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贪婪政府失职造就日本核灾难


     

资本贪婪政府失职造就日本核灾难

 

    发生在日本的一场9.0级特大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海啸,给日本民族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创痛。时至今日,几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处于缺少安全住所、食品以及基本医疗保障的悲惨境地。但是,日本国内以及全世界的目光已经很难顾及对这些灾民的救援,因为一场更大的、前景不明的灾难正在发展之中,由地震引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一系列爆炸事故引起了严重的核泄漏,其核物质已经飘散至东京甚至更广泛地区。虽然媒体报道日本老百姓表现镇定,但这起事件在百姓中引起的惶恐仍然是可以预料的。面对肆虐的核泄漏,日本政府似乎已经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之国,频繁发生的地震使日本从政府到民间普遍练就了成熟的防震和抗震意识,这从此次特大地震发生以后,一些位于震中地区的房屋并未倒塌即可见证,在目前不断上升的死难者中,更多的是在难以抗拒的海啸的地震次生灾害中不幸遇难的,直接死于因地震而引起的房屋倒塌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地震已经过去数天以后所发生的核泄漏事故却使日本乃至全世界陷入了严重的不安,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人类对核泄漏所引起的后果尚缺乏明确的认知,这场正在发生中的灾难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目前尚难评估。日本政府已向民众发出避难警告,但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并不大的岛国来说,民众实际上处于避无可避的困境,因此事件后续的发展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日本民族对核物质的心理感受比起世界上其他民族来说,自然有更深刻的切肤之痛。但是,从此次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来看,日本对于在核能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核危害却缺乏深刻的认识。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发展核能产业显得十分紧迫,世界各国对日本的这种产业发展方向是理解的。但是,日本显然忽视了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在核电站建设中需要特别关切的地方。由于核电站反应堆对冷却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核电站通常都建设在有丰富水资源的地方,对日本来说建设在沿海地区是一种自然的选择,但是当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发生时,这些建立在海边的核电站却成为首当其冲的攻击目标。很显然,如果日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即使核电站非建不可,也必须对灾害有足够的预估,并制订明确的灾难应对方案。比起其他国家来说,日本建设核电站必须确立更高的技术要求。近年来,国际地震界已经针对日本未来几十年内可能发生强震多次发出明确的警告,因此,这对日本来说并不是一个过高的要求。但是,日本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随着核泄漏事件的升级,日本媒体已经揭露出这座核电站的拥有者东京电力公司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家创建已有60年的电力公司目前运营着3个核电站共17座反应堆,在核能占全国电力供应额超过1/3的日本,这家公司的核电厂供应了全国一半的核能发电量。但是,就是这样一家在日本全国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电力公司,却多次存在篡改安全纪录的劣迹,在它的核电站建成投产后的40年左右时间里,这家公司已经发生了多起安全事故,最早的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但是,这些问题都没有引起日本政府足够的重视,虽然也曾有公司总裁因事故发生而被迫辞职,但公司为此进行的整改却失于监控。这种监控空白一直延续到此次严重事故发生的前夕,今年2月,根据东京电力公司对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该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的迹象。但在日本政府有关部门的斡旋下,第一核电站居然被批准继续运营20年。就在这个批准文本刚刚下达不久,一场特大地震的到来,终于使这个已经百孔千疮的核电站的问题暴露在世人面前,也将日本政府在推进核能发展中的严重玩忽职守暴露在世人面前。

    日本是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这家东京电力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民营核电企业,日本的核电市场也已高度市场化。这种市场化的机制使日本的核能产业出现了高效率的发展,但是市场的发展必须辅之以严格的监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在资本掌握了对市场的绝对话语权以后,它必然无视法纪,成为一个吞食民众利益、破坏社会安全的“经济怪物”。根据《财富》提供的数据,东京电力公司已经成为日本收入最高的电力公司,它的财务报表显示,2009年度该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844亿日元。但是,今天的事实已经证明,它的这种高营收是建立在背弃社会安全的基础上的,它已经对整个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戕害。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政府与资本的勾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东京电力公司的网站上赫然标明,截至去年9月,东京市政府居然是其第九大股东。很显然,当政府成为这样一家电力公司的股东的时候,它就完全与资本建立起了共同语言,政府对资本的监管就变得徒具形式,而资本家篡改安全纪录,拖延老化设备更新,也就显得有恃无恐了。综合目前暴露的情况,我们已经可以认定,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从表面上看是由不可抗拒的天灾所引起,但究其实质,正是资本的贪婪加上政府的失职,使这场灾难所造成的后果得到了空前的放大,这种灾难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承担的一个苦果。

    此次发生在我国东邻的这起核危机,目前仍在发展中,要对它作出一个结论还为时尚早。但是,它对我国已经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殷鉴作用。这种可以吸取的教训主要在两方面:第一,对于发展核电技术,我国需要建立更高的标准。目前,我国的电力主要还是依靠火电和水电,核电在我国整个电力供应中只占1%左右的份额。但是,随着“能源革命”的推进,我国也正在大力推进核电建设,期望到2020年能够达到占全国发电量3%-5%的水平。但是,我国与日本面临同样的问题,地震的频繁发生必须作为核电站建设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当然,我国目前采用的核电技术标准高于目前发生事故的福岛核电站,但尽管如此,如何防止地震等人力不可控的意外事故对核电站基础设施破坏所引起的核泄漏,必须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来认识,如果在这方面拿不出可靠的方案,核电站的建设宁可慢些,也不能盲目推进。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反思,中国对此不能盲目乐观。

    第二,在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并且必须强调落实。与东京电力公司不同的是,我国目前的核电企业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国家是其股东,但这种体制并不能保证对核电建设实施强有力的监管,反而由于国家在投资与监管两种职能上的合为一体,使监管让位于投资。因此,我国必须建立独立的核电监管机构,制定严格的监管标准。在这方面需要强调的是,有了制度还必须落实到位。其实,日本方面对于核电站建设也有其监管制度,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却使监管流于空白,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中也存在着这种问题,以致许多行业问题丛生。因此,政府必须本着民众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履行职责。

    我们相信,已经建立了雄厚经济经济基础的日本,一定能够战胜此次灾难,重建家园。但是,这次事故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事实,当资本的贪婪和政府的失职纠合在一起的时候,将给社会制造多么大的麻烦。也许,期望资本流出“道德血液”是不现实的,但是,民众要求政府与资本划清界限,认真行使对资本的监管职责,却是可以做到的。现代市场经济必须伴以严格的监管,这样的市场才能真正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