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静悄悄,免收很高调
为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坚持服务价格市场化原则的同时,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自今年7月1日起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的十一类三十四项服务收费。 (14日中国新闻网)
应该说,这是一个值得让人感到欣慰的消息,这无疑是银行收费因“零钞清点费”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后,相关部门作出的积极回应,一次性免除个人账户11类34项服务收入,对于银行来说或许是一笔不小的损失,不啻是社会责任回归的体现。
此前有媒体报道说,目前我国银行的收费项目已达3000种,而2003年出台《暂行办法》时才300多种,7年时间增长了10倍,而如此繁多的收费项目,多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不断添加的,并没有详细向社会和公众告知,更不用奢谈听证了,此番高调免收形成的反差,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幽默。
而在去年《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时,对拟强制取消的银行7项收费,就有人表示担心,银行收费整治可能只是避重就轻,因为其中同行个人储蓄账户的开立和撤销、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撤销、同城同行存款、取款、转账业务等,多数目前是不收费的,而对一些质疑声比较高的不合理收费并没有实质性的触及。
既然真有心改进服务,让利于民,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何妨将如此庞杂的收费项目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就其合理性、必要性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不该收、可收可不收的,忍痛割爱,坚决砍掉,才能体现出诚意。取消几种尚未正式开收或者无关痛痒的收费项目来应对舆情,委实叫人难言喝彩。更叫人不放心的是,某些收费将来会不会又悄悄地掏公众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