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3/16/5186694_0.shtml),羊城晚報訊 記者陳輝報道:針對網上瘋傳的“土方法”,衛生部放射衛生防護標準委員會委員鄒劍明表示,服用碘片防輻射是有科學依據的。这则消息被很多网站转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网站的链接都打不开了,只有凤凰网还有。针对邹先生的说法,网上很多人都认为是无稽之谈,甚至有人挖苦说,“碘能被皮肤微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抹在脖子上和抹在其他地方没区别),微量的碘起不到阻隔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作用。前有提倡吃茴香炖猪肉预防甲流的部长,现有支持喝碘酒、脖子抹碘酒预防核辐射的专家,中国卫生部就是牛,天下第一牛。”
而另据《东方早报》报道(http://info.pharmacy.hc360.com/2011/03/160957260638.shtml),由于从媒体渠道得知“碘片可防辐射”的信息,碘片也成了热销商品,连含碘药品和外用碘酒的销量都有所提高。因为网上传言,在脖颈上涂碘酒也可以防辐射。 专家分析:服用碘片防辐射的机理,是用碘片中的碘先“占满”甲状腺,放射性的碘-131便无法在甲状腺中富集。但是,碘片的服用需要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随意服用可能导致碘超标,造成甲状腺肿大等疾病。而含碘量较低的各种药物,对防辐射并无作用。 针对网络上的说法,专家表示,涂碘酒防辐射的做法是无稽之谈,碘必须内服才能在甲状腺中富集,否则毫无作用。而碘酒作为外用药,不能内服。
作为一名经过IAEA和我国核医学应急事故培训班的研究人员,我为网上无知的言论和东方早报中的所谓专家感到遗憾,希望他们能在弄清楚之前,不要发表议论误导公众。其实,由于放射性碘的吸收与普通碘是类似的,因此平时饮食中碘(比如海带等等)的摄入量是可以影响放射性碘的摄入的,这是有依据的(Widman JC,Powsner ER等:Int J APPL Rad Isot.31(6),375-377,1980)。食物中碘可以改变放射性碘的吸收量。所以,公众现在吃点高碘食物也是可行的。同时,关于紧急状况下,抹碘酒预防放射性碘的辐射,也是科学的和可行的。虽然,比吃碘片的效率差些,但是,研究表明(碘酊的皮肤吸收对阻滞人体甲状腺摄入放射性碘的效应〔英〕/MitlerK…//Health phys一1989,56(6)。一911~914),在没有碘片的情况下,局部应用碘酊对大多数人都有益的,有些人的效果和口服KI相同。但是无论KI还是碘酊,在受放射性碘暴露之前或当时就给予,对甲状腺的阻滞作用最有效。所以,即使找不到碘片,在局部皮肤涂碘酒,也是一个应急的防护手段。因此,卫生部专家是正确的,不能因为不懂就对此妄加评论。但我还是反对直接饮用碘酒,因为碘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涂抹就足够了,而碘酒是外用药,是禁止口服的。在发生事故时,碘酒的使用也要注意方法,应该使用8ml碘酒在腹部涂抹。其可以使24小时的甲状腺放射性碘吸收量从11%降低到2%,接近口服KI的0.34%。因此,必须尊重专家,尊重卫生部的权威,不要任意评论和对专家进行挖苦和讽刺。因为这很无知,很可悲。
说实话,看到目前我国对于核泄漏事件的传言这么混乱,尤其是甚至有人还公开挖苦卫生部的核医学专家,真的为我国的核事故应急研究而感到担心。记得2000年,我国和IAEA曾经在苏州办过一个核事故应急培训班,我也参加了,现在为什么这个培训班的学员不站出来为国分忧呢?也许大家都像我一样转行了。真的很令人遗憾。
最后,我呼吁各位评论家要尊重卫生部专家的意见,不要不懂装懂发表无知的言论,这很可悲。我也呼吁大家都保持冷静,不要相信谣传,要听从卫生部和专家的指挥,不要擅自行动,尤其不要擅自吃碘片或内服碘酒,这是很危险的。另外,虽然海带等含碘食物可以干扰放射性碘的吸收,涂碘酒可以保护甲状腺,但是,关于华素片等含碘药物是否有这个作用,我就不知道了,大家还是不吃为好。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