在某一时间段主流人间对某一事件、新闻、秘闻、轶事所形成的主流感受、看法、观点将汇合成一股当时人间的主流认识,它能够左右当时人间的主流作为。
二
坐在微博的帖子前直似坐在人群熙攘的广场上,你可以随便和任意一位从身边经过的人略微地谈上一两句,若是投机的话,就可以驻足而谈,娓娓叙来,对双方感兴趣的内容深谈不止。你也可以走到正在发话的人面前,听其宏论,或闻其新闻,要是你想和他攀谈,就搭上去,他若不理,就悄然离开,他若热情相待,就大诉衷肠。
只要人们利用微博,不管该个体身居何处,在北极也罢,在南极也一样,在泰山也罢,在落基山脉也一样,只要能够操作起微博,他就和世界上所有的人缩短了距离,所有的人都在他的面前,似乎一抬手就能触及,一声轻轻的言语就能招呼,交流就在身前,距离不再成为人们交流的障碍,微博充分展示了人间距离的短距化。
神话中有千里眼,顺风耳,武侠小说中有最上乘的武功道术,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听到能够和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自然地联系,随心所欲地交谈的的工夫法道。微博显示了它的功力,它就能够超过千里眼,它也压过顺风耳,它就有能够和全世界所有的人自然地联系,随心所欲地交谈的的工夫法道。
坐在人群熙攘的广场上,独自发表谈话,人们很可能投来莫名的眼光,但是坐在微博的帖子前,决不会有这种尴尬,你尽管坦然地慷慨陈词,信不信,自有两三位趣味相投的哥儿们或姐儿们,小弟们或小妹们,正坐在微博前听我的滔滔倾壶。要在身旁随时找这么两三位读者和观众,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是现在却绝对是现实,他们就在自己的面前,虽然他们现在很可能远在天涯海角,但是他们现在却绝对是在你的面前,距离为零。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不相邻,就产生了距离。人们常常把两个人或两群人认识和感情等方面的不相邻也用距离来表示。由于不相邻,在空间和时间上就形成了相隔的长度。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连结两点的线段长度,点与直线间的距离是直线的垂足到点的长度 ,直线与直线的距离为两条直线公共垂线之长。在物理学上,動物和交通工具所經過的路線的長度,由起點到終點的向量,称为位移,位移的绝对值就是距离的数量显示。在数学上,距離是定義在度量空间中的一種函數。
在人类学研究上,将人类交往的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15厘米~44厘米,15厘米以内,是最亲密区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息,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44厘米以内,在异性,只限于恋人、夫妻等之间,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私人距离,46厘米~122厘米,一般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容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通常朋友间的交谈多采用这个距离,在社交场合,某些人为了向对方表示特殊的亲近感也会有意采用这样的距离。 社交距离,1.2米~3.7米,体现出一种公事上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近可相距两三步,相当于两张办公桌的距离;远可相距五六步或更远些。通常用于与个人关系不大的人员交往。公共距离,3.7米~7.6米,一般指公共场合中演讲者与台下听众,教室里老师对学生,舞台上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这是约束感最弱的距离。而微博的人际距离是具有特殊弹性的距离。
三
质点或场素在空间中单位时间移动的线度,可以称为该质点或场素的速度。质点或场素的速度大大超过通常的速度时,即该质点或场素具有了某一时间的高速。高速和低速全是相对而言,某一时间段的某一质点或场素的高速,很可能在另一时间段就不是什么高速,而是一种低速了。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
社会人群信息传递的高速通道现在有很多形式,其中有一种形式就是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这种博客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文本的字数在140字之内,一般允许任何人阅读或是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一些短讯,如及时讯息软件、电子邮件、MP3、网页、多媒体,甚至图片、影音剪辑也跨进了微博的舞台。社会人群中的任一个体都能运用微博以30万公里/秒的高速向全世界所有感兴趣的人们发布信息。创造了个体向全世界任一感兴趣的个体发布信息的高速。空中交通的高速,高铁陆路交通的高速,高速公路上高速汽车的高速,全然及不上微博的高速,我在这里讲一句话,发表一个观点,传输一条信息,一颦一笑,一怒一愁,立刻就能在全世界所有对此感兴趣的人的面前显现。
微博在中国常被一些热衷微博的人称为围脖,在脖子上围上一条围巾多时尚啊!“你围脖了吗?”“你几时准备围脖?”“我正围脖。”你现在听到这些话,懂吗?“你围脖了吗?”,你的回答的信息量为2比特;“你几时准备围脖?”你的回答的信息量会超出5比特,因为如果问今天是10月几日?答案就将有31种可能,其信息量近似为5比特。
当你在微博的发帖前,你就是一位信息发布人,当你在微博的发帖前,你就立刻成为一位驾驭高速发布信息的现代能人。你用最快的速度向全世界发布信息。你是多么伟大,你是多么神奇,你是多么时尚,你将在历史上留下你的网络痕迹,你将在人类信息库中留下你的智慧财富。
“我正围脖。” 就是说我正在驾驭着30万公里每秒的高速向全世界发布我的感情、认知、觉悟、体会、新闻、秘闻、轶事、……我就是主持人,我就是一颗自在的质点,我就是一片自由的场素。
四
普及是一种传播的形态,当传播成大面积传布时就形成了普及化的形态,当普及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传播的形态就进入了普及的形态。被传播的客体在普及化的过程中显示出足够的人气,当普及呈现时,人气就达到了很足的程度,客体的存在范围也已经达到很广泛的界域,客体的名声很响,在普及的界域中,无人不晓。
人们对所喜好的客体常常会有这样的企念,希望它能有很旺的人气,希望它不仅为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所喜好,而且还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人群的喜好,也就是希望它能普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社会在趋于进步的时候,常常有许多进步的客体需要得到普及,这些客体经常能够代表社会进步的一些元,或者它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显眼的元。普及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大众化的实现,被普及的客体如果原来囿居贵族圈,那么当普及实现的时候,它就不再贵族化了,普及了就对全人类都亲切了。社会进步就是许多代表社会进步的元通过普及化得到了普及的实现,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追求的大同世界,就是要让高层次的物质财富充满人间,高道德层次和高社会适应的行为集合环视皆是。追求大同世界的实质就是追求高层次的物质财富充满人间,就是高层次的物质财富在人间的个人拥有度达到普及,这是物的方面。在神的方面,就是追求高道德层次和高社会适应行为集合在人间环视皆是,就是高道德层次和高社会适应行为在人间的普及。
微博作为一种现代传媒,作为一种高速的传媒,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媒,镶入了高社会适应行为的集合中,同时也正在镶入高道德层次行为的集合中,微博在普及化的过程中,趋于普及,许多贤人在为微博的普及做着伟大的工作,还有许多社会草根也在为微博做着伟大的普及工作。
微博的高普化肩负着在高社会适应行为的高普上和高道德层次行为的高普上。微博的高普化只有在这两个方面的高普上得到充分的显示,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普,微博具有的高普化才确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社会适应行为是满足社会运转正常需要的人类行为,它在广泛范围中应该首先满足主流社会的需要,应该能够满足主流社会的正常运转,同时它又能在很多小范围中满足许多小社会群体正常运转的需要,形成在时空中社会适应行为多彩的多能的行为集合。微博应该在这一方面成为广大博主的致力所在。
高道德层次是道德的一种层次,自然它比次道德层次和低道德层次要高。如果按有些学者的研究,把道德层次按1,2,3,……来划分,那么高道德层次就是居于1的高层次,微博在高普化的进程中就必须紧紧地抓住攀登高道德层次这一根弦。传扬高道德层次行为应该成为广大微博博主的主力行动。
五
心灵来源于脑,由思维、知觉、情绪、意志、记忆和想象合成为理智和意识的组合。它是活动的,正由于活动的不断性,当时间过去,原来的活动也过去,那过去的心灵就留下了轨迹。心灵是个体生命场的反映,心灵轨迹是个体生命场在时空中留下的轨迹。每一个人都有其本身的心灵轨迹。
心理是个体内在抽象的活动过程。它包含思考、想像、意念、情绪等抽象的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生、发展、消失的过程。心理也是一个活动过程的概念。有着产生、发展、消失的整个过程。一般心理指的是“心理活动”的简称。当人们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展示在别人的面前时就有了心理显示。
心态是个体对事物发展的反应和理解所表现出的思想状态。人们的心态大致可以分为成熟心态、次成熟心态、不成熟心态和精神症性心态。具有不同心态的个体在相同的时空中对相同的事物发展的反应和理解会截然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在时空中每一个个体都会自然地表露出自我的心态。
心灵的轨迹,心理的显示,心态的表露,原来在人间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中传递,有了微博,只要你愿意,就能最广泛地将个人的心灵轨迹、心理显示和心态表露向全世界所有的人传递。更为可贵的是能够让世上更多的高道德层次高社会适应性行为运用心理调适和心理谐助变成人类共同的心理互动。
微博上的信息有很多都是个人的心灵轨迹,博主将其本人生命场在时空中留下的轨迹用文字或其他形式向世人袒露,博主将自己的思维、直觉、情绪、意志、记忆和想象合成的理智和意识的组合运用最快捷最简练的方式向世人一一呈现。如果没有微薄,这种最快捷最简练的呈现就不可能。
微博上的信息也有很多是人们心理的显示,一般地说个体的心理显示都比较隐秘,不为自己身边的人们所知,而个体的心理又常常有极其强烈的冲动想喷薄而出,就如同火山企图喷发般,这种人身的内能喷发常常是人体的一种需要,可是常常找不到合适的形态来进行这种有益的喷发,微博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恰当的喷发口,人们可以利用这个喷发口,将内蓄的能量合理地有效地进行喷发。
微博上的信息的确还有许多是人们心态的表露,有成熟心态的表露,有次成熟心态的表露,也有不成熟心态的表露,甚至还会有极其个别的精神症性的心态表露,常常还会出现对同一事件、同一客体、同一存在的不同看法,而这些不同看法只是不同个体的不同心态的反应。心理调适和心理谐助在这里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应该让人们的心态柔和地统一到成熟的状态。
微博的心显化是一种微博上的客观存在,而让微博心显化变成以心理调适和心理谐助为主导是世界大同的需要和必然,当然这是一条极其漫长的道路,但是也确实是一条必由的道路。
六
自由一词,我国早已有之。所谓自由就是一种个体举动的状态,举动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这种举动状态就是自由。在《汉书•五行志》中就有“自由”一词;汉朝郑玄《周礼》注有“去止不敢自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袁宏的《后汉纪·灵帝纪中》:“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北史·尒朱世隆传》:“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泆,信任羣小,随情与夺。” 唐,刘商《胡笳十八拍》之七:“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
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渴求实现个体人生价值,努力提高个体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在所作出的努力中,最为显眼的就是对自由的渴望和为争取自由所作出的努力,但是这种渴望会经常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当这种取向竟然是盲目的,甚至是非理性的时候。更是寸步难行。个体在其存在空间中,既有在空间中争取生存的努力,又有在空间中争取自由的努力,这些努力经常和个体的体质、欲望、财富、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紧密的关联。
和自由平行的是自律,和自由对着干的是他律,他律也就是外在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自由好像有点像个体的为所欲为,而且有很多人常常会这样误认,其实自由只有在与自律平行地捆在一起并自在地接受合理的他律时才形成了完整的自由。用中国哲理的太极论来描述,个体的为所欲为为阳,而合理的自律与他律则为阴,阴阳结合,相互转化和制约方成真正的自由。
人们对自由总有一种强烈的期盼,自由自在,心中怎么想的就让它在人间四处自由地飘荡。只要不影响别人,就可以无所顾忌,东南西北,上下左右,高低深浅,随跳随奔,随滚随爬,一个爽字了得。如果你的意念是善良的,还会获得众多的呼应,此起彼伏,直把你那善良的意念渲染得五彩缤纷绚丽斑斓,乐陶陶,滋滋幸福润遍全身。
微博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自由的渴望,看到什么,想和别人一起分享,只要朝微博上一发;听到什么,要想让别人也知道,只需在微博上一按;心中想说上几句心里话,又想让所有感兴趣的人都能听到,那就在微博的发帖上疾书,准能让这一愿望快速地实现。微博真有点对个体为所欲为的纵容,但是微博又绝对不会是无阴唯阳的非太极的所谓自由的工具。微博为全人类开辟了一条自由化的大道,可是这条大道也得好好地走,如果走得不好,它也会变成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场。
七
习惯上人们对媒体的认识停留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广告、互联网。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媒体也在其中不断出新,IPTV、电子杂志都在媒体的舞台上粉墨登场。报纸、杂志可以归为第一媒体,广播可归为第二媒体,电视则可归为第三媒体,互联网应为第四媒体, 移动网络就可归为第五媒体了。
手机短信息不能算是媒体,因为媒体指的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手机短信息不是宣传的载体,也不是宣传的平台。不过从能为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这一含义出发,手机短信息就可以沾上媒体的边,因为手机短信息处于群发时,它已经登上了传播的平台。
近年来微博出现在网络上,它因为具有人类化,短距化,高速化,新媒化,高普化,心显化和自由化的特点,一下子就从一种传媒形式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微博十分像手机中的短信息群发,同时它又能向全世界所有的人普遍发出最快的信息,迅速跻身新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大众传媒手段的宝座。微博的新媒化十分显眼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闪闪发光。
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一个分会)把媒体分成5类: 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如引起听觉反应的声音,引起视觉反应的图像等;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指传输感觉媒体的中介媒体,即用于数据交换的编码,如图像编码(JPEG、MPEG等)、文本编码(ASCII码、GB2312等)和声音编码等;表现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指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媒体。如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摄像机等为输入媒体;显示器、打印机、喇叭等为输出媒体;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硬盘、软盘、磁盘、光盘、ROM及RAM等;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缆等。
我们通常所说的"媒体"(Media)包括其中的两点含义。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计算机中所说的媒体,是指后者而言,即计算机不仅能处理文字、数值之类的信息,而且还能处理声音、图形、电视图像等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
媒体具有如下功能: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 。微博更以其短小精悍、快速灵活、来源广泛的优势,在体现媒体的功能方面表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发布之前,都有一个采集、编辑、审核和发布的准备时间,不像微博能够念到即发,它已经显眼地跃为新的传媒中的佼佼者,并且几乎稳居新媒的首席,揽下了新媒化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