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缺乏创新经济?这是一个经济学和政治学方面的大问题,也是中国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继续发展面临的最头疼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不立即着手解决,中国会出大乱子。
中国缺乏创新经济,在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之后,发展缺乏动力,外贸受国际挤压,货币升值造成中国经济缺乏国际竞争力,中国经济由此停滞不前,社会内部矛盾迅速激化,社会阶层对立情绪进一步高涨,中国不出大乱子才怪?
中国社会的体制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都需要经济健康增长来柔性消化。发展是硬道理,邓公这个论断现在仍然是正确的。
那么是中国人缺乏企业家精神吗?是中国人缺乏创新思维吗?不是。中国人的儒家文化和聪明才智,恰恰与物质主义的市场经济相合。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族群之一,是全世界最不缺企业家精神的民族。所以,中国人的文化是适合发展高科技、发展市场经济的。这是我对中国前途长期乐观的哲学依据。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在于缺乏支持创新经济的法制体系和经济治国思想。
中国的政治体制,官员的短期行为极其明显,官员没有动力来解决长远问题。腐败问题致使官僚集团更加追求短期权利和经济利益,而不愿意花精力解决创新经济这样的国家体制长远问题。同时,社会缺乏对官员的有效监督,使官员进一步目标利益短期化和寻租化。政治信仰的空心化,则缺乏有理想的政治家来担当民族重任。
摸着石头过河的方针,是到了该修正的时候了。现在我们该好好歇歇,系统修正我们民族在发展中的问题了。
那么,为什么问题的症结在于缺乏支持创新经济的法制体系和经济治国思想呢?
首先,中国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过于薄弱。
盗版问题,盗窃商业机密问题,剽窃和抄袭,都没有有效的司法或者法制环境来治理。中国的不少新经济巨头,本身就是侵犯知识产权的江洋大盗,比如百度和腾讯。
其次,对消费品领域的商业欺诈没有有效治理和严重处罚。
三聚氰胺问题,这么严重,一些知名企业至今没有收到处罚。这不是在纵容继续犯罪和欺诈消费者吗?如此,行业领袖们有动力通过商业创新参与竞争吗?
第三,对企业对创新人才的投资和投入,严重缺乏法律保护,不鼓励企业创新。
新的有关劳动关系的法律,过度保护雇员利益,在政策层面上一味为短期政治利益服务。雇员侵犯企业商业机密、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违约或者违法成本极低,企业主张权益的成本企高,企业对企业人才的投资得不到有效保护。这在新经济行业,问题尤其严重。雇员侵犯原雇主利益,私自成立公司,另立山头得到法律鼓励,行业恶性竞争现象日趋严重。
第四,对不正当商业竞争惩罚的执法力度严重不到位。
第五,司法或执法腐败。
第六,政府在执法思想上,未尽到保护投资和鼓励创新投资的责任。
第七,产业政策上,未鼓励民族创新经济,甚至打击民族创新经济。汽车产业是最显著的例子。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中国自主研发或者采购国际技术,早就成就了中国的汽车产业和其国际竞争力;结果是,中国大地到处都是外国汽车。
第八,技术进出口政策失效。市场换技术,成为黄粱一梦。
第九,资本市场过于为国有企业和社会稳定服务,支持创新经济的类“纳斯达克”资本市场迟迟不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迟迟未建立。
第十,支持创新经济的风险投资制度,在中国成为一个怪胎。
第十一,经济治理思想过于偏重政府与民争利,过于重视大规模花钱的水泥基础设施和政府工程。房地产搞坏中国五代人心态,就业群体素质严重低下,投机成风。对创新投资成为一个不划算的生意,投资趋向于股市投机和房地产。对过时的凯恩斯主义的崇拜,害死中国未来。
第十二,教育体制严重出现问题,创新经济依赖合格工程师严重缺乏。人才出国流失严重。就业群体素质低下,远远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的转型。
创新经济需要完整系列的法律制度。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