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考验之后的誓愿
---宁舍身命,亦不弃舍师长三宝!
当一种方法能够减少这种苦受的时候,我没有选择真正的要离开这个苦的境,还是很希愿它给我带来的另一种享受。
我们学佛不是也得学点办法,能解决我们这些问题。我们也是通过一种方法来回避这种苦受,但是哪个更彻底啊?我们不断地寻找。
我们学习佛法不断地寻找一种方法来让我们去改变这些境界给我们带来的苦受。但是我们在选择这些方法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当一种方法能够减少这种苦受的时候,我没有选择真正的要离开这个苦的境,还是很希愿它给我带来的另一种享受,是不是啊!(众答:是)……比比皆是!这就是我们的生命的状态,是不是啊!
如果我们真正的认识得非常清晰的时候,你就会发起真实意的皈依的心。皈依到什么程度呢,宁弃舍身命……也不弃舍三宝!为什么呢?为什么呀?……所以我昨天我第一次给师父忏悔发愿:我说发愿生生世世能跟随师父,能够建教弘法利生,宁弃舍身命,亦不弃舍师长三宝!我第一次用这个词!因为我觉得在这种生命抉择上面,我觉得我用这个词呢,宁弃舍生命不弃舍师长三宝,我为什么用这个词?是因为经过生死考验。我觉得在这个抉择上,比如我之前的抉择:我在这个抉择上面,我可以把生命放一边去。我觉得还是要跟随师父和三宝,去发皈依的心,我们要去学佛用功,这才是究竟的这种解脱道的时候。
我们在追求究竟的快乐的时候,那么我才发现,哦原来皈依不是说我们唱唱《三宝歌》,念念皈依发心偈,然后受个皈依仪式,拿个本儿回家了,然后来了之后给他们一晃,你看,皈依证!(众笑)证明我皈依了!
有一次去拜访叶曼老师,90多岁了嘛,大家都知道嘛。我知道她懂了很多佛法,当时我就请教她一个问题,我就问叶曼老师说:我说你有没有皈依啊?……她可能没有想到我会问这个问题。……但是我也没有想到她会那样回答我,她说我还没有皈依呢!”(众笑)……吓我一跳!我说:你都没有皈依?!你还整天在讲佛法……,我说……那你,那你怎么,怎么还没有皈依啊?她说,她就问我:你怎么理解皈依?我说……我还没有特别理解。(那是)很早以前,07年了。然后,我又问她,你怎么理解这皈依的?她说:皈依,如果你能够把生命交付,那就说明你才算真的皈依。否则,你那个皈依仪式,你参加一下而已。
一切境界都是对我们皈信的考验
任何一个境界都是在考验你皈依,考验你对师长三宝这种信心,对业果、对佛法的信的力量。
你有几分信的力量,你就有几分对佛法的体悟的力量。
没有信心,就很难依教奉行,没有依教奉行,也很难体会佛法意趣在哪里。
当时,我就对皈依有一个这样的认识,哦,不是我们念念,说自皈依佛,当愿众生如何如何,宁舍身命亦不皈依天魔外道,宁舍身命什么什么的。。。我们的皈依仪轨里面是不是有:要宁舍身命。就是这个,达到什么样的量次。打个比方现在马上要枪毙你说不准皈依了,你皈依都跑了,是不是啊!比方说你选宁舍身命,当我们能够把这个我们最执取的一样东西能够放一放的时候,你就会突然间发现,在那个瞬间我才发现,啊,其实这个境界和所谓的障碍,就是对你皈依的心,和对师长对三宝的信心的一种考验,完全是一种考验。任何一个境界都是在考验你皈依,应该说先考验你的信心!考验你皈依,考验你对师长三宝这种信心,对业果、对佛法的信的力量。是不是啊?你有几分信心你就有几分的力量!你有几分信的力量,你就有几分对佛法的体悟的力量。你都没有信心,你基本上也很难依教奉行,你没有依教奉行,你也很难去体会佛法讲的意趣在哪里。为什么?你只是听一听而已,听一听而已!你看到的那些,都是一个现象。
一切境界都是我们成佛的资粮
我们不去对人观功念恩,我们去对境界观功念恩。
在这个境界下,我们看不到功德,不是因为这个境不能够让我们产生功德,而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智慧去从中发现所谓的功德。
如果我们一直随念去观到功德的话,我们即使看到一个非常不好的境,我们也能看到功德。前两天,一位大法师给我的教授:我们不去对人观功念恩,我们去对境界观功念恩。
当时不是很理解,怎么才叫不对人观功念恩?打比方,一个人把我们的佛像砸烂了,是不是造了很大的恶业啊?那怎么观这个人的功德啊?我去随喜什么啊?我怎么去随喜他啊,他把佛像给砸了,我还很随喜他?问题是我到底怎么能见到功德?在这个境界下,我们看不到功德,不是因为这个境不能够让我们产生功德,而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智慧去从中发现所谓的功德。不是说这个人他有功德,我们就观他的功德。他明明把佛像砸了,我怎么样去观他的功德啊?我刚才讲的是从境界上去观照,境界!如果这个境界不能够给我们提供成佛的资粮的话,我们不能够去观感的话,那么我们所谓的一切境界都是成佛的资粮就不能实现。不能实现的话,那师父讲的《如理作意》就白讲了,是不是?什么是如理作意?一切境界都是成佛的资粮,一切境界都能让我们集聚福德和智慧资粮,一切境界都让我们趋向于成佛。就是说这个境,跟我们心的作意完全可以分离的。
怎么可以看到这个境界的功德?你觉得那样不好,肯定就不会见做随喜,那你就遮止了一种恶吧,是不是?同时你还会发起一种悲悯的心---这个人这么愚痴啊,这么强猛的烦恼,造出这么大的恶业,我应该去悲悯他,是不是?这就是境界给你的,你发起悲悯的心,乃至于你发起菩提心,说我一定要发愿度他,如果他下地狱的话,我愿意代他受苦。那你这个境,完全都是你的菩提资粮。而不是说,即使你发了这个愿,他该下地狱,他还得下地狱啊,是不是?就是因为你发愿说代他受苦,这菩提心愿就能让你迈向成佛之道,是不是?那么在这个境界下,如何去作意?我们不能如理作意,任运去观过,去起烦恼,我们还老埋怨别人说,他怎么能这样呢,如何如何呢……所以说我们真正希愿病障业障消除,如果不能找到病障或业障的因在哪里的时候,我们怎么消除?消除什么?
如果苦因没有了,才有可能把苦真正熄灭,这是我们学习佛法最根本的。
如何能够去真正的离苦得乐,是要我们去记住依教去奉行。
我们去感受苦的时候,才想离苦得乐,才希求离苦得乐的方法,乃至于我们才会去寻求所谓的善知识,能够给我们指点,指导离苦得乐的方法。他指导的是什么,是方法。如同药方,也是一种方,一样的道理。但是我们如何能够去真正的离苦得乐,是要我们去记住依教去奉行。
即使你看了医生医生给开了药方,你不愿意依教奉行,整天就看这个药方,然后就希望自己病好,如果,当然,能好最好了,是吧,不用去吃药受这种苦,还得熬药,乃至于不用熬药,是不是,那也得吃点苦啦。我们都不愿意受苦,把那个药啊,本来是该我们受的苦,我们把那药还做成胶囊,然后把它给吞进去,是不是,就是把我们的苦,我们一直在想尽一切办法减少这个苦受,是不是,但是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截断这个苦受,如果苦受的因没有断掉,吃什么药也是在对治苦,但是这个苦的过程你一定能够享受得到。为什么?苦的因在。如果苦的因没有了,你才有可能有苦真正的熄灭,这是我们去学习佛法最根本的。师父有一次开示说《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什么叫“认识”?就跟医生给你诊断,认识烦恼,你要知道什么是烦恼,压根你都不知道什么是烦恼,你在海吃海喝的时候,肆无忌惮的时候,你还认为那是烦恼?你花天酒地的时候,你可能说,哇,这么过日子多潇洒,是不是?你还恨不得向全世界的人告诉他们说,你看我,日子过得多滋润。你会认为那是苦吗?不可能。
所以说我们都是被苦逼得没有办法的时候,我们才会说怎么去解决这个苦。这就是我们根器不够的一种表现,没有那种很大的善根和福德,像佛一样,享受着人间的荣华富贵,看到这种生老病死苦,还毅然决然要出家寻求真理。那我们呢?所以说想想这个我都惭愧死了,我在想,别说是看到了,天天看到,都没什么感觉。
是不是,那生老病死在医院的人可能看的更多一点,生苦大家一般不太容易体会啦,老苦,是不是,然后病苦,病苦大家都体会过吧,病来如山倒啊,所以说这种苦受我们切身体会,所以说这种苦我们不愿意承受,我们只是想去把它消除掉,业障,病也是一种业障啊。
但是可能还有其他的障。我们还有一种苦,叫“身心逼恼”,可能我们好像没有得病,但是苦得要死,我们没有得病,我们会不会勃然大怒?会不会发嗔心?就我们这种苦它可能医生诊断,他这人并没有得生理上的疾病,可是心上的苦比他身体的苦还难受。
一生气不要紧,气喘不上来了,倒不过气来了,胸闷、忧郁、伤心、伤心欲绝啊,你看这个词,叫“伤心欲绝”,这个绝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死了嘛。伤心要伤心得要死嘛,欲绝,都不好用伤心欲死,这个词,好像不太好听,我们中国人都比较智慧,用词都比较文雅,是不是,所以我们都会用这种。。。
来这里面让我们去感受这个过程,对这些苦,对皈依,对业果,乃至于我们要不要去发慈悲心,或者发出离心,发慈悲心,发菩提心,如何去利他?我们为什么要去追求解脱,我们解脱什么?大家对病障业障应该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是不是?
这个发愿文就是一部完整的道次第,而且非常对应,你们慢慢去体会,最好每天念它七七四十九遍,串习串习,种种因。这个发愿文,任何一个愿,你真实发得起来,你回向极乐世界,都可以做到。
我们真正该修的是慈悲心
所以我们真正该修的是什么呀?慈悲心。让我们的慈悲心当成我们的习惯吧。我们没有菩提心,我们发个慈悲心总可以吧?发个善心嘛。如果我们的心跟慈悲心相续不断的时候,我们对众生所有的苦都能生起悲悯心的时候,我们还会观过吗?即使他错误了,你在干什么?所以说慈悲心是消除病障业障非常好的良药。
解决烦恼靠智慧
真正让你彻底解决烦恼问题,要靠智慧。后面的愿:“与一切深广菩提心教授恒常修持,对一切众生任运生起广大菩提心,犹如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我们一遇到困难“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啊。。。”。
下一个愿,“愿我获得广大、迅速、明了智慧,与一切教法如理闻思修,彻证缘起性空,破除烦恼障,所知障(什么叫破除烦恼长,所知障?缘起性空的智慧。),犹如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就说明你对这个愿能起什么作用认识不清的话,就注定你在用慈悲心遇到境界时,会过不去,会退失菩提发心,退失慈悲心,先求自我解脱---反正我帮不了你。。。
发愿以后一定帮他
如果我们帮不了别人,我们怎么办?
我发愿以后有能力时,一定要帮到他。
第一,这样可以不退失慈悲发心,对自己身心、心的相续非常重要。
第二,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去不断地去修行、学法、闻思修。
很多人,我们帮不了他的,你要是执意去帮他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自己内心非常苦恼,而且你会发现他执迷不悟的时候,自己更加痛苦,当自己皈依祈求又没有用的时候,又会损伤我们对佛菩萨的信心,这就是我们的执著导致的结果,这是一种我们的烦恼,我们慈悲心给我们带来的烦恼。所以说我们经常会遇到慈悲心给我们带来的障碍、烦恼。该怎么办?就是说你现在帮不了他,要发愿以后我有能力了一定要去帮他,这个愿就是以后帮助他的因,缘具足时,我们还会有因缘去帮助他。
但对自己来说,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发愿我好好地去亲近善知识,好好学修啦,好好用功。因为自己现在不行啦。所以说赶紧上山练两天,修炼修炼,回去再去拉一拉他,发现还是不行,再修炼修炼,是不是啊?不要盲修暇练就行。别救不了别人把自己又搭进去了。这就是业力互相地拉拔。看似你在拉他,反过来,也是他在拉你,像拔河一样,我们不是被拔过去了,就是把他们拔过来了。要么就是我们都不能放手。或者把绳子给拔断了,要么我们内心无比地纠结---这拉的力量,手都被磨破血了,我还是拉不动,我还是不放手,我就是要去救拔他们,身体就像快被撕裂的那种苦。我就体会了一把。所以说我给你们举这些喻都是我思考过的,很多都是我感受过的。所以说,不是在这里讲些不疼不痒的话,这些喻我们生活中都很容易见到,但是我们也很难认识到我们怎么去抉择这个境界?去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病障、业障的因认识清楚了,我们后面相续的所有的愿才有力量升得起来
给大家讲的故事,大部分你们都有了,我们都差不多了。只不过,我训练的强度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就是一星期来这里一个半小时,我天天训练。也很苦,因为很烦恼,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又放不下,就拉扯嘛,拉来扯去,快被撕裂的感觉。
其实我们一直在抉择,就包括你们上山跟下山,也是种抉择,你上山一点障碍都没有吗?一出门,这么大风,这么冷,有朋友说,今天这有聚会,过来吧。一上山就又有好事,你认为是业障吗?如果你认为是业障,你还会去嘛?自欺欺人啦。是不是?这边说,你来吧,来今天给签个单,给20万。甚至500万,别说自己认识不到这个问题,自己骗自己啦。我说话比较直白啦。记得跟别人讲时,婉转点。我讲的好比剥人的皮。所以说,要把这个病障、业障的因认识清楚了,我们后面相续的所有的愿才有力量升得起来,否则,就是我第一次跟你们说的,我们念完了,一放,就又还给发愿文了。跟我没关系了。
之所以要讲这个发愿文,是因为在自己内心非常胶着的时候,通过善知识,通过闻思佛法,认识到我们真正的根本清净的因在哪里---就是这个发愿文,就这么简单。
然后想着说是怎么才是对这些人更好地去利益。虽说过去我们有很多的这种染污的业因,染污的种子,我们不能马上把它拔除掉,那么希望我们从当下开始,多播种一点善净的因。如果我们心念里面念念相续的都是这些善净的因种子,那么我们念念相续的就是菩提心,就是大悲心、大愿力。那么我们就不会为自己那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去争执了,去烦恼了,就过不去了。
希望大家能够具足这个发愿文所有的愿力,然后珍惜暇满人身,好好的学佛,好好的亲近善知识,我们最后我们一起把这个发愿文念一下:
愿我们:此生所有病障、业障消除,学佛顺利,所有眷属悉皈信大乘,承担如
来教法!
愿我们:生生世世值遇圆满大乘善知识,承担师长志业,恒为师长心子!
愿我们:生生世世得暇满人身,童贞出家,受持清净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
愿我们:具足弟子相,以华严九心清净身口意,依教奉行,得师长摄受,犹如
善财童子!
愿我们:对师长三宝及一切众生广做无边观想、实物诸供养,请佛住世,请转
正法轮!
愿我们:生生世世如法修持菩提道次第,悔除三门恶业,如是修证出离心、菩
提心及空正见!
愿我们:希求正法,勇猛精进,一切障难乃至捐舍身命亦无所畏惧,犹如常啼
菩萨!
愿我们:了知世间无常、苦集二谛,于生死轮回盛事舍离贪着,生起勇猛之出离心!
愿我们:于一切深广菩提心教授恒长修持,对一切众生任运生起广大菩提心,犹如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我们:获得广大、迅速、明了智慧,一切教法悉能如理闻思修,彻证缘起性
空,破除烦恼障、所知障,于讲说、辩论、著述通达无碍,犹如大智文
殊师利菩萨!
愿我们:具足种种大威神力,破除一切内外之障缘,犹如大势至菩萨!
愿我们:如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广发诸大愿,于无量劫中悉能受持、修学,
犹如大行普贤菩萨!
愿我们:于一切净土、秽土悉不舍诸大愿,以种种善巧方便引导众生趣入大乘
道中,成办佛果!
愿我们:速疾速疾成就诸大愿,圆满具足佛之法、报、化三身,成就一切诸佛
之清净佛土,摄受利益一切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