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中医中药


                                    《红楼梦》里的中医中药

  
  有人做了统计,《红楼梦》里写到的疾病和中医中药有291处,疾病114种,方剂45个,成药127种,各类医疗人员14人。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不过,我估计,这可能是一百二十回本的,就前八十回而言,我虽没做过详细统计,但我觉得没有那么多。
  我看得多的是前八十回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霍国玲紫军校勘)。全一百二十回本我看得少,因我觉得那里面的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原著,是别人续写的。而它的前八十回,与《石头记》相对照,有一些改动。这些改动有人给予批评,说改得不好,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我觉得批评得对。
  从脂批里看,其实,曹雪芹已经将书写完,全书一百一十回,后三十回可能是“被借阅人迷失”,也可能是他自己“砍去的”。因此,后三十回到底是个怎样的面貌?故事情节到底怎样发展?故事里人物到底是何结局?曹公到底将做何惊人筹划和安排?那里面又写出多少中医中药?谁也无缘知晓,终成历史之谜。
  《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八十回)里写到中医中药比较详细的有好几处,十分生动精彩。
  秦可卿生病,贾珍请来“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的张先生。这张先生诊毕脉息道:“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需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据我看这脉息,应当有这些症候才对。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于是写了方子,递与贾蓉,上写的是: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云苓三钱 熟地四钱
      归身二钱酒洗 白芍二钱  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
      香附米二钱制 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钱炒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
    薛宝钗“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病时就咳嗽,一个秃头和尚说了一个海上方,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宝钗介绍这个奇特的药方,“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这个丸药叫“冷香丸”,平时“埋在梨花树底下”,喘嗽时,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
  晴雯病了,“鼻塞声重,懒怠动弹”,请来胡大夫瞧病,那大夫方诊了一回脉,起身到外间,向嬷嬷们说道:“小姐的症是外感内滞,近日时气不好,竟算是个小伤寒。幸亏是小姐素日饮食有限,风寒也不大,不过是血气原弱,偶然沾带了些,吃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宝玉看过药方,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宝玉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谁请了来的?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于是又请来王太医,诊了脉后,说的病症与前相仿,只是方上果没有枳实、麻黄等药,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之分量较先也减了些。宝玉喜道:“这才是女孩儿们的药,虽然疏散,也不可太过。旧年我病了,却是伤寒内里饮食停滞,他瞧了,还说我禁不起麻黄、石膏、枳实等狼虎药。我和你们一比,我就如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你们就如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连我禁不起的药,你们如何禁得起。”
  林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劝她喝冰糖燕窝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宝钗这个方名叫“燕窝冰糖粥”。
  贾宝玉听紫鹃说林妹妹要回苏州,大病一场,请来王太医诊治。王太医进来见许多的人,忙上去请了贾母的安,拿了宝玉的手诊了一回。起身说道:“世兄这症乃是急痛迷心。古人曾云:‘痰迷有别。有气血亏柔,饮食不能熔化痰迷者;有怒恼中痰裹而迷者;有急痛壅塞者。’此亦痰迷之症,系急痛所致,不过一时壅蔽,较诸痰迷似轻。”贾母道:“你只说怕不怕,谁同你背医书呢。”一时,按方煎了药来服下,“贾母又命将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各样上方秘制诸药,按方饮服。次日又服了王太医药,渐次好起来。”
  曹公有时也虚编一些涉及医药的文字,或调侃一下,或玩笑一下,也很精彩。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中了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内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于是不能支持,一头睡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百般请医治疗,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后来只好吃“独参汤”。 其父贾代儒如何有这力量,于是有个跛足道人送来一面镜子——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一照两照,呜呼哀哉。
  薛蟠娶了夏金桂,又得了宝蟾,和夏金桂一起欺负香菱。贾宝玉向王道士讨要治疗“女人的妒病方子”。 王一贴道:“这贴妒的膏药倒没经过,倒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只是慢些儿,不能立竿见影的效验。”“这叫做‘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宝玉道:“这也不值什么,只怕未必见效。”王一贴道:“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

 
  除此之外,曹公的《红楼梦》里还写到许多保健养生、科学饮食、修身养性方面的内容,也十分宝贵。
  曹公懂医道,晓药理,《红楼梦》里所写到的那么多中医中药,都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即便是因故事情节需要,虚构了一些医药内容,也写得头头是道,入情入理。如薛宝钗的“冷香丸”,王一贴的“疗妒汤”,贾瑞喝的“独参汤”,宝玉的三百六十两银子一料的丸药,王道士一百二味药的膏药等。
  有人说,曹雪芹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个大医学家。
  我看,此话不假。
  
                                           2011年1月20日